创新作业设计,演绎语文作业的“变奏曲”论文_孔祥利 李德发

创新作业设计,演绎语文作业的“变奏曲”论文_孔祥利 李德发

孔祥利 李德发 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中心小学 273300

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2010年,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开始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作业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 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演绎着语文作业的“变奏曲”。

变奏一:“文本作业”变为“个性形式”。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变奏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变奏三:“整体统一”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变奏四:“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如学完《争吵》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论文作者:孔祥利 李德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

标签:;  ;  ;  ;  ;  ;  ;  ;  

创新作业设计,演绎语文作业的“变奏曲”论文_孔祥利 李德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