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论文_李清海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论文_李清海

山东省泰安军分区第一干休所卫生所 271000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摘要】目的:对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以我所2010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9例。对比组单一应用氨氯地平治疗,而探究组加用替米沙坦,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压改善情况。结果:在完成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BUN、SCr变化均不显著(P>0.05);MAU、β2-MG两项指标有显著改善,且探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比组(P<0.05);探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比组的81.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在应用氨氯地平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老年高血压;肾损害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在治疗中一般联用两种降压药物。而肾损害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伤,这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末期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1]。所以,有效控制和缓解早期损害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对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治疗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所治疗的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均通过检查确诊,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1例;年龄70-95岁,平均(72.8±3.6)岁;高血压病程5~17年,平均(8.4±2.1)年。所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心梗、心衰、肝功能不全等情况。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均为39例。在一般信息、病情、病程等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均应用氨氯地平(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5mg,国药准字H20020390)治疗,5mg/次,3次/d,口服;探究组在对比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勃林格殷格翰(德国),80mg/片,国药准字J20090089),80mg/次,1次/d,晚餐后口服。4周一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在用药治疗中均控制盐分摄入,并停用其他降压类药物。

1.3疗效观察

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治疗中定期测量患者血压,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再根据高血压改善水平评价疗效:(1)显效,DBP降低20mmHg及以上,或者SBP降低10mmHg及以上,并恢复正常水平;(2)有效,DBP降低10~19mmHg或者降低10mmHg以下但恢复正常水平,或SBP降低30mmHg及以上;(3)无效,血压未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同时观察两组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处理

本组研究资料均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应用(x±s)表示计量数据,以t进行检验,用卡方检验计数数据,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有关指标改善对比

探究组:治疗前MAU、β2-MG、SCr、BUN分别为(41.6±13.5)mg/L、(6.4±1.6)mg/L、(151.3±26.3)μmol/L、(5.7±1.6)mmol/L;治疗后分别为(18.1±9.4)mg/L、(3.1±0.6)mg/L、(147.5±25.4)μmol/L、(5.5±1.7)mmol/L。对比组:治疗前分别(42.2±13.5)mg/L、(6.3±1.3)mg/L、(151.7±23.5)μmol/L、(5.8±1.3)mmol/L;治疗后分别为(38.5±12.8)mg/L、(5.4±1.1)mg/L、(148.6±23.4)μmol/L、(5.4±1.5)mmol/L。治疗前后两组MAU、β2-MG有显著差异,且探究组优于对比组(P<0.05),SCr、BUN无显著变化(P>0.05)。

2.2两组降压效果比较

探究组:显效25例(64.1%),有效12(30.8),无效2例(5.1%),总有效37例(94.9%);对比组:显效18例(46.1%),有效14例(35.9%),无效7例(18.0%),总有效32例(82.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在用药中,探究组有3例出现头痛,发生率为7.7%;对比组有1例头痛,1例面色潮红,发生率为5.1%,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肾损害就是在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引起的肾脏功能损害,因持续处于血压增高环境下使内皮功能受到损伤,释放出转化因子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等,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进而引起肾脏组织缺血性病变[3]。反过来,肾损害又会导致血压增高,构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尽早治疗早期肾损害。

氨氯地平是第III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于血管平滑肌有良好选择性,可有效抑制钙离子进入到细胞,使全身血管扩张,达到降压效用,半衰期达到35~50 h,降压效果稳定较持久[4]。但临床应用中,因老年患者血压变化幅度大,单一应用该药物的疗效不甚理想。替米沙坦属于非肽类AngⅡ受体拮抗剂,对于AngⅡ-1受体具有很强选择性,能实现竞争性拮抗,对AngⅡ生理效用予以抑制而达到降压效果。此外,可有效降低肾小球内压,降低蛋白尿排出率,提升肾血流量,减轻和控制肾小球硬化及损害,有效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发挥出良好协同效用。从本研究结果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永佳.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5:150-151.

[2]李效辉.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6:755-756.

[3]胡正金.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1:58-59.

[4]王斌,杨青.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04:42-44.

论文作者:李清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论文_李清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