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引言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益竞争,利润决定企业的长足发展。只有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各环节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施工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建筑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管理重点。因此,需加强施工阶段造价管控。
1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概述
1.1特点
(1)施工阶段工作量庞大。(2)施工阶段需投入更多的资金。(3)施工阶段持续时间长、动态性强。(4)施工环节作为减小实体阶段形成部分,需给予严格的把控。(5)施工阶段涉及单位数量多。(6)施工阶段工程信息内容繁多、时间性强、数量大。(7)存在众多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
1.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最为复杂,是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理论和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目标是将把控在承包合同价亦或是施工图预算内,同时在满足合理的工期内提升项目整体质量,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影响因素
2.1施工图纸对造价的影响
施工图的设计影响工程量及工程施工工艺。招标文件当中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数量与施工具体工程量存在不同,容易导致投标总价高于拦标价格,从而造成施工企业通过不均衡报价实现平衡投标总价的目的,建筑工程项目无法真实反映合理价格。
2.2造价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性
我国的项目工程在施工时经常变更与修改原始设计方案,而工程施工中的造价控制管理并没有科学的方案制定,而仅仅依赖于工程造价负责人的工作经验,这也导致方案在变更的同时,整个工程的总体造价概算也在不停的变化,最终极易出现工程总造价失控。此外,我国的建筑工程中的项目部的建立太过匆促,因为考虑施工进度等因素,项目部通常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严谨的计算,从而导致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存在较多缺陷。
2.3预算人员的业务能力因素
预算人员对施工图的熟知程度和其对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地方资源、料源、料价的调查结果和可利用程度的掌握等,同样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如果预算人员缺乏工作经验、直接套用市场信息、不能准确掌握施工技术规范,就会导致工程报价盲目、偏离实际。这些问题阻碍了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控制工作的进行。
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3.1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
需安装施工图设计相关进度以及现场施工具体进度,对施工图给予及时的核定。其中对预算超出部分,需给予全方位的探讨,找出超出原因,同时与工程负责人员沟通,及时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把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重视劳务发包
工程劳务发包要对发包的单价进行系统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尽量做到按工序进行发包。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有可变部分和不变部分,可变部分会直接影响项目部的成本。例如,土方填筑工程,不能简单地将土方填筑按每方发包,因为土方填筑中的运距是可变量,土方填筑中的挖方和填方总量是固定的,所以在工程发包时,应把挖方、填方、运输等分开发包,以避免施工中出现发包单价不均衡,施工队伍因为料场的远、近,造成利益不均衡而发生纠纷。另外,结构物中由于构筑物的几何尺寸不是统一的,造成每方混凝土的模板、人工、支架等费用的摊销是不均衡的,所以在发包时,应针对构筑物的不同的几何尺和不同工序分项发包,规避单价不均衡造成的损失,否则会影响施工队伍的积极性,从而影响项目部的工程进度,也会给项目部带来纠纷。
3.3加强材料管理
通常材料投入占项目施工成本的50%左右,所以材料采购环节也非常关键。项目进场后,要研究图纸,对图纸中的施工任务进行分析和统计,确定每种材料需要的数量和等级,并进行询价比对。因工程的地域特点,通常施工方对当地的地材、外购材料价格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对大宗材料不能急于一次性签订合同。如果进场后急于组织生产,可先少量采购材料,在了解市场行情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分量采购。对地材,如有条件,尽量采用自采,自己加工的方式,对于确实不能自己加工的,要采用竞争机制,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材料供应商。原则上,采购时应以满足项目的正常生产需要为原则,因为材料采购会占用项目资金,增加保管费用,还可能会因管理不当引起不必要的损耗。其次是对采购材料品质的控制,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材料的质量标准,这样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所有的材料进场前要进行质量检测试验,试验合格后才能签订合同,并且后期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坚决清退。
3.4确保计量工作的准确性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计量。专业计量人员需掌握工程概预算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内容;对工程现场状况以及项目施工作业步骤以及技术工艺,避免错算或漏算。定期准确做好统计、计量工作,为建设单位支付工程进度款提供有效依据。
3.5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加以有效控制。为了防止施工设计中的漏洞,除审核检查外,应在B图纸上,设计院进行技术咨询,总之,应在开工前。设计变更应尽可能早,变化越早,损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在设计阶段尽早控制设计变更,特别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并在变更前采用核算方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6建立与完善造价跟踪审核相关规章制度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所涉及到的跟踪项目非常多,所包含的领域也较广,所以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结构、工程规模等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跟踪审核规章制度,从而使得专业工作人员在进行造价跟踪审核的过程中,有有力的法律标准作为保障,这还能够确保施工阶段各工作的协调性。所以,要建立与完善造价跟踪审核规章制度,从而为建设施工阶段各个部门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以及法律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造价的瓶颈。长期以来,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都十分注重施工阶段。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所反映的问题还是很多,要想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必须建立、完善好较为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把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把控资金的合理使用,逐步建立起一套既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符合我国国情,更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李乔楠.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7(10):196.
[2]刘茜.工程造价过程控制管理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
[3]胡国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J].民营科技,2014(06):198.
[4]姜春波.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5]苏瑞青.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主要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8(02):199-200.
论文作者:莫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材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