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思考--从社会形态原则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_公有制论文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思考--从社会形态原则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_公有制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思考——从社会形态原理看社会主义社会本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社会形态论文,哲学论文,原理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具有重大的政治、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此,已有许多文章作了深刻的论述,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本文也谈些理解。

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到一个新的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是离开生产力,片面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方面。由于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片面认识,抽象地理解社会主义,所以曾长期不从国情出发,脱离生产力状况的实际,片面地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以阶级斗争为纲在上层建筑领域“不断闹革命”,结果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同上,第137 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到了党锻十二大,在报告中概括了社会主义有六个特征:1、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2、按劳分配;3、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5、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6、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概括虽然仍有局限性,但是它已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已由只着重从生产关系和政权方面去把握,深化为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上去把握。

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对过去的认识和实践反思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就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新发展的标志。它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着重从生产方式方面,从经济上,也是从根本的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具体的。邓小平同志新概括的五句话,正是多样性统一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是以一个有机整体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五句话中,包含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或目的)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根本,生产关系是途径,共同富裕是目标。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不可能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发展生产力,而硬要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搞穷过渡,那只能是搞平均主义、共同贫困,陷入空想社会主义。何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都要依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而定。放弃公有制,扩大剥削与两极分化,即使生产力暂时有所发展,将只能是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困。由旧的社会形态中孕育生产出的新的社会形态,起初都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解放、促进的作用。但是只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生产关系又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导致阶级冲突,爆发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私有制的社会形态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根本不同的。也只有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去努力发展生产力,巩固与发展公有制,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条件。总之,邓小平同志的新概括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统一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既突出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又坚持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不仅讲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且讲消灭私有制、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我们要以其统一性把握其多样性,全面地把握住各个本质规定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可重蹈过去的片面性错误,只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否认另一方面。如果这样的话,那仍然是抽象地讲社会主义本质,没有具体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有的论者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否定了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这是一种误解,是抽象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其实新概括的五句话中,内含着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就要在生产力有高度发展的同时,还得消灭私有制,全面实现公有制。这些也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组织下,才能实现。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要坚持公有制与人民民主专政。他说:“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 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之一。正因为它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才成为我们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基本原则。

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它是事物组成要素内在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外部表现的基础。它是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毛泽东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8页)我们可以从什么是社会、 什么是社会的特殊矛盾着眼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矛盾,来认识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正式表现的一定政治国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19页)马克思的论断指明了社会是由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特殊矛盾,它们构成了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特殊本质,是社会存在的根据,外部表现的基础。社会的本质是这样,那么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的特殊本质就是由它的特殊矛盾——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的。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确认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根据上述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特殊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力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矛盾,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以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为核心的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特殊的基本矛盾构成了和其他社会形态相区别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形态和本质范畴的原理,可以说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以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核心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根据,各种属性或特征表现的基础。可见,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无产阶级专政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那些从邓小平同志的新概括得出公有制与无产阶级专政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事物的本质是多层次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揭示、认识它。列宁曾说过:“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加深下去,以至无穷。”(《哲学笔记》第278 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以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核心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认识的失误,不是在于认为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而是在于离开生产力,片面地去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邓小平同志的新概括,在理论上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得到深化,达到思维具体,认识到生产力是根本、基础,不能离开生产力,抽象地去谈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在实践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既反“左”又防右,纠正了过去漠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搞“穷过渡”的“左”的倾向,使我们认识到怎样才能真正坚持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为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标签:;  ;  ;  ;  ;  ;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思考--从社会形态原则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