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邵利锋

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邵利锋

邵利锋

(江苏常熟中医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88例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着重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后期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腰椎间盘突出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虫类药;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1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大都发生于青壮年,多表现为腰痛伴有下肢麻木的临床症状[1]。本文研究探讨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分析院内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88例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院内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88例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为24~66岁,平均年龄为35.45岁。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着重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后期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期临床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2][3]。

1.2 诊断及病症纳入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本文的诊断及病症纳入标准。具体包括患者腰腿部麻木疼痛,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从而俯仰转侧受到限制。另外,患者口干不欲饮,但欲漱口不欲咽。舌质绛紫或舌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或有外伤史。所有患者的CT检验均显示为腰间盘突出[4][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方法

在治疗方式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常规性的腰间盘突出治疗在当前临床上已经较为普遍,本文就针对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间盘突出进行阐述。

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间盘突出涉及到的药用主要包括[6]全蝎9g、川牛膝9g、五灵脂10g、甘草5g、桃仁11g、红花11g、川芎9g、当归10g、香附9g、地龙10g、赤芍9g、秦艽10g、羌活5g等。采用水煎,分3次饭后1h服用。两组患者治疗周期相同,均为2周。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后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记录数据上处理,本文采用的是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7],同时引进T统计量以及F统计量进行一系列检验。以P<0.05来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语

通过运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对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后期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记录数据上的处理及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腰椎间盘突出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n、﹪)

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未愈合计

对照组4427(61.4﹪)14(31.8﹪)3(6.8﹪)44(100)﹪

观察组4435(79.5﹪)9(20.5﹪)044(100﹪)

P<0.05<0.05<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腰腿痛”、“痹症”范畴。《素问?刺腰痛论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古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肾虚、风、寒湿邪侵袭肌表,流注经络,或因跌仆损伤,瘀血内停,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文研究探讨身痛逐瘀汤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加虫类药能行风,药直达病所,有通络止痛作用。

通过回顾性分析院内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88例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划分组别比较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发现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在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临床治疗的过程分析也发现,初始几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包括疼痛程度加重,甚至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够行走,睡眠质量较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这是症状与叶天士提出的“久病人络”、“久痛入络”、“虫类搜风通络”等理论相符合,是一种正常的药物临床反应。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提升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应用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的中医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肃陵,王正.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述[J].颈腰痛杂志,2007,01:56-58.

[2] 陈镜锋,余庆阳,李杰,吕超锋.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06:40-41.

[3] 胡国安.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3:60-61.

[4] 吕立江,包家立,朱朝阳,王晓东,范炳华,应晓明.采用杠杆定位手法结合电磁经络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4,12:3755-3761.

[5] 马良.悬吊式牵引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1:102-103.

[6] 李开静,何忠.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02:41-43.

[7] 孟彧,赵继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2013,06:120-122.

论文作者:邵利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身痛逐瘀汤加虫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邵利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