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考试中强化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论文_陈荣

道德与法治考试中强化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论文_陈荣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王河镇中学 741407

摘要: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性格品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初三学生由于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压力,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心理压力等各类问题。因此,加强对初三学生的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如何采用合理科学的策略优化初三学生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考试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旨在供广大为维护、发展学生心理健康而努力工作的德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初三学生;探究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备教育性、思想性、综合性特色的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当前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也是道德与法制课程教育学生的重要目标。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初中生面临着许多形形色色的诱惑,导致学生心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当前初中德育教师应该对此课程的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都加以优化和创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考试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承担起教养孩子一生的职责。不仅如此,新教学理念、新课标都指出要遵守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教育好每个青年,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与时俱进开展好德育与法治教育,通过这个课程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青年人才[1]。初中是塑造学生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心理健康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好开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新流行的道德与法治考试试题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基础的法律规则、多元的心理知识,并且将立德树人作为主旨,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全方位的向初中生普及道德知识、法律常识。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日常教学和综合性考试在培养学生综合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学生健康成长的路程,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

二、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考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考试试题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主张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2]。并且发布的教育课标从古至今都强调了学校管理要具有开放性,即学生要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因此,无论是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中,还是在其考试试题中都应该面向多彩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普遍具备的生活经验、道德思想等加以引用与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实践性的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为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下思想基础。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考试试题中引用和发展生活问题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可以多引用近期的热门且具有积极影响的电视节目。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考试试题里引用《朗读者》节目的一道题:“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各地开展多种活动传递阅读精神,鼓励阅读习惯,关于大力提倡读书学习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通过这样一道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以主持人董卿这类优秀人才为例的学习榜样,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深刻理解多阅读的重要性。

第二,可以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景。例如,进入初中的我们渐渐意识到我们长大了,并且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对此你的看法是?通过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是大家所共有的,同时帮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去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第三,适当设立需要学生进行自主辩论的题目。例如,题目:某班就“挫折与成才的关系”进行辩论。要求:请你结合知识分别写出正反双方的陈词。如果你是主持人,针对于正反双方的陈词,你会怎么总结?通过类似于这样的自主辩论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思考,进一步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

(二)给予学生合理的考试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试是用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然而如今的道德与法治考试试题逐渐变得更具有开放性、生活性、人文性等特色,通过这样全面性的题目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考试中添加评价。在评价时,教师应该保持这样的原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与不同回答,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试题答案,对于学习、心态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提点与指导,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与帮助,尽力发挥出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拥有自信的心理,形成良好的性格。

(三)引导学生对试题的组织讨论,建立学生的人际心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对学生团体意识培养的教育,团结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这是促进学生顺利进入社会的重要保障。那么教师如何渗透团体意识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对试题进行组织讨论是一个帮助学生建立人际心理、培养团结意识的一个有效对策[3]。针对此对策的实施,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行。首先,教师将批改好并附有评价的道德与法治考试试题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要求学生进行个人的反思。其次,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学生均分为若干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总结出考试试题出的知识点。最后,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中心对所列出的知识点进行展示、对比。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团体合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包容、互为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重要途径,这一强化过程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方面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将具体的知识内化成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玉立.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董甜甜.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3]陈淑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论文作者:陈荣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  ;  ;  ;  ;  ;  ;  ;  

道德与法治考试中强化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论文_陈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