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态对郑州市某大学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论文

精神病态对郑州市某大学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耿耀国1詹婷婷1余洁静1石丽萍1杨敏齐1,2

1郑州大学教育学院,郑州,450001;2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郑州,450001

摘 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态、应对方式和自杀态度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莱文森精神病态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杀态度问卷对2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21.0及Amos21.0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病态、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对消极应对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 <0.05);精神病态既可以通过对自杀者、自杀行为性质态度的链式中介影响消极应对(P <0.05),也可以直接通过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影响应对方式(P <0.05)。结论: 个体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在精神病态对消极应对的影响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关键词 精神病态;应对方式;自杀;大学生;郑州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自杀已成为健康心理学热议的话题[1]。据张健东等人报道,大学生的自杀率为同龄一般人口的2到4倍[2-3],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研究表明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态度呈正相关,具有高冲动人格的个体对自杀持有更加肯定和宽容的态度[5]。精神病态是黑暗三联征中最具有冲动性的人格特质[6],为此本研究假设精神病态可以正向预测自杀态度。此外,薛朝霞等人指出,大学生的冲动人格对其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冲动性人格的大学生面对生活事件时往往采用退避、幻想、自责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7]。本研究通过探讨精神病态、自杀态度及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个体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对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面向郑州市某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校生,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该大学图书馆共发放问卷256份。回收问卷241份,有效问卷234份,问卷有效率91.4%。其中男性108人,女性120人,6人未填写性别。其中42%的被试为独生子女。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①自杀态度问卷(QSA):自杀态度问卷共29个项目,共分为四个维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9项)、对自杀者的态度(10项)、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5项)以及对安乐死的态度(5项)[8]。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1为完全不赞同,5为完全赞同,计算各维度的均分。量表设置两个参照值:2.5和3.5。均分≤2.5分为被试者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均分<3.5为矛盾或中立态度,均分≥3. 5认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本问卷的总分或总均分无特殊意义,各维度应单独使用,Cronbach′s α为0.672。②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共有20个项目,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各维度均有10个项目[9]。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得分越高则对应维度水平就越高,Cronbach′s α为0.721。③莱文森精神病态自评量表(LSRP)莱文森精神病态自评量表分为初级精神病态和次级精神病态两个维度[10]。共有26个项目,其中初级精神病态16项,次级精神病态10项。量表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1为完全不同意,4为完全同意。分值越高,则精神病态水平越高,Cronbach′s α为0.869。

1.3 统计学方法

样本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相关、T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运用PROCESS程序检验中介效应,并采用AMOS 21.0对模型拟合度进行检验。

近年来,通过努力,湖南省在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一步,湖南省将在巩固前段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聚焦突出问题,按照既定整治思路和目标,纵深推进各项重点任务。

图1的AMOS结果显示,模型χ2=1.097,df=2,χ2/df=0.548,CFI=1.000,NFI=0.991,RMSEA=0.000,绝对拟合指数 RMSEA不大于 0.08,相对拟合指数CFI等均不小于 0.95,表示模型拟合良好。

Ashley等人[11]通过将精神病态分为冷酷无情、人际操纵、不稳定的生活方式及反社会行为四个维度来研究精神病态与风险感知、冒险行为。结果显示,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经济、健康等各个领域的冒险行为显著正相关,且精神病态与道德领域的冒险行为最具有一致性。在本研究中,精神病态可以正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即高精神病态个体在面对生活事件时往往倾向于消极应对方式,如否认、退行等,在面对应激事件常采取破坏性的应对策略,这一点与前人研究一致。

2 结果

2.1 变量间的相关矩阵

由表1可知,消极应对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精神病态总分、初级精神病态、次级精神病态之间两两相关;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安乐死的态度两两相关;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与精神病态总分、初级精神病态、次级精神病态两两相关;消极应对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相关显著。积极应对与任何一个变量都不相关。此外,在自杀态度的四个维度中,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得分最高,对自杀者家属态度的得分最低。

表1 变量间的相关矩阵( N =234)

注:**P 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P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2 中介作用检验

表2 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N =234)

如图4所示,政府在整个利益相关者体系中,承担着重大的指责,即协调和平衡各利益博弈方,为节能减排制定宏观政策,同时与行业协会合作,进一步细化旅游饭店节能减排的标准和规范,指导企业具体实施行为。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引导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与具体实施效果,同时在全民低碳教育中的角色无可替代。只有全民低碳意识和素养提高了,企业低碳管理、游客、社区居民的低碳践行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使用SPSS的process组件分析对自杀者的态度和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表2):精神病态总分能显著正向预测对自杀者的态度和消极应对;当精神病态总分和对自杀者的态度同时预测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时,对自杀者的态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而精神病态总分对自杀行为的态度的负向预测显著;当精神病态总分、对自杀者的态度和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精神病态总分正向预测消极应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负向预测消极应对,而对自杀者态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这表明在精神病态总分对消极应对的影响中,对自杀者的态度和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的中介作用显著。

由于本研究采用自评量表收集数据,可能会导致共同方法偏差。为控制该效应,采用 Harman 单因素检验对所有题项进行分析,发现共有两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 25.86%,小于标准 40%,说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图1 自杀者与自杀行为性质的链式中介模型图

3 讨论

3.1 精神病态对消极应对方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进行亚组判别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可见影响亚组判别的变量有年龄、BMI、引产前宫颈评分、胎膜早破、延期妊娠和妊娠高血糖。模型的总判对率为84.09%((717+198+803)/2043),根据该模型可对孕妇引产时选择药物提供参考。

3.2 精神病态正向预测对自杀者的态度

精神病态可以正向预测对自杀者的态度,即精神病态得分越高的个体在对自杀者态度上的得分越高。自杀态度问卷得分低代表对自杀相关因素的理解、认同和宽容,得分高代表对自杀相关因素的排斥、否认和拒绝,也就是说,高精神病态的个体对自杀者的态度持有排斥、否认的态度,这与前人研究相符[12]。与马基雅维里主义相同,高精神病态的个体不善于移情,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情感卷入较低,对他人漠不关心。也有研究证明精神病态与述情障碍、共情相关缺陷存在正相关[13]。共情能力的低下使得高精神病态个体无法做到同情自杀者,因此表现出对自杀者的排斥、不理解。

根据前期研究,确定种植结构、节水模式,本项目用水的整体水平主要采用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方式、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指标进行评价。

3.3 精神病态负向预测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

精神病态对自杀行为性质起负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是一致的。精神病态具有高风险性、高冲动性,他们更乐于从事冒险行为,做事情也不计后果[14]。因此在面对负性应激事件时,高精神病态的个体会更容易选择自伤,甚至于自杀等不成熟的、消极的应对方式。

3.4 对自杀者的态度正向预测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

对自杀者的态度可以正向预测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这一点和日常生活的认知保持一致。个体对自杀者越排斥,做出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负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对此的解释是当个体认同自杀这一行为时,即自杀态度得分较低时,个体容易产生自杀意念,进而又会促使个体做出自杀行为,即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15]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容量,并加入一些新的变量,如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等以丰富研究。此外,精神病态作为黑暗三联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两个黑暗人格特质(马基雅维里主义、自恋)是否可以显著预测自杀态度及应对方式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玲,李丽丽.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126-128.

[2]张健东.大学生自杀心理机制的形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33-35.

[3]梅思佳,陈庆健.浙江省某医学院校体验式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26(3):72-73.

[4]单白雪,傅茂笋,王硕.山东省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30(9):53-56.

[5]饶夏溦,张婷,蓝巧俊.大学生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科技成果纵横,2007(4):45-46.

[6]黄婧宜. 黑暗三联征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和心理理论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

[7]薛朝霞,梁九清.大学生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71-1073.

[8]肖水源,杨洪,董群惠,等. 自杀态度问卷的编制及信度与效度研究(自杀系列研究之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4):250-251.

[9]汪向东, 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增刊) :120-122.

[10]刘海玲,程诚,李敬敏,等.精神病态自评量表(简版)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4):658-662.

[11]HOSKER F A M, MOLNAR D S,BOOK A S. Psychopathy and risk taking: examining the role of risk perception[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91(3): 123-132.

[12]PAULHUS D L, WILLIAMS K M.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2,36(6):556-563.

[13]WAI M, TILIOPOULOS N.The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empathic nature of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2,52(7):794-799.

[14]SUTHERLAND M T, FISHBEIN D H. Higher trait psychopathy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y decision-making and less coincident insula and striatal activity[J].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017,11(245): 1-12.

[15]詹启生,王晗.大学生自杀态度对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2):1876-1881.

The Impact of Psychopathy on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Zhengzhou

Geng Yaoguo et al

School of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pathy, coping style and suicide attitude. Methods : 256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Levenson Psychopathy Self-Assessment Scale, the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21.0 and Amos 21.0. Results : Psychopathy and attitude toward the nature of suicide had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negative coping (P <0.05), psychopathy could influence negative coping through chain mediation of attitude toward suicide and the nature of suicide (P <0.05), and it also influenced negative coping through mediation of attitude toward the nature of suicide (P <0.05).Conclusion : Individual’s attitude toward suicide and attitude toward the nature of suicide play a chain-mediated role in the impact of psychopathy on negative coping.

Key Words Psychopathy; Coping Style; Suicide; College Student; Zhengzhou

中图分类号 R193.8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0.13723/ j.yxysh.2019.11.015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国家一般课题资助项目“黑暗三联征对青少年品行问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编号为BBA170064

通讯作者: 杨敏齐,1327922165@qq.com

(收稿日期 2019-06-21; 编辑 吴奇飞)

标签:;  ;  ;  ;  ;  ;  ;  

精神病态对郑州市某大学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