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诗敏

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诗敏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 探讨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复合维生素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时间点的症状评分以及其立位、卧位血压及血压差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各时间点的卧位DBP、卧位SBP、OCs、OCd与降压前及对照组同时间段相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长效降压药;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效果

体位性血压异常一般包括体位性高血压与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研究表明,血压剧烈波动可导致组织灌注压不稳定,造成血管内皮及靶器官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本次就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作进一步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2±7.81)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4.1±7.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复合维生素B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效降压药治疗:年龄≥65岁且卧位血压≥150/90mmHg者或年龄<65岁且卧位血压≥140/90mmHg者,给予口服Ca2+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ARB等长效降压药治疗;年龄≥65岁且卧位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150mmHg者,给予控制体重、低盐饮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知识宣教。体位性症状加重的者,可给予静滴100ml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7~10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时间点的症状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立位、卧位血压及血压差值。采用症状评分调查表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出现的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发生背景以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卧位血压在平卧至10min后测量,立位血压在站立3min后测量,立卧位血压测量两次够计算平均值。OCs:卧、立位收缩压差值,OCd:卧、立位舒张压差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 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X2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时间点的症状评分

观察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

观察组在降压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症状评分为(6.90±2.30)分、(4.89±1.46)分、(4.50±1.33)分。对照组在降压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症状评分为(7.22±2.23)分、(8.94±1.56)分、(7.42±1.25)分。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立位、卧位血压及血压差值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各时间点的卧位DBP、卧位SBP、OCs、OCd与降压前及对照组同时间段相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

观察组患者在降压前的卧位DBP、卧位SBP、OCs、OCd为(80.3±6.6)mmHg、(162.1±10.6)mmHg、(26.7±2.3)mmHg、(14.7±1.3)mmHg;治疗后1周的上述指标为(61.8±5.3)mmHg、(132.7±9.5)mmHg、(23.2±1.8)mmHg、(13.6±0.7)mmHg;治疗后2周的上述指标为(62.3±7.4)mmHg、(132.6±10.8)mmHg、(22.1±2.3)mmHg、(11.0±0.8)mmHg。对照组患者在降压前的卧位DBP、卧位SBP、OCs、OCd为(83.1±6.6)mmHg、(162.2±10.5)mmHg、(26.4±2.2)mmHg、(13.3±0.9)mmHg;治疗后1周的上述指标为(78.3±5.4)mmHg、(156.2±9.8)mmHg、(23.7±2.3)mmHg、(12.9±0.9)mmHg;治疗后2周的上述指标为(81.8±4.9)mmHg、(159.8±10.9)mmHg、(25.9±2.5)mmHg、(12.1±1.8)mmHg。

3讨论

体位性低血压(OH)多见于老年人,有研究显示,卧位血压(SH)越高,OH发生率越大,这种现象称为SH-OH综合征[2]。有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OH的发生率约为29.4%[3]。目前OH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刺激心肺动脉压力感受器,引起代偿反应,降低迷走神经活性,促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加,静脉回流量增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可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而长时间站立能够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造成水钠潴留,增加循环血量,有利于防止OH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各时间点的卧位DBP、卧位SBP、OCs、OCd与降压前及对照组同时间段相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表明长效降压药有助于有效控制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卧位血压,并有缩小立、卧位血压差值,综上所述,长效降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春梅, 周英, 陈晓聪,等. 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 18(10):8-11.

[2]席小青, 柳达. 老年卧位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经降压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6):2187-2189.

[3]林仲秋, 张金霞, 冯国飞,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1):14-17.

论文作者:张诗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