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网络时代论文,机遇论文,工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无疑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人类社会将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资料,截止1998年底,全球200 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1.2 亿因特网用户, 其中中国上网用户已达210 万, 注册域名18396个,WWW站点5300个,并且正以每月10%的速度递增。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信息网络技术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所谓信息网络,就是一个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因此,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给思想教育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乃至教育价值观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其表现在下述方面:
较之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信息网络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信息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其影响力度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曾经使用过的传播手段。高校师生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电脑,便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较之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信息网络具有更快的传递速度。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
较之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信息网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思想教育,大都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德育工作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们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信息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使大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较之传统的思想教育空间,信息网络具有更广阔的范围。一是由于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使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高校“围墙”的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二是网络使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家长可随时查询子女在学校的政治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学校也可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做到家校结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此,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二、网络化浪潮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因特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然而,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与其巨大的社会效能并存,也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严峻的挑战。
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1998年5月,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宣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提出: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极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上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基于这一战略方针,以美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思想活跃,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高校学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黄色流毒。在因特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中,混杂着不少色情信息。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因特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这些材料被查阅过600万次之多, 平均每天可收到1232个色情信息。1995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发表的题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色情市场》的调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8个月中,因特网上出现了91.7万幅(件)色情图片、小说和影片,向美国50个州的2000多个城市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大学生一般计算机水平较高,调阅色情信息并非难事。所以,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的坚强毅力,大学生一旦堕入“黄潮”之中,其后果可想而知。
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黑色信息指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信息。这类信息虽然数量不多,但具造成的危害却远远超过黄色信息。在德国,出现了煽动种族主义的“电子纳粹”。在中国,一些非法组织也学会了利用因特网发布信息,传达指令,兴风作浪。甚嚣一时的“法轮功”组织首领李洪志,就多次在因特网上或大肆传播“法轮大法”歪理邪说,从精神上毒害群众;或发布所谓“经文”,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到党政机关聚集闹事。某些高校的学生,甚至科学教育工作者也陷入其中,与网络上的“帮凶”——“法轮功”组织广泛传播的妖言惑众的信息有极大的关联。
“黑客”的侵扰。“黑客”在国外已经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黑客”的出现,一方面为国外敌对分子对我国政府及其他机构、单位储存在电脑的秘密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为高校极少数智力较高的害群之马胆敢以身试法、冲击国家内部网络“禁区”提供了技术可能。虽然随着现代网络防范技术的发展,“黑客”作案的成功率越来越低,但对其巨大危害却不敢掉以轻心。
三、开辟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新天地
信息网络无疑已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务必抓住时机,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开辟思想教育工作新天地。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信息网络上建立全国高校思想教育网络系统。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在信息网络上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教育网络系统,以实现我国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为此,一是应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思想教育网站。高校思想教育网站建设要在中央的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24字方针,分阶段逐步实施。在当前条件下,可考虑以建立中央网站为枢纽,以各地高校网站为支撑的网络群。同时,在中央网站的指导下,各高校网站分别发布具有各地特色的信息,既体现中央网站的统一性,又具有各地网站的多样性。这个网络系统一旦建立,各地高校师生都可随时在网上获取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接受形象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灌输”,在全国高校系统真正形成“大政工”局面。
运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新型校内思想教育阵地。近年来,随着高校现代教学设施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系统在各地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就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用高科技手段创建新型教育阵地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首要的是抓紧时间组织专家开发思想教育工作软件,积极推进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软件内容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们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次,要开发超文本结构的思想教育电子教材。这种电子教材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觉,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第三,形成校园网络对大众宣传教育媒体的整合作用。目前高校的宣传教育媒体如校报、广播、闭路电视、户外宣传等,形式上相对独立。如把上述所有的传媒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置到网络上,可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从而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大大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面对国际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给信息空间以一片“蓝天”的目的。首先,应建立国家级“信息海关”,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对所有进入我国的信息进行严格“过滤”。其次,加强对国内所有骨干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第三,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以强大的法律武器打击信息犯罪活动。通过设立层层“关卡”,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与高校学生的接触,为高校开创思想教育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一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和鉴别力。面对信息网络潮流挑战的治本之道,最要紧的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
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队伍。几十年来,我国高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政工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他们的信息网络技术相对缺乏,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政工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政工队伍则显得尤为紧迫。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规律,有所作为。从现在起,必须把队伍的培养放在紧迫的战略地位来抓,切实抓出效果来。
标签:大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