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志勇

醴陵市中医院骨伤一科 湖南株洲 412200

【摘 要】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采用中药湿热敷与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6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行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n=80)与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观察组,n=8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对照组为75%,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分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药湿热敷与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的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湿热敷;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为临床骨科领域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以软骨下骨板出现反应性增生、关节软骨面变性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引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玻璃酸钠腔内注射为一项重要的对本病治疗的西医保守方案,可保护关节软骨,加快软骨再生,在临床较为常用[1-2]。但部分患者采用此方案效果欠佳,故对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选取,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病在中医被归属于“痹证”、“腰痛”等范畴,治宜活血化瘀、除湿祛风[3-4]。本次研究针对选取病例,采用中药湿热敷与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方案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60例,西医诊断与美国风湿病协会在1995年修订的相关标准符合;中医诊断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相关标准符合。随机分组,观察组80例,男29例,女51例,年龄49-61岁,平均(55.2±4.3)岁,病程(8.1±3.2)年;单膝病变56例,双膝24例;对照组80例,男28例,女52例,年龄50-62岁,平均(55.5±4.2)岁,病程(8.2±3.1)年;单膝病变57例,双膝23例。两组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均自愿签署,并排除合并膝关节化脓性感染者、有中药过敏史者等,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单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方案治疗,指导病例取坐位,90°屈膝,消毒铺巾后,经外侧膝眼处用专用玻璃酸钠注射器行穿刺操作,将玻璃酸钠注射液20mg(2ml)注入。结束注射后,穿刺针孔用无菌棉球按压并用胶布行固定处理,1次/周,1个疗程5次。

1.2.2 观察组

本组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方案同上,同时取中药湿热敷方案联用,即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次日,开展中药湿热敷治疗,组方:当归10g,杜仲10g,细辛6g,桑枝10g,狗脊15g,红花6g,羌活10g,伸筋草15g,独活15g,透骨草15g,苏木15g,威灵仙15g,香附15g,海桐皮15g,黄柏15g,花椒10g。水煎取汁备用。用毛巾或纱布垫做敷布,在煎煮后药液盆内浸置,取出稍拧,手腕掌侧对温度测试,合适后,于病例患处放置,再取3M贴膜在敷布表面贴附,以防药液流出。可用红外热辐射理疗灯辅助热疗,避免出现热气散失的情况,注意将理疗灯适当抬高,以防烫伤,局部皮肤温度以40°为宜,30min/次,2次/d,1个疗程为4周。

1.3 指标观察

(1)对比临床效果;(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膝关节疼痛改善情况,评分标准:0级:按0分计,不存在疼痛感觉;1级:按1分计,疼痛为轻度,患者可耐受,未对休息造成影响;2级:按3分计,疼痛为中度,不持续,偶尔影响睡眠,负重下活动可加重;3级:按5分计,疼痛为重度,持续,影响睡眠,减重状态下活动仍呈较重显示。

1.4 疗效评定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治疗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肿胀、疼痛等症状呈消失显示;好转:治疗后关节活动功能好转,肿胀、疼痛减轻;无效:治疗前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n(%)]

3 讨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例,在治疗时需以对关节软骨保护,并促其修复为重点。玻璃酸钠为现阶段一线对本病治疗的药物,可使关节滑液内分布的玻璃酸钠含量增多,发挥缓冲、润滑作用,为软骨修复创伤有利条件,并可对炎性反应抑制,使疼痛物质释放减少,进而促关节活动度改善,疼痛减轻,为目前最有效的对本病治疗的方案之一,但受远期效果尚存争议的影响,单用受限[5-6]。

中医认为,本病由机体肝脾肾亏虚,促使筋骨失养而导致,归属于“骨痹”范畴,以瘀血阻滞、风寒湿邪侵淫为病机,治宜活血化瘀、除湿祛风、益肾补肝。本次观察组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基础上,取中药湿热敷联用治疗,所用中药处方中牛膝、杜仲、威灵仙、狗脊、海桐皮、伸筋草、独活、羌活、透骨草均归肝肾经,可强健筋骨、补益肝肾、利关节、祛除风湿,且牛膝可发挥引领诸药在体内下行的作用,促药效在病变处发挥作用;细辛、花椒可除湿止痛、温中散寒;香附、红花、苏木、当归可理气止痛、化瘀活血[7-8]。现代药理研究示,上述祛风除湿药物可镇痛、抗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微循环、扩张周围血管,为病变处软组织修复创造理想条件。中药湿热敷疗法属一项中医外治法,中医特色较为明显,其对本病治疗的作用机制为促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缓解肌肉痉挛,加快炎症的消散和吸收,以促关节软骨新阵代谢,降低骨内压、关节内压,进而加快关节软骨修复进程,具热疗和药疗的双重作用。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

综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药湿热敷与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的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福灵.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96-1598.

[2]De Lange-Brokaar BJ,loan-Facsinay A,van Osch GJ,et al.Synovial inflammation,immune cells and their cytokines in osteoarthritis:a review.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2,20(12):1484-1499.

[3]丁英奇,刘英飞,李耀华,等.关节镜手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半月板损伤临床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4,13(1):85-87.

[4]姜秀凤,姜德华.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J].临床医学,2015,22(24):66-68.

[5]Berenbaum F.Osteoarthritis a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osteoarthritis is not osteoarthrosis).Osteoarthr.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3,21(1):16-21.

[6]许小志,曾文磊,张立兰,等.中药熏洗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15-18.

[7]于建伟,李慧英,汪利合,等.中药熏洗加中药封包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2):10-12.

[8]周明旺,王晓萍,李盛华.中医药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4):75-77.

论文作者:周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中药湿热敷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