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王韶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王韶玲

(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西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山东济南 250031)【摘 要】目的:针对慢阻肺合并呼衰治疗方案以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衰病人,研究对象数量为100。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50例患者接受本院常规治疗方法,称为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本院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呼吸功能以及血气指标,对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加以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成功率以及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合并呼衰患者,对其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的同时使用无创呼吸治疗,治疗效果更好。【关键词】慢阻肺合并呼衰;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治疗;呼吸功能;血气指标【中图分类号】R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080-02
慢阻肺是炎症反应性疾病,该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合并呼衰状况,不利于患者痊愈。在以往治疗中,医院采用的治疗方案一般是多索茶碱注射液、噻托溴铵粉吸入,然而这种治疗方案不利于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的有效改善。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在治疗过程中加以无创呼吸治疗,将有利于该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1]。所以,本研究将我院慢阻肺合并呼衰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临床治疗方案以及采用这些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以及分析,详情见下文。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主要选择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医院共计100例的治疗病例。选择标准:(1)呼吸内科慢阻肺合并呼衰患者;(2)接受观察研究的患者没有患有其他种类的严重器质性疾病;(3)患者家属了解本研究,并同意将其作为研究病例之一。排除依据:(1)研究对象必须不是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3)研究对象不得有合并其他严重脏器损害;(3)试验治疗禁忌者不能参加。对这100例案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均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对象情况:观察组:共有26名男性,24名女性,年龄均处于42~65岁之间,这些研究对象的年龄平均数为(54.6±3.6)岁;观察组研究对象有1-6年的病程,平均数为(2.7±0.3)年。对照组共有27名男性,23名女性,年龄均处于40~66岁之间,年龄的平均数为(54.2±2.2)岁,这些实验对象均有1-5年的病程,平均数为(2.5±0.2)年。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2治疗方法对照组——0.2g的多索茶碱注射液和100ml浓度为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早晚2次/d[2];低流量吸氧≤4L/min;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粒/次,1次/d;针对那些患有合并感染病人,让其接受哌拉西林钠(2.5g)+氯化钠注射液(0.9%、100mL)静滴30-60min,1次/d。观察组——在施加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双水平呼吸机的模式进行设定,设定为S/T模式,保持55%的氧气浓度,呼气压保持在3.5cmH2O,初始吸气压为4cmH2O,呼吸频率保持在18次/min,吸气潮气量的数值保持为8.5mL/kg。1.3观察指标第一,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第二,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接受一周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记录,对其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H值)以及呼吸功能(病人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呼吸频率)进行记录。1.4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在正常水平,逐渐找不到临床症状。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1.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的100例患有慢阻肺合并呼衰竭患者的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一周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详细数据见表1。表1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共有效率(%) 观察组 50 29 17 4 92.0 对照组 50 22 15 13 74.0 P <0.05 2.2患者呼吸功能、血气指标情况比较无论在呼吸功能方面,还是血气等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都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详细数据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2患者呼吸功能、血气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指标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P 呼吸频率(次/分钟) 治疗前 22.51±1.11 23.23±1.23 <0.05 治疗后 17.18±1.06 19.59±1.20 通气量(L/min) 治疗前 6.24±1.10 6.51±1.11 治疗后 17.68±1.03 14.32±1.06 PH值 治疗前 7.04±0.30 7.00±0.34 治疗后 7.51±0.22 7.29±0.23 动脉血氧分压(mmHg) 治疗前 67.24±1.10 67.23±1.02 治疗后 72.31±1.05 70.02±1.07 3 讨论慢阻肺的患者会出现肺气肿,因此气流顺畅性受到阻碍,给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若是疾病发作,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交叉性感染,如果没有给予患者及时治疗,患者呼吸功能将出现异常,呼吸肌会出现疲劳症状。若是单纯给予患者呼吸兴奋剂及一般抗感染治疗,那么患者病情将难以获得显著改善,而且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的症状,导致患者呼吸衰竭[3]。针对这类疾病病人,在治疗方案中加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气道的阻力就会得到缓解,肺泡的通气状况会得到改善,氧在血液中的分布状况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减少无效死腔气量的出现,避免肺泡萎缩,及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实际上,人工气道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病人语言功能的保持,还有利于正常进食功能的保证。而且,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不需要切开患者的气管,避免气管插管,降低患者的痛苦,避免病人对呼吸机形成依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帮助病人节省医疗费用[4-6]。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进行了无创呼吸机治疗,得知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对照组中22例患者治疗显效,15例患者治疗有效,13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4.0%(37/50),观察组中29例患者治疗显效,17例患者治疗有效,4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4.0%(46/50),差异显著;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呼吸功能等指标也得到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进一步证明了其治疗的可靠性,所以这种方法值得临床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更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有效率。综上所述,慢阻肺合并心衰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治疗加行无创呼吸机治疗预后效果更佳,患者呼吸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更明显,所以此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佚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7(2):39-39.[2]丁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13):20-21.[3]郑雪松,徐黎鸣.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及心肌梗死的患者1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4):765-766.[4]刘行仁,邓菲,邹俊,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25-25.[5]王本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165-165.[6]蔡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

论文作者:王韶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7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王韶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