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制共青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吉林省三个新的共青团基层组织为例_团支部论文

单位制共青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吉林省三个新的共青团基层组织为例_团支部论文

后单位制时代共青团管理方式的创新研究——以吉林省三个新型共青团基层组织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青团论文,单位制论文,吉林省论文,基层组织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97(2012)03-0035-0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单位制社会的终结,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组织被逐渐弱化或打破。组织对个人的控制功能逐步弱化,而个人的选择空间日益增大,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所必需的生活资源。这种组织控制功能的弱化,冲击着人对组织的归属关系,许多个人开始脱离单位自由发展。这个时期被称为“后单位制时期”。尽管进入后单位制时期,但人们仍对组织有着内在的需求,仍渴望并寻求着一些可以归属的组织。因此,一些新的组织形式开始出现,而传统组织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组织方式来满足人们的组织归属需求。

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昂首走进后单位制时期后,便遇到了与其他传统组织同样的困境:覆盖面缩小,组织不健全,影响力减弱。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不再像单位制时期那样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赋予的职责——“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实现遇到了困难。近些年来,共青团一直在探索基层组织创新,但面对青年政治冷淡程度提高、流动性加大、思想意识多元等情况,一系列探索并未能使共青团组织真正走出困境。

一方面青年组织发展在困境中前行,另一方面青年对新型组织的归属需求迫切,这种状况下,青年组织真切地意识到当前自身的发展改革需要由微观的修补性的“进化”跃升到宏观的系统性的“改革”。青年组织的改革能否有效,关键在于组织的设置和运转是否符合青年的需求,组织的内在机制能否跟上一代代新生青年需求变迁的步伐。

为调查这些情况,本课题组接触了吉林省的三个基层共青团组织,即长春市南关区“百川团委”、长春市鸿铭物业小区团支部和四平市梨树县富邦农牧发展合作联社团委,它们的成功创新引发了课题组对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管理方式的思考:为什么这些组织与传统基层共青团组织如此不同,却仍得到上级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为什么在传统基层团组织在青年中影响力下降的大背景下,这些组织却受到青年的拥戴和青睐?是什么影响了青年在这些新型团组织和传统团组织中进行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后单位制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工作单位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作为一种“完全性组织制度”,在农村,村社成为国家对农村基层社会进行社会控制和资源抽取与再分配的组织依托;在城市,单位成为了国家对城市基层社会进行社会整合和控制的制度化中介,并承担“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职能。我国的这种特殊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为“单位制”。从结构上看,“单位制”成为了将国家与社会成员直接联系起来的制度形式之一,它是广大社会成员被组织进国家设立的各种制度之中并以此为中介发生多种联系的资源配置与资源分配制度。单位化是当时我国社会结构的突出特征之一,单位制构成我国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这种“单位制”现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学家孙立平指出:“我们正在离开一种以单位为基本框架的社会生活,而走向一种以市场和社区为框架的社会生活。”单位制被逐渐打破,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等“非单位”大量涌现,民间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即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关注社会公众普遍或特定利益的民间组织逐步增多,非正式组织或松散型组织开始涌现,并对一部分人产生影响。单位制逐渐解体之后的阶段,被称作“后单位时期”。

当前,我国组织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组织结构的特点、改革开放后组织结构的分化和对“单位现象”的研究上,然而对“后单位制时期”需要发扬光大的一些“单位制”时期延续下来的专业组织的研究却较少,尤其是将当前共青团组织面临的困境与“单位制”打破这一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用组织社会学探索基层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功能、运转规律的研究更不多见。

(二)共青团管理方式的研究

1.共青团工作机制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共青团组织建设方面的研究,不论是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还是高校共青团建设、农村共青团建设、社区共青团建设的原则、机制、方式,都有较为丰富的成果,如,《地方共青团组织的机制建设与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3月)中对“共青团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双轨制运作、开放型格局,通过增强体系外刚性职能的运作方式,改进体系内群众组织的运作方式,构筑面向广大团员青年和一切关心、支持青年事业人士的开放型的工作格局”的论述就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2.对于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具体操作模式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近年来各级团组织的组织建设问题从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等理论角度进行机制性、模式性探究的更不多,本课题组仅收集到《“温州模式”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研究》(《团中央2001年共青团和青少年课题研究成果集》)、《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探究》(《社会科学家》,2006年3月增刊)等较少几篇。

3.差异化建立团组织的相关研究尚是空白。研究者和各级共青团组织对差异化建团的概念也一直没有明确定义。青年流动性加大、青年需求日趋多元化及团组织提出的对青年分类指导、多重覆盖的要求等方面都决定了团组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青年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实施差异化建团。事实上,各级团组织也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并有一批成功范例,当前迫切需要研究人员进行概括、提炼、分析,形成不同类型的科学模式,为推广示范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南。

三、分析框架

(一)研究方法

一是访谈法。本课题组先后到研究对象——长春市南关区百川团委、长春鸿铭物业团支部、四平市梨树县富邦农牧发展合作联社团委进行实地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无结构式个案深度访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二是文献研究。研究过程中,为加深对“单位制”打破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发展及青年对组织归属情况变化的直观印象,本课题组系统地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了当前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关研究成果、团十六大有关精神和近年来团中央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规范性文件,以探究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经验。

(二)研究对象

作为研究目标的长春市南关区百川团委(以下简称“百川团委”)、长春市鸿铭物业小区团支部(以下简称“鸿铭物业团支部”)均隶属于长春市南关区,地处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市,属于较繁华的商业城区;四平市梨树县富邦农牧发展合作联社团委(以下简称“富邦农合团委”)地处全国著名产粮大县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发源地、“海选”模式诞生地——吉林省梨树县。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团组织都是在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创新过程中突破传统的共青团组织设置模式应势而生的,属于新型组织。

1.“百川团委”

(1)社会人文背景。长春市南关区是“三产”比较发达的城市中心区,总人口38.2万人,青年总数9.38万人,外来务工的团员青年约6800人,占青年总数的7.2%。2007年5月18日,南关团区委按照为青年营造家、让青年找到家的要求,成立了百川团委,取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隶属关系与人员构成。百川团委在长通街道龙兴社区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隶属于南关团区委。成立之初,百川团委有辖区内苏宁电器、考利亚饭店、戈君物流等大小企业的162名团员青年。

(3)主要职责。加强流动团员的管理和教育,更好地维护流动团员的权益;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团的服务和管理功能;以抓流入地管理为重点,创新流动团员管理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发挥好共青团受党和政府委托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

(4)带头人确定方式。百川团委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采取民主直选的方式,从区域内的流动团员青年和志愿工作者中选拔工作热情高、能力素质好的团员青年,组成百川团委相对稳定的领导机构。

(5)活动方式。百川团委成立后,一方面抓团委的规范化建设,建档建册,建章建制,对每个团员都进行登记,了解他们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不断思考如何为他们服务,使他们对这个城市有归属感,进而愿意回报长春、回报社会。团委通过定期到商业集中区发布信息、成立流动团员信息联络员队伍、实行流动团员报到制度等措施,扩大了百川团委的团员队伍规模。

(6)发展状况。2007年6月27日,共青团长春市委在全市各城区组织召开了“百川团委”统一成立大会,将百川团委联络范围扩大到整个长春市区。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转,百川团委发展了4个团总支,26个团支部,650名团员(团员已不仅限于南关区,临近的朝阳区、二道区的许多团员也慕名加入),成为面向全区、辐射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团组织。

2.鸿铭物业团支部

(1)社会人文背景。“鸿城国际”是长春市全封闭高档小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物业由鸿铭物业公司负责管理。鸿铭物业公司有员工840多人,青年占80%以上,与业主接触的一线员工多为20岁出头的团员青年,复转军人、农民工、大学生和社会青年是公司主要成员。这些青年受教育程度不一,工作流动性强。如何提高这些青年的素质,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公司成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这仅仅依靠自身是难以完成的。于是,在长春市南关区委的支持下,2007年4月5日,鸿铭物业团支部正式成立,在长春市同行中首次尝试建设团组织。

(2)隶属关系与人员构成。鸿铭物业团支部与长春市南关区鸿城街道东风社区联合办公,隶属于鸿城街道团委,下设6个团小组,在长春市走出了物业建团的第一步,小区部分青年业主也陆续加入团支部。

(3)主要职责。团支部旨在把年轻员工组织起来,加强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增强物业公司管理;融合员工与业主关系,带领支部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小区和谐。

(4)带头人确定方式。带头人由所在街道或社区团委负责人直接兼任,领导机构在社区和企业青年中直接选举产生。

(5)活动方式。物业团支部根据自身服务行业的特点,开展了温馨的亲情化服务,受到了业主的称赞。团员青年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尽力为业主做服务范围以外的事,受到业主多次点名感谢。物业团支部的“润滑”作用,使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双方的沟通顺畅了,变成了“资源共享,共建互助”的和谐伙伴。他们在社区团组织的领导下,共同组织参加清理伊通河白色污染、到贫困家庭走访慰问等活动,使团支部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

(6)发展状况。鸿铭物业团支部的成立,填补了长春市没有物业团组织的空白,成立两年来,共吸纳青年200余人加入团组织,为团员青年转办团组织关系50余人次。通过构筑团支部机构,着力吸引团员青年;通过创新活动载体,着力服务团员青年;通过组建志愿队伍,实现青年价值。渐渐地,团支部的活力增强了,公司的服务理念和良好形象树立了,团员青年成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先锋。

3.富邦农合团委

(1)社会人文背景。四平市梨树县富邦农牧发展合作联社是一个以农民投入为主的股份制合作社,该社有25个分社,1500多户社员,分布在梨树县26个乡镇112个自然村中;养殖生猪8万头,养禽20万只,为农户赊销饲料1万多吨,养殖户平均每年增收达3000元以上。2006年,富邦农合团委经团县委批准成立。

(2)隶属关系与人员构成。富邦农合团委为梨树团县委直属团委,下辖以乡镇分社为单位的25个团支部,40周岁以下青年2480名,且全部为农村青年,团员总数675名。

(3)主要职责。“服务青年创业,服务联社发展”,有效发挥凝聚和引导青年的作用,紧密贴近合作社的实际,紧紧围绕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开展活动,从思想上赢得青年的信任,从行动上积极影响青年,为联社的发展和面临的困难分忧解愁,促进联社的发展和进步。

(4)带头人确定方式。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吉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十二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张雨军创建了富邦农牧发展合作联社,并任团委书记,团委委员由合作社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选举产生。

(5)活动方式。合作社依托团委进行管理,带领大家发展养猪产业,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协调资金统一购买仔猪、统一上保险、统一防疫、统一兽药、统一买饲料、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生猪,并发挥团组织网络作用,带领合作社成员共同创业致富。

(6)发展状况。富邦团委着重加强合作社团员青年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团的活动。富邦团委在本金3000万元的基础上,成立了惠农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1亿元,解决青年社员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富邦团委积极探索“共青团+农业银行+合作社+担保公司+农村青年”的“团银企保”合作模式,为431名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贷款1512万元。2009年5月,富邦团委与梨树团县委、县农行在泉眼岭乡建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示范园区”,制定“种禽产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为泉眼岭乡农村青年从事种鸭养殖和购销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园区已辐射5个乡镇580户创业青年。“团银企保”模式,消除了资金与技术两大制约因素,加快了富邦青年脱贫致富的过程。团委先后被命名为省、市、县三级青年文明号,饲料加工厂被团省委命名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同时也是国家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四、不完美的“组织幼体”

当系统研究吉林省这三个新型基层团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活动内容等后,很容易发现其实这些新型基层团组织刚刚走上历史舞台,新颖的出身使其受到了众多的厚爱,但是光彩的背后却显露出其并不完美的组织绩效。其实,这里的新型基层团组织与传统基层团组织有着明显区别,这就是他们其实就是在探索中成长着的“组织幼体”。

(一)共同特点

1.隶属关系上的特殊性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共青团一直是领导青年人活动的主要组织,优秀青年争相参与其中,谋求学习、锻炼和更好发展的机会,这就形成了“单位制”时期身为群众性政治组织的共青团具有与共产党组织及政府部门极其相似的严谨的机构设置和层级结构,具有“科层制”的一切特征。例如,各级共青团组织都是由政府编制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机构设置,确定人员构成,严格按照《团章》要求开展团的活动;各级团组织的负责人以上级提名和基层选举为主,是否具备任职资格以政治上的成熟程度和党政工作的资历为标准,并存在着职务等级和晋升规则;团干部大多为专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团工作中。团干部与党委、政府或其他群团组织的干部相比年纪轻、晋升快、发展大,使各级团组织成了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基地;各级团组织都把业务培训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并将较大精力投入到自身建设、培养新人、维持组织的完整和活力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的“单位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许多人不再被严格限制在某个“单位”当中,即使仍隶属于某个“单位”,这种隶属和限制的程度也已明显弱化,新型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青年自组织、物业公司等的隶属关系开始模糊。研究发现,80%以上的“两新”组织均无法按照团组织原有的层级进行设置及归口管理。本课题研究涉及的三个基层团组织的隶属关系都较为复杂:百川团委本来设在长春市南关区长通街道龙兴社区,若按传统的团组织设置方式,应当成立一个团支部,隶属于长通街道团委,并仅接收地域、组织关系在龙兴社区的无工作单位青年。然而现在的百川团委直接隶属于长春市南关区团委,并且参与的青年分散在整个长春市区的各个行业;鸿铭物业团支部本属于企业建团,应隶属于社区团支部,但鸿铭物业的特殊之处在于长春市南关区东风社区与鸿铭物业实现“联姻”,社区的团支部书记同时也担任鸿铭物业的团支部书记,社区青年也被吸纳进鸿铭物业团支部,企业团组织与社区团组织融为一体;富邦农合团委若按传统的团组织设置,只能成立一个团支部,但现在却成立了团委并直接隶属于团县委,组织网络覆盖全县,参与其中的青年一半以上受双重管理,即同时接受富邦农合团委和所在村团支部的领导。

可以看出,这三个基层团组织都受到了“优待”,在隶属关系上普遍“高配”、“升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层次重叠、冗员多、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等问题,促进了共青团组织朝着扁平化机制迈进。

2.组织目标的非政治性

从组织目标来看,这些基层团组织已经不再把青年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而是各有特色鲜明的组织目标。百川团委明确提出:“团委旨在履行受党和政府委托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使青年对城市有归属感,进而愿意回报长春,回报社会。”鸿铭物业团支部指出:“一方面,与业主接触的一线员工中多为年轻人,而且流动性特别大,团支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加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建好物业公司;另一方面,物业团支部做‘润滑剂’,使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双方的沟通顺畅了,居民和物业员工融合了,变成了‘资源共享,共建互助’的和谐伙伴。”富邦农合团委提出:“依托团委进行合作社管理,带领大家发展养猪产业,帮助青年创业、服务联社发展。”这些组织目标虽然不全面,但也特色鲜明:百川团委突出的是“人文关怀”,满足青年对组织归属的需求;鸿铭物业团支部突出的是“和谐相处”,满足企业和居民共同追求沟通和理解的需求;富邦农合团委突出的是“创业致富”,满足农村青年对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需求。这些组织没有过分强调“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等组织性质,但却是对“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好诠释和生动实践。这些特色鲜明的组织目标的确立,对于实现党中央对共青团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工作要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动员方式的非传统性

在后单位制的背景下,共青团组织原有的许多优势开始减弱或消失,多种多样的青年自组织使共青团不再是青年参与组织的唯一选择;青年价值观念的改变、政治意识的淡漠使共青团基层组织不再是青年追求发展的重要选择;日趋丰富的生活和共青团基层组织相对传统的活动方式使共青团不再是青年参与活动的主要选择。这些变化让共青团基层组织原来对青年产生吸引力的“政治先进、活动生动、组织温暖”等优势逐渐弱化,动员方式的落后也使共青团基层组织无法引起青年的“兴趣”,无法吸引青年参与。而本文研究的三个基层团组织,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就在于吸引和凝聚了一批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团员青年,其先进之处就在于通过符合各个自组织特点的方式动员青年参与到组织中来。百川团委抓住流动青年多数从异地他乡来到陌生城市工作生活这一关键,深入到外来青年工作、居住、活动的圈子中去,依托企业、社区、同乡会、同学会等平台开展活动,通过志愿服务、送温暖、联谊等活动形式,形成了强大的“人文关怀”,使外来青年对团组织产生感情,满足了他们在陌生环境下被关怀、有人沟通的需求。鸿铭物业团支部抓住了企业和客户、雇主和员工、社区和驻区单位、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追求和谐共赢的结合点,使民营企业积极支持团组织、社区青年主动参与团组织。物业公司为了赢得业主的信任,依托团组织开展工作,既提升了企业形象,又提高了人员素质;业主为了与邻居加强联系、与物业公司密切沟通,主动参与到物业团支部的活动中;青年员工为了在企业有个好发展,便于为业主服务,也积极加入到物业团支部中。该团支部对内开展以“周到服务”为主题的活动受到业主欢迎,对外开展以“环境保护、建和谐社会”等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形象,对员工开展以“提升自身修养、规划职业发展”为主题的活动促进企业管理。这些多赢的动员方式,培育了鸿铭物业团支部的组织活力。富邦农合团委的动员方式更为清晰,紧紧抓住了农村青年的求富心理和创业需要,归根到底就是用共青团的组织网络把青年组织起来创业致富,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全方位的支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这些组织的动员方式符合了当今青年的利益追求和行为特点,形式不一定复杂,目标不一定崇高,但在这些组织所面对的青年群体中确实有效。实践证明,组织动员方式需要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区别选择。

(二)共同不足

调研中还发现了影响这三个新型组织健康成长的一些问题。

1.工作随意性大

被调查的基层团组织虽然受到团员青年的热烈欢迎,生机勃勃,但团建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上级组织对它们的人事任免、经费支出、活动场所等无法进行直接制约。这些组织的团干部大多没有花费过多精力学习研究业务、接受培训,参与人员的兴奋点也仅停留在较微观的组织目标上,不能完全按照上级团委的整体部署全面开展团的工作,导致了这些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开展有较大的随意性。此外,吉林省共青团组织深入开展的品牌工作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青春建功新农村”等活动并未在这三个组织中真正深入开展,团组织全体代表大会等基本工作程序也未能完全按规定履行,体现出相当大的随意性。

2.组织发展较慢

被调查的三个基层团组织因其定位的新颖性,在全团上下支持两新组织建团的背景下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拥有了从政策、活动和经费上的无条件支持,使他们一产生就得到了超出实际成绩的荣誉和影响。但繁花落尽,真正走上自主发展道路后,还是从体制机制上暴露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成员和组织间存在“非刚性”关系、组织目标缺乏评价机制、不积极成员的激励办法滞后、长远发展的政策性保障缺失等。这些组织投入到理论研究上的精力不足,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走过最初的“起跑阶段”后,组织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持续创造出辉煌。本课题研究的百川团委成立于2007年5月,鸿铭物业团支部成立于2007年4月,富邦农合团委成立于2006年,截至2010年初,仅富邦农合团委陆续创造性地成立了惠农担保有限公司、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示范区等,延伸了组织的触角,其他两个组织均停留在成立之初的规模和活动状况上,表现出长远发展谋划不足的倾向。

3.受发起者或带头人的影响过大

在对这三个基层团组织的调研访谈中,60%左右的团员青年表示自己一直处于被发动状态,有“参与惰性”,即如果没有周围人的影响,自己可能不会过多地参与活动;还有30%左右的团员青年认为现在的组织就是那几个人在“挑大梁”,如果没有这些核心人物的“张罗”,组织就会因为没有成熟的制度而变得涣散。事实上在这几个基层组织中,带头人的确具有不可替代性。富邦农合团委的张雨军是成功的创业者,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富邦农合也正是在他的带动下成立并实现依托团组织开展活动的。如果他没有成功的创业经历,合作社社员是不会如此拥护他并参加合作社一起创业的;如果他没有受到各级党政部门如此大的支持与奖励,富邦农合团委的许多历史性创举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富邦农合团委的成功,取决于它的带头人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青年典型。

五、思考与结论

后单位制时期青年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活动内容、生活方式已经分化得越来越复杂,他们个性十足,对所参与的组织要求苛刻。影响组织归属方式因素的分析以及吉林省三个新型基层团组织的成功经验表明,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设置上的差异化,二是组织内的参与式管理。

(一)差异化建团

差异化(Differentiation)建团,是指在基层团组织建设及开展活动过程中,尊重青年组织的归属规律,根据不同类型青年的不同需求,从组织机构设置原则、带头人产生方式、组织目标确定、组织动员形式、人员参与范围等方面精心规划,打破隶属方式、地域范围、组织名称限制,设置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基层团组织。

1.差异化是影响组织发起者动力来源的重要因素

建团的民间发起者需要源动力。成功的基层团组织建设需要有青年的真心拥护,然而始作俑者仍然尤为重要,始作俑者的初衷决定了组织的发展方向,他(们)的认识程度决定了组织的前途命运,他(们)的源动力持续时间也决定了组织的兴衰成败。以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例,百川团委由社区党组织发起,代表着党对流动青年的关怀,而带头人和领导机构是从流动青年中自愿报名、竞争选举产生的,这就决定了百川团委发展的长期性——背后有党组织的使命支撑,组织内有青年组织归属需求的“人性基本需要”。鸿铭物业团支部由鸿铭物业公司发起,最基本的目标是利于企业发展需要,这种“源动力”虽有些简单且趋于利益化,但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再融入社区、业主、员工的不同需求之后,就变得复杂而巩固。富邦农合团委的发起者是梨树县富邦农牧合作联合社,更具体的发起者就是合作社的青年典型张雨军。对于合作社来说,依托团组织开展工作,可以让合作社上下层级更顺畅,参与人员更精干,社会形象更“庄重”;对于张雨军本人来说,团委的成立让他这个青年典型更成功,合作社更受共青团及党政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社主导产业共生的公司发展更顺利,同时他也成为了农村青年中先富的领头人。

2.差异化是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青年的多样性决定对其组织的选择性。差异化建团根本上是要满足日趋多样的青年需求类型,从青年组织归属的倾向来看,有的是为了寻求关怀,有的是为了满足兴趣,有的是为了政治发展,有的是为了经济利益,有的是因为理想信念。区分这些,有助于在团建过程中定位好组织的类型,明确组织发展的起点和方向。传统的团组织正是因为工作内容过于综合,试图满足各类青年的需求,才导致许多基层团组织四面出击、精力不足、凝聚力不强、软弱涣散。

(二)参与式管理

基层团组织参与式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是区别于传统团组织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工作理念,它改变了原有团组织中青年是被动方、是工作客体的机制,变青年被组织、被引导、被服务为青年自发组织、自行引导、自我服务,直接参与到组织机构的设置、带头人的确定、活动方式的选择中。参与式管理旨在养成基层团组织成员的自尊心、责任心及主人翁的事业观,引导基层团组织克服受带头人和发起者影响较大的状况,朝着更加机制化、民主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1.民主是参与愿望产生的前提

当代青年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民族的巨大进步。这一代青年更追求平等与尊重,更需要用民主来解决问题。民主意味着人与人的平等,意味着每一个组织成员相同的话语权、选举权和决策权,体现着组织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青年人看来,参加组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有什么现实意义,如果组织内不能提供宽松的民主氛围,而更多的是限制、规矩和命令,青年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这样的组织就失去了先进性。

2.机制的有效性是参与的根本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成熟组织的基本特征,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成员的参与。新型基层团组织应该首先建立明确的机制,保证参与式管理的实现,真正把团员青年作为组织的主体,把组织建设成为开放的组织,确保任何一名成员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进来。

3.青年参与是基层团组织的生命线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与青年有真正实质接触的前沿,基层团组织代表着共青团组织的形象,是团组织在青年中影响力的“晴雨表”。正是因为有了团员青年的参与,基层团组织才得以存在,而基层团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正是要团结凝聚团员青年。因此,青年的参与是基层团组织的生命线,在团建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牢牢把握“青年参与”这一关键环节,把青年是否愿意参与作为检查基层团组织机制是否合理的标尺,把如何让青年更好地参与作为基层团组织重要的努力方向,竭尽全力打造基层团组织参与式管理的创新模式。

收稿日期:2012-05-03

标签:;  ;  ;  ;  ;  ;  

单位制共青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吉林省三个新的共青团基层组织为例_团支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