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通过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孙宪波

精神分裂症通过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孙宪波

孙宪波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通过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运用阿立哌唑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论: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70%,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PANSS评分上,观察组在治疗2周以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通过阿立哌唑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快速改善相关症状,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与效果均有保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表现为行为、情感、思维方面与环境的不协调,无法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该疾病中有1%患者存在终生患病,多数患者存在神经病理学与大脑结构问题,为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控制手段,有效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致残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18岁至58岁,平均年龄为(27.3±3.9)岁;病程时长为3至18个月,平均病程为(7.4±4.1)个月;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18岁至54岁,平均年龄为(25.1±2.8)岁;病程时长为3至15个月,平均病程为(8.2±3.4)个月;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1mg,在2周时间内提升到每天4至6mg;观察组运用阿立哌唑治疗,起始剂量为每天5mg,在2周时间内增加到每天20至30mg。1疗程为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中不使用其他抗精神药物干预,可以适当的运用心得安和安坦等药物。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PAS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1)治疗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标准为PANSS评分缩减幅度在75%以上,显效标准为PANSS评分缩减幅度在50%至75%范围,有效标准为PANSS评分缩减幅度在25%至49%范围,无效标准为PANSS评分缩减幅度在25%以内。治疗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群体总比[2]。(2)不良反应集中观察口干、头晕头痛、静坐不能、嗜睡、性欲变化、增重等。(3)PANSS评分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8周的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70%,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

分组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40)13(32.50)19(47.50)4(10.00) 5(12.50)87.5%

对照组(n=40)7(17.50) 8(20.00) 13(32.50)12(30.00)70%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情况

在PANSS评分上,观察组在治疗2周以后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x±s,分)

分组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8周

观察组(n=40)93.1±15.970.5±11.256.2±13.938.5±13.6

对照组(n=40)91.5±16.372.8±13.658.1±15.540.6±15.9

注:两组治疗前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自对比,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不良反应率上,在性欲变化和增重等情况上,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情况上,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具体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对比[n(%)]

分组 口干 静坐不能 头晕头痛 嗜睡 性欲变化 增重

观察组(n=40)3(7.50) 3(7.50) 3(7.50) 3(7.50)1(2.50) 1(2.50)

对照组(n=40)5(12.50)4(10.00)5(12.50)3(7.50)8(20.00)10(25.00)

p>0.05>0.05>0.05>0.05<0.05<0.05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阿立哌唑属于多巴胺相关系统稳定剂,在中脑-边缘通道等多巴胺较高浓度水平的区域中具有功能性拮抗效果,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而在中脑-皮脂通道的多巴胺系统区域,会由于其功能性的激动功用而降低阴性症状。可有效的针对5-HTlA受体产生激动活性,进而有效的调整患者所存在的阴性症状、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受损问题。在发挥药效作用时,可以减少锥体外等不良反应。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在相关不良反应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增多,同时在增重和性欲改变上更具低不良反应率。利培酮属于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可以针对多种相关受体具有较强亲和力,但是其作用较弱,该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或者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例如思维紊乱、怀疑、幻觉与妄想等,以及相关阴性反应,如情感和社交淡漠、迟钝等,同时也可以降低抑郁与焦虑等情感症状,但整体效果上会弱于阿立哌唑,同时有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3-4]。

参考文献:

[1]田小元,向永红.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1:48-50.

[2]程道猛,刘靖雯,黄鹏,徐世超,王春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4:1

[3]刘仰.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2:52-53.

[4]谭权,程媛媛,杨海燕.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05:139-140+143.

论文作者:孙宪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  ;  ;  ;  ;  ;  ;  ;  

精神分裂症通过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孙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