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与新欧亚大陆桥--关于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的思考_丝绸之路论文

古丝绸之路与新欧亚大陆桥--关于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的思考_丝绸之路论文

古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河西走廊经济发展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陆桥论文,河西走廊论文,丝绸之路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新亚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 要 河西走廊在古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亚欧大陆桥开通之后,河西能否依桥再现辉煌,必须从古丝路与新陆桥的特点出发,作对比研究。本文分析了沿路和沿桥的历史特点与现状,提出了河西经济发展应采取的积极主动对策,即主动上桥、逼桥赐惠;人车分离与千方引客;西进东出、走出封闭。

关键词 古丝绸之路 新亚欧大陆桥 河西走廊

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地区,简称河西,位于乌鞘岭以西、新甘交界的星星峡以东、南依祁连山、北临北山山系和沙漠,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平均宽约270km,总面积27.6万km[2],占甘肃省的3/5。行政区划上包括武威、张掖、酒泉3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2个地级市,人口428.8万(1993年末),占甘肃全省18.5%。本地区开发历史悠久, 绿洲农业发达,至今仍为甘肃省农业和粮食基地,以占甘肃19%的耕地面积,每年提供占甘肃70%的商品粮,已进入全国12大商品粮基地的行列。已建起了酒泉钢铁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玉门石油局、414 厂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地方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高产穷队、高产穷县的情况仍很普遍和突出,地区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渊源流长,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2000年时就已有交往。中国的养蚕业可追溯到6~7千年前,汉唐以来丝绸织造是当时国家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丝绸是主要的外贸商品。公元2 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通了中国与亚欧大陆间的贸易之路,建立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丝绸贸易关系。在其后的1700多年间,中国的丝绸大量通过此路运往西方,故被称为“丝绸之路”。它既是壮观的中西贸易商道,又是最辉煌的人类“文化运河”。促进了彼此间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1〕。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因路发展了古代经济和文化,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新亚欧大陆桥是随着1990年9月12 日我国境内的北疆铁路与原苏联的土西铁路在阿拉山口接轨而诞生。它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800km。辐射亚欧两大陆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途经中、 哈、俄、白、波、德等7国,把太平洋和大西洋连结了起来, 必将对我国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河西走廊仍然是新陆桥的必径之地。河西能否依桥再现辉煌,必须从古丝路与新陆桥的特点出发,作对比研究,从而制定适宜的对策。

1 单向外联与双向出海

古丝路东端起自关中的渭水流域,即古都长安,向西沟通中亚、西亚和欧州,与东部沿海地区关联不大,西向陆路是中外贸易和交往的主要通道,所以河西走廊中的武威(古称凉州)在古丝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丝路通畅时为总枢纽,当中原战乱时又是贸易的终点站。曾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儿半解弹琵琶”的盛状〔3〕。但到16 世纪由于东部海运的逐渐兴起,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关中移向了沿海。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由西向陆地改为东向海路,古丝路逐渐衰落。

新陆桥既可西向穿越中亚、西亚和欧洲下“西洋”,又可东向横穿祖国腹地出“东洋”。从国际上看,新陆桥沟通了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市场——欧共体和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亚州东部地区。在国际上它涉及东西方问题,即东方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发展问题;在国内它涉及东西部问题,即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互补交流和相互促进问题。我国的东部地区,兼有从世界看属不发达地区、从国内看又是发达地区的双重身份;西部地区无论从国内看还是国外看,均为不发达地区。前者要演好双重角色,既要学好西方、搞好交流,接受其先进技术、吸引资金、调整产业外,还要帮带西部,逐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的国内转移问题。西部地区虽然从国内外看均为不发达地区,但同样有一个如何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实现互补,主动接受辐射,积极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增强竞争力,挤进国内外市场的问题。位居西部、面对陆桥的河西,既可走西口,又可下东洋,贸易对象即有老乡,也有老外,应当认真研究双向出击的战略,首先应与东部加强互补,联合东部,培育竞争力共同挤占市场,同时注意发挥本身优势与外联合,加快发展,既注意国内东西部的互补,又注意国际东西方的互惠。

2 必经之地与越桥而过

古丝路从今西安为起点,到陇西分北、中、南三道。但到河西走廊在武威、张掖又归于一路,在走廊的西端,出玉门关或阳关又有中、南、北三个去向,唯河西走廊为咽喉之地,必经之路。因路使河西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历史上中外交往频繁,商业发达,人口稠密。唐时敦煌人口1.6万,成为“华戎所交—都会”。 张掖汉代即为粮米屯积通商往来的集散中心,汉代丝路输出的转运站,武威亦“七里十万家”。在中西交流上起了重要作用,并取得自身的辉煌发展。但现代的大陆桥是以陆路为桥梁,连接大陆两端的海洋,形成海—陆—海的运输,桥必经之地非必停之地,运输可越桥而过,仅与桥之两端港口发生关系,而与途径地区无涉。河西虽然和古丝绸路时一样仍为新路桥的“必经之路”,但自然受桥之惠或由桥带动使其发展的可能已不复存在,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

3 主动上桥、逼桥赐惠

古丝路多以骆驼为运输工具,货物多为丝绸、瓷器、土特产与工艺产品为主,驼队日行30~40km。每峰驼负重100~140kg。几乎每驿站必停,穿越河西走廊需月余时间,只需在路上设客栈店铺即可坐等来客。有客即有交流,即有观光,有货即可交换,即有贸易,经济将由此而发展。但现代新路桥均系集装箱运输,一般火车平均日行300km以上, 通过河西走廊只需3天左右。一穿而过,当地任何益处难得, 而且由于集装箱货运量大,使当地原可得的运力有可能被挤占。新路桥经过河西的兰新铁路原单线时运力仅1200万t/年,复线后提高到3000万t以上。而据有关部门预测,待新陆桥畅通后日本、香港、韩国及东南亚其它国家和地区,每年将有160万集装箱从东桥头堡上桥, 以每只集装箱的重量10t计,总重达1600万t,占兰新复线运力的一半以上〔3〕, 加之国内日益增长的运量,河西的运量很可能被挤,难以受惠。河西必须主动上桥索惠,即很好研究国内外特别是近桥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利用区内外的资源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沿桥产业带,如中亚国家长期以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特别薄弱(哈萨克斯坦的消费品生产只占国民经济的1/4,土库曼斯坦还不到1/6),应利自身优势,发展为人所缺、 为人所无的高质量产品,形成规模并有一定的运量,才能因桥受惠,再现历史辉煌。

4 人车分离与千方引客

古丝路经商者或单行或结帮,或官商或私营,多为货主(包括随行者和护货者)与货物同行。这样人可留宿、货可交易,经济、文化均可交流。从物资流通角度来看,新陆桥运输对象基本是国际集装箱,加之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完善的国际服务体系。人车无需同行,车不停靠、货不下车,可直达收货主。因货留宿和途中贸易已成为不可能。只有开发现代规模的旅游业和开发吸引外资的产业。才能把失去的“客人”重新引入河西。

河西有几千年的开发历史,处处留有古丝路的遗迹,举世闻名的敦煌宝库、万里长城西端的嘉峪雄关,古城池、古战场、古建筑、古墓葬随处可见,还有近几十年建设的钢城、镍都、石油城、发射基地,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加之祁连冰雪、戈壁瀚海、雅丹地貌、草原牧场,既有江南之秀,又有北国之雄,自然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最根本条件。应将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来发展,加强软件建设,使软硬配套、协调。这是经济结构单调、资金缺乏和就业机会少的河西地区实现资金积累的重要途径。

5 西进东出、走出封闭

近几百年古丝路的衰落,使河西陷入了封闭状态,相对孤立的绿洲农业,自给尚不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滋生“知足常乐”的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外部世界缺乏兴趣,对生活无过高要求,长期以来发展缓慢。新亚欧桥的开通,为河西的西进东出提供了硬件基础,改革开放又提供了软件保障,迎来了极好机遇。河西走廊在新陆桥上仅占全陆桥长的1/10,面积和人口仅占国内新陆桥辐射区域的7.5%和1.7 %,仅靠封闭式的自我发展,很难凑效。只有及时抓住机遇,充分研究外部、联合外部(如联合国内外的沿桥城市组织“亚欧旅游列车”等),借助外部,才能建好沿桥产业带,取得更快的发展。

收稿日期:95—11—30

THE ANCIENT SMMLLK ROAD AND THE NEW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 GE:PONDERATION ABO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XI CORRIDOR

Yao Jianhua Lang Yihuan Sheng Lei

(Compehensive Survey Commiss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tate planning Committee,Beijing,China)

Abstract

Hexi Corrido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ancientSilk Road.Whether it can reflourish or not by 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aComparative study should be undertak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ancient Silk Road and the New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After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s along the ancient SilkRoad and the new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some positive and initi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resented for the economicdevelopment in Hexi Corridor.

Key words:ancient Silk Road; new Eurasian ContinentalBridge; Hexi Corridor

标签:;  ;  ;  

古丝绸之路与新欧亚大陆桥--关于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的思考_丝绸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