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全过程的系统,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造价控制都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实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才能真正发挥造价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措施
1 控制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的全过程造价是指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所有成本规划的总和,它涵盖了项目从投资决策、方案设计、招投标、到施工阶段再到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那么全过程造价的控制就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将实际造价额度控制在造价限额内或者是一定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由于建筑工程在每个阶段的特点是固有的,因此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也存在相应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承前启后,将整个管理行为贯通成一个全面的系统,因其极具管理优势,所以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造价管理本身的不确定性较强,一旦某项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为全过程造价埋下隐患,甚至某些问题根本无法弥补,并最终反映在建筑工程工期和整体质量上,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强化对全过程造价的控制,不仅现实,而且紧迫。
2 控制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原则分析
2.1 重点控制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
虽然造价控制出现在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但最为关键的应该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关资料显示,设计阶段的造价虽然只占到工程费用的3%左右,但对全过程造价的影响却高达75%,因为后续所有的造价都是以施工图为参考进行预算的,如果施工设计不合理,会影响项目的正常施工,若选择在施工期间进行设计变更,损失会更大,可见越是前期阶段风险越大,因此必须重点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为全过程造价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2.2 主动控制工程各阶段和各环节的造价
在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中,如果发现存在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应对策略,这是人们对控制的普遍认识,但相对而言,这种控制最终还是处于被动状态,只是局限于解决问题,而不能事前预知。因此想要提高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应主动出击,主动控制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主动发现问题,并予以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降低造价,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控制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策略分析
3.1 投资决策阶段
一是选择建设项目时,应对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合理、可行的项目;二是投资方应正确分析该项目的地理条件、性质、规模、市场环境、技术要求、成本、效益、风险等因素,编制合理、完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重视投资估算的编制质量,因为投资估算是项目效益分析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准确而全面的合理估算投资,综合考虑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尤其是不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3.2 设计阶段
①推行限额设计
所谓的限额设计是指在实现工程功能的基础上,将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在计划资金范围内。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已批准的投资估算的资金额度进行初步设计,然后根据相应的造价限额设计施工图,通过对施工图的不断优化寻找既满足工程要求又在投资限额范围内合理方案,实现有效控制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目的。但应注意考虑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协调好与设计人员创造性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变更
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应把握好质量和造价两个标准。宿迁市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要求该地的建筑应具备较高的防震性能,特别是高层建筑,所以在设计图纸时应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保证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抗震性能,尽可能多设置抗震防线,此时对施工技术和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同时造价也会随之增加,此时应通过对材料、技术、设备、人力、工期等方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既满足工程功能和技术要求又能降低成本投入的方案,实现经济与技术、功能的协调。同时为减少设计变更,降低工程造价,可以采用BIM技术,建立三维建筑模型,通过对其空间管线的检验和分析,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和缺陷,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保证建筑功能的同时,还能避免因设计缺陷引发往返修改造成的经济损失。
3.3 招投标阶段
首先是投标方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理性客观的编制招标文件,保证内容准确、合理、完整、合法,招标条件要公平,措辞要规范、严谨等。其次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招标方应严格把关投标者的资格审查,并对工程所需费用进行自我测算,掌握合理的标底,全面分析投标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选择可靠的中标者。最后是合同签订,由于合同决定着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因此要严格审查合同条款,研究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不公平条款,保证各项条款详细、严谨,杜绝合同存在漏洞或缺口,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赔偿。同时对工程质量、工期、造价、违约责任、结算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降低合同风险,减少损失。
3.4 施工阶段
一是实行全程造价跟踪制度,是指聘请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建立合理的项目造价监控体系,提供规范、真实的控制资料,如实而清晰的反映工程造价,尤其是要加强监督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以及价格,实现造价的动态控制,帮助业主合理判断投资管控,从而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收益。
二是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现场监督,为保证建筑发挥良好的抗震性能,应加强对现场的监督力度,督促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施工图纸,规范施工,并根据对施工现场的勘测,集思广益,严格审查施工方案的设计流程,选择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配置施工资源,实现有效控制造价的目的。
三是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强化管理现场签证,若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局部设计进行必要的变更,特别是重大变更,则必须在经过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论证和核实后再予以变更,并选择最优变更方案,严格控制变更造价。同时监理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不仅要如何、及时的记录施工现场的相关情况,熟知合同双方的权责,规范现场签证秩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还要加强监督力度,建立施工进度预警机制,确保工程按时完工,避免因工程延期增加成本投入。
3.5 竣工验收阶段
在工程完工后,应采用完善、规范的竣工审计流程,严格审查结算资料,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并通过对工程的现场踏勘,保证实际施工符合设计方案,且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同时严格核算工程量,做到准确无误,从而把好工程最后阶段的造价控制关。
4 结语
工程造价的结果取决于从立项、设计、发包施工到竣工全过程,各阶段影响紧密,这些特性决定了在造价管理控制时必须树立全过程管理思路体系。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此项工作的好坏体现出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者的水平,对投资方而言,又决定着一个项目要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成败关键。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工程资金,可以使投资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鲁娟娟.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
[2]罗丽芬.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科学之友.2017(04)
[3]陈建.试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7(09)
论文作者:檀一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造价论文; 全过程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