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本工程的建立(续)_工程学论文

论成本工程的建立(续)_工程学论文

试论创建成本工程学(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程学论文,试论论文,成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成本工程学的客观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建立成本工程学的必然性

上述可见,随着工程管理工作的产生发展,客观上要求强化成本控制工作。同时,成本控制工作的强化又反过来强化着工程管理工作,使工程技术管理达到最优化。

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是:虽然标准成本、价值工程、质量成本三者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从成本管理这一角度考察,它们又有着共同之点,这一共同点便是在工程管理中围绕成本控制工作的可结合性及可操作性。成本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是管理科学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规律,研究成本管理与工程技术关系及其相结合运用,是现代成本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必然要求。应当讲成本管理与工程技术之结合,它在人类经济管理工作中发展以及成本管理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链条上有一定的位置和重要性,也有其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因此,笔者立意试图建立一门分支学科——成本工程学,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以揭示其产生、发展及运行之规律,最终达到丰富和发展成本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理论之目的。

论及工程或工程学之定义:《辞海》中称:“工程学——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而按照日本著名学者新村出编的《广辞苑》(岩波书店,1969年出版)所下的定义,所谓工程学,是“将基础科学应用于工业生产以提高生产力的应用科学技术的总称”。……综观各家之言,“工程”是指把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于实践,使物质、能量、信息变换成对人类有用的另一种物质、能量、信息的过程,以提高生产力的各门应用科学技术的总称。就此而言,笔者提议创立的“成本工程”及“成本工程学”其基本内容可界定为:“成本工程”即“成本管理工程”是为了使对成本和技术功能这两个方面的管理都满足生产力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工程)质量提高、市场需求改善、生产能力提高,以及能在资金流动、物资能源、管理组织等方面具有约束力的系统控制工程,以最终形成综合决策成本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优化经营、管理及环境成本的技术方法。这一基本内容是以现代化的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大经济为基础,与技术进步、经济格局发展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它着眼服务于成本管理现代化和工程管理现代化。而“成本工程学”则是以成本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理论为指导,研究成本工程控制的学科。

二、建立成本工程学的必要性

1.建立成本工程理论是加强对成本宏观系统控制的需要

成本宏观管理就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成本工程的宏观层次主要指成本管理与工业布局、产业结构、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关系,而这些方面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多维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成本方面的内容,即是成本工程所应包含的内容。

我国目前宏观成本管理的落后状况使建立这一学说及解决成本工程管理方法有紧迫性:(1 )宏观成本管理未能很好地渗入宏观经济决策之中,未能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一旦出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等情况,就会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上升而失去控制。如湖北××炼油厂的炼油用水问题就是例证。该炼油厂远离长江岸线,其原油来源于江汉油田,设计建造该炼油厂时,只考虑了工程技术问题而没有考虑其他相关经济问题方面,只考虑到原油的供应量与储备量、需求量而没有注意到相关联的用水成本,建成时该炼油厂每吨水费成本是长江岸边水费成本的12倍之多,这在成本管理方面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2 )迄今为止宏观成本管理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现行行政成本管理体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民经济范围的成本控制问题,不能将宏观成本管理渗入到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合理安排和固定资产的投资选择之中。同时,这种管理体制虽然对宏观成本管理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它仅仅反映了对企业生产成本的“事中”和“事后”控制,而缺乏“事前”控制能力。(3 )我国颁布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宏观成本管理的性质、任务、目的、方法等等,宏观成本管理也还缺乏法律依据;《条例》在企业成本考核上也只规定了“全部产品的计划成本”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指标,没有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未考虑到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缩短的现实趋势,因此国家还不能全面有效地考核、分析和控制企业成本;同时,在国家是否制订成本计划方面也未作明确规定,国家成本计划不列入国民经济计划,宏观成本管理在宏观经济决策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建立成本工程学是加强中观成本管理的需要

中观成本管理在整个成本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中观层次的成本管理现状是一无体系、二无组织和制度,三无方法,区域之间成本管理水平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区域成本管理甚至处于混乱状态,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形成“冻土层”,即常说的成本管理“两头热中间冷”,严重影响了成本管理系统内在的有机联系与运动。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成本管理水平,有必要建立成本工程学,从中观范围内的经济比例关系的安排、社会再生产的组织、生产力布局、外资引进、设备更新改造、技术结构与技术政策施行等方面,进行成本效益的研究和管理、完善中观成本管理体制,以加强中观层次的成本控制,强化区域性成本管理工作。

3.建立成本工程学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迫切需要

由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所决定,加强对企业降低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等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为轴心运动的迫切需要。

4.建立成本工程理论,是重视对经济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的必要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成本管理理论较重视定性分析,而忽视定量分析。说明相关因素的多,辅以定量论证、揭示数量界限的少;成本管理弹性条款多,而具有法律规范的刚性条款少。就是一些用到数量分析的专著或文章中,也只是用一些已不能适应成本宏观、中观、微观系统管理需要的少数成本指标或历史经验数据的罗列、对比和趋势分析,没有针对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各个方面本身内在的不同特点,建立完整的与数量化研究相配套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核制度,就方法、技术方面而言,也未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论证分析,以至使成本管理缺乏标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定量分析。成本工程学将力戒上述弊病,从理论上指导实际,而且重在联系实际,解决成本控制中的制度与方法问题。

5.建立成本工程理论,是成本管理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道路之必要

社会商品生产的组织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全部任务,就是对成本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从降低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中实现新的利益调整。而利益调整的过程,从宏观、中观上讲,是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从微观上讲,则是从促进技术进步和加强科学管理、协调企业经营运行机制角度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一言以蔽之,是一个系统工程性的成本管理问题。当然,这一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必须从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资源着手,同时考虑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之先进,二是成本之合理。任何技术实践都不能离开经济背景,任何技术方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而且必须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这就是成本工程学理论的出发点。

成本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与主线

成本工程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目前学术界对成本工程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尚无明确的概念表达。我认为,成本工程学的建立是成本管理工程技术在其研究领域内的反映,成本工程学学科的确立和学科研究对象的确立,应当符合成本管理和工程技术活动的发展规律,反映成本管理和工程技术实践变化的客观要求。

“成本工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系按其涵盖的领域划分,指宏观、中观、微观成本管理系统工程;而狭义的成本工程则是指对某一类工程(如产品设计、更新改造、质量控制、投资决策……)的成本效益的论证与控制。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成本管理工程,一般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成本管理工程的主体——各级成本管理人员(包括广大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成本管理工程的客体——工程项目中的资金耗费、功能效益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三是成本管理工程的环境——政策、市场、资源、企业内部机制(企业基础工作及生产、技术、劳动、质量……等管理职能)。主客体之间的中介就是成本管理环境(当然包括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过程即是主体对成本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行为,管理结果即在保证技术先进、功能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任何一个要素发展、变化,都必然影响到成本工程的变化。

因此,成本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成本管理工程和各构成要素及其内容的优化理论和技术及规律性。这一学科应该以控制成本耗费,提高技术功能的核心因素为主线,具体讲,成本工程学的研究主线是:从对成本耗费和技术功能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中,建立优化工程方案和规范经营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众所周知,从经济本质上看,成本是生产要素上耗费的物化劳动C与生产者必要劳动V的补偿价值,无论C、V何者变化,都会引起成本的变化。其实,C和V不仅是成本函数的自变量,而且是其他诸经济因素的因变量。如,C是由物化劳动投入量、 生产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物价水平等因素综合作用而确定的;V 值是由活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如劳动量与劳动生产率等)、人口增长、收入分配、经济比例、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控制成本耗费成为成本工程学主线的一个方面。我们已知,技术进步是C函数的自变量因子, 成本的降低及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技术的应用,然而新技术的采用又取决于经济的需要和经济上的可能性两个因素,因此,任何技术方案的选择都不仅要考虑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而且必须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换句话说,技术功能成为成本工程学主线的另一个方面。围绕成本耗费和技术功能这一主线,便可以建立起成本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成本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与主线决定了其性质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经济学科。成本工程学不仅包括发现和认识成本管理工程系统及其运动的一般规律,还包括谋求利用这些规律的手段、方式及条件,提供理论和技术原则,以达到实现全面经济效益(宏观、中观、微观及各工程项目)的提高,同时它还研究手段和方式的具体运用和实施中的技术问题。

成本工程学的理论体系

成本工程学的理论体系是对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基本原理、研究对象与主线、任务、方法及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分层次概括和综述,并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9〕。因此, 理论体系既要对中西方会计学家及工程技术学者研究成本管理的成果科学地、有选择地加以综合,又要吸收应用性学科指导成本管理的合理内核;既要突出成本管理工程本身的个性,又要照顾到成本工程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共性,兼顾综合性和专业性,使之构建成为一门具有理论和技术方法兼容的独立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个基本设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基础层次。即成本工程学概论,是成本工程学理论体系中的主导部分,论述成本工程的特征、基础、作用、任务、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成本管理工程的现代化,成本管理法规与成本工程,成本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

第二层,应用层次。即成本工程学理论体系中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论述宏观成本管理工程、中观成本管理工程、微观成本管理工程,产品设计成本管理工程,更新改造成本管理工程、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工程,投资决策成本管理工程……等等。

第三层,技术层次。主要指成本管理工程应当掌握和了解的一些技术性、操作性的知识,运用有关管理学、工程学中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成本管理与工程技术现代化手段(主要指数学模式和建立电算化系统)、计算机使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等。

责任编辑注:此文的前部分见本专题1996年第3期76页。

注释:

〔1〕郭道扬:《各国会计史稿》(上册),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Lawrence D.Miles:Technigues of value analysis andEngineering,2nded.P24.

〔3〕Lawrence D.Miles:"This is SAVE and Value Analysis,Valus Engineering& Management,How,When & Why were the ValueAnalysis Started,"SAVE Conference Proceedigs,1977.

〔4〕“质量”有两重含意,一是工作质量(主要指合格率), 这是生产者的质量,直接与所花费的成本有关;二是产品质量(主要指功能及可靠性),这是消费者的质量,若不考虑新产品或改进产品,它并不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但影响企业信誉、销量和产量,进而影响美元固定成本水平。

〔5〕参见H.J…哈林顿著:Poor Quality Cost.

〔6〕A.V.Feigenbaun:Total Qualyty Control,Third Edition,Mc Graw-Hill Bood Company,1983.

〔7〕《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三卷本), 上册第1333页。

〔8〕拙作:《当前成本管理的困惑与诊治》,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财务与会计》1990年第1期。

〔9〕关于“成本工程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基本原理、 任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另拟专题论述。

标签:;  ;  ;  ;  ;  ;  

论成本工程的建立(续)_工程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