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水资源优化配置重要性的新理论_红旗渠论文

红旗渠水资源优化配置重要性的新理论_红旗渠论文

红旗渠的新说——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红旗渠论文,水资源论文,重要性论文,优化配置论文,新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00)03-0073-04

一、红旗渠是水利工程建设上的一座丰碑

历史上的林州,是个酷旱山区,十年九旱,灾荒频繁,由于地势和地质构造的特殊原因,这里土薄石厚,地下泉少,水源奇缺,林州人民饱尝缺水的痛苦。新中国成立以来,林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战天斗地、兴修水利,改善穷山缺水的面貌,特别在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红旗渠,被国内外称为人间奇迹而享誉天下。

红旗渠以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候壁断下,总干渠均系盘山跨谷逶迤山腰行走,地势险峻,全长70.6km,设计引水流量20m[3]/s。下设干渠、分干渠9条,长233.5km,支渠51条,长524.2km。支渠以上各类建筑物7570座,动挖土石方0.13亿m[3]。整个工程险要、任务艰巨、施工复杂,在50多处无法立足的悬崖绝壁上凿石成渠,斩断了240多个山头,跨过了270多条沟河,通过宏大的工程建设引来了滔滔的漳河水,滋润着林州的山川大地,被人们称为“生命渠”、“幸福渠”。林州人民奋战十年耗资近2亿元修建的红旗渠,使林州的社会环境、生产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林州人民的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红旗渠灌区效益面积3.6万hm[2],涉及14个乡镇,并担负着56.7万人、26万头牲畜饮用水,而且兼顾发电和工业用水。粮食单产由灌前的不足100kg提高到500kg左右,并涌现出了不少高水平的高产高效示范田。由于解决了水的问题,使农、林、牧、副、渔得以协调快速发展,1998年全市农业产值达11.29亿元,是开灌前1964年0.47亿元的24倍;农民人均收入2269元,是开灌前1964年54元的42倍。水兴带来百业兴,红旗渠供水触角不断延伸到城区和工业领域,促进了林州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常年平均供应10亿余元产值的工业用水,兼顾年发电0.3亿kW·h,使林州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1亿元,是通水前1964年0.5亿元的76倍。这巨大的成绩和惊人的变化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水的关键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通过红旗渠建设而凝结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大搞水利建设,艰苦创业的精神食粮,成为战胜艰难险阻的巨大动力。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在中原大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兴水利,除水害,保安全,增效益”水利建设高潮,使大部分地区的旱薄土地变为旱涝保收良田,穷山恶水被山清水秀所替代,干渴的人民喝上甘水,水是国民经济命脉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光大。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水利的改革和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体系、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价格和收费体系、水法规体系和水利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强化,它昭示着更加辉煌的水利工作的未来。

二、红旗渠面临的严竣问题

几十年的发展,几十年的变化,给具有辉煌业绩的红旗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酷挑战,老典型遇到了新问题。

1.水源锐减,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20世纪70年代水源比较充沛,基本达到了设计引水流量20m[3]/s的要求,年均引水3.5亿m[3],有效灌溉面积3.6万hm[2],较好地解决了工农业用水和人畜吃水。进入20世纪80年代,浊漳河上游引水工程逐渐增多,红旗渠年引水量逐年减少,年均引水量为2.61亿m[3],实际灌溉面积为2万hm[2],水资源制约着大部分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和城乡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990~1998年9年共引浊漳河水13.7亿m[3],年均引水量1.5亿m[3],且呈逐年递减趋势,1998年仅引水0.85亿m[3],占年计划的50%,1999年7月首次出现汛期断流。水资源问题已成了严重制约林州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造成水资源锐减的根本原因是红旗渠漳河引水口的上下游引水工程逐渐增多,竞相无序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开发利用失去了宏观控制,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浊漳河、清漳河灌溉季节河道基流不足10m[3]/s,而岳城水库以上工程的总引水能力却超过100m[3]/s。进入岳城水库的水量大量减少,库容近11亿m[3]的大型水库,在枯水年份蓄水还不足1亿m[3],水库下游河南一方的民有、漳南两灌区的引水量只有几千万m[3],大清老灌区无水灌溉。由于竞相开发,修建一些边界争水工程,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造成水利效益搬家,水事纠纷不断发生,甚至引起炮击械斗,造成人员伤亡,已成为全国水事纠纷尖锐的地区之一,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安定团结。

2.工程调蓄能力差,科学配置水资源能力低

由于红旗渠建设以渠系为主,调蓄工程量少质低。虽然灌区内有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但由于大部分淤积渗漏严重,目前兴利库容仅为0.15亿m[3],致使灌溉季节5m[3]/s的分配水量显得异常紧张,非灌溉季节的水不能有效的蓄储起来,丰欠调节能力差,造成了有限水资源的进一步紧张。补充水资源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南谷洞、弓上(淇河小流域)两座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共920km[2],兴利库容共0.43亿m[3],一般枯水年(P=75%)仅能补充水源0.42亿m[3],总平衡缺水1.3亿m[3],缺水率50%左右。若按1998年来水量0.85亿m[3]计,总平衡缺水2.0亿m[3],缺水率70%左右。若按1990~1998年的水源供水递减趋势分析,年均递减0.15亿m[3]左右,红旗渠可能会有一天将成为无源之水的干渠。

3.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致使渠系水利用系数低

灌区兴建时,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资金物料短缺,渠道工程均使用白灰、粘土浆砌筑,水泥砂浆勾缝,施工技术力量薄弱,致使工程质量差,渗漏严重,加之工程已运行30多年,在原技改工程项目之外,部分渠墙渗蚀淘空,建筑物损坏失修,甚至整段坍塌变形,直接影响过流。致使渠系近年实测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496,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为0.422,工业、人畜用水的利用系数为0.6,使有限的水源不能充分发挥效益,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4.经营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工程管理运行举步维艰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锅水”、“水是公益性事业”等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后延效应,使水利工程管理在新旧体制转轨变型中深受“阵痛”危害。一是福利型的水费价格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农业水费为2~2.2分/m[3],工业水费为10~13分/m[3];二是福利型的景区门票价格,每人次5~10元;三是不能同质同价的水电等综合经营收入,水电入网价为0.26元/kW·h,是大网电价的84%;四是无偿提供无形资产,随着红旗渠知名度的提高,以“红旗渠”名义注册商标逐年增多,如“红旗渠”牌香烟,“红旗渠”牌啤酒等高效益企业,无偿使用商标注册。由于经营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致使经济效益低下,公益单位又执行企业化管理,取消政府拨款和政策补助,形成入不抵出的经济状况,很难维持工程正常的管理和运行,甚至成为外债高筑的亏损单位。

5.外部环境急需改善,依法治水任务艰巨

红旗渠源于山西境内,途经多处与河北隔河相望,由于水土资源日渐紧缺,争水争地等矛盾也日渐突出。边界水利工程成了一触即发的导火线,极易引起各种纠纷事件发生,并具有明显的冲突对峙的激烈性,利益划分的倾向性,责任区分的复杂性,纠纷发生的连锁性,诱发原因的叠加性,纠纷调处的攀比性。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竞相无序开发争夺资源;二是两岸分割管理缺乏统一协调;三是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全局思想。所以,灵活处理与外界的关系,改善外部环境,成了红旗渠管理局主要工作之一,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也成了管理单位搞好工作的主要限制因素。

红旗渠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无一不与资源有关,除水资源紧缺这一直接原因外,工程质量问题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调蓄措施涉及水资源的丰欠调剂优化配置,效益问题关系着水资源价值观问题,外部环境涉及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问题发生的原因是资源,问题的解决还得从资源上开刀。这些问题是表现,是标,而水资源是实质,是本。这些无法回避的严酷现实告诉我们: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多、少、脏、浑、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能有效地满足需求的原因已不是开发利用不够的问题,而是水资源上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当今时代的现实告诉我们,主要矛盾成了资源与需求,而水资源是主要矛盾方面。以水资源为中心搞好优化配置是当今时代的正确选择。

三、以水资源为中心,立足于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因素,把明天的红旗渠建设得更加美好

1.强化资源意识,搞好科学规划

既然资源与需求是当今乃至今后的主要矛盾,我们就要围绕主要矛盾,树立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战略思想,以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来促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首先,搞好科学规划要算好水资源帐。红旗渠水源的漳河水,在统一管理下能分配给河南多少水?弓上、南谷洞水库的水源潜力还有多大?尚未利用的流域面积还能修多少拦蓄工程?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可行性及效益如何?“长藤结瓜”的调蓄工程有多大潜力?怎样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雨洪水问题等。对于节水措施实施后的水源需求也要作好测算,通过规划寻求供需动态平衡,以获取最大的效益。其次,搞好科学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一个好的水环境留给下一代。通过科学规划,再过10年,几十年甚至世世代代,不再出现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不给子孙后代找麻烦。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不但要处理好量的问题,还要注意质的问题。如果红旗渠沿岸工业生产、生活废水肆意乱排乱放,造成水体严重污染,不仅给林州人民带不来财富,而且会成为沉重的包袱。

2.优化配置水资源,使红旗渠水源远流长

红旗渠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关键是开源、调蓄和节流。在开源方面,建议对漳河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漳河水量分配方案请示的通知”(国发<1989>42号文件)精神,真正做到依法治水,依法分水,使有限的漳河水资源得到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用;对现有的南谷洞、弓上两座水库除险加固,增加兴利库容;在无控制工程的流域修建水利设施,增加红旗渠补源工程。在调蓄方面,要在搞好渠系建设的同时,加强“长藤结瓜”设施建设,对于灌区内原有的48座小型水库,346座塘堰进行清淤治漏除险,可由现在兴利库容0.15亿m[3]提高到0.31亿m[3];还要规划修建一批调蓄工程,使渠系做到常流水、常蓄存,丰蓄欠用,还可有效补充地下水源。在节流方面,首先要做好干支渠的防渗漏处理;其次要搞好节水型的田间配套工程,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滴灌、渗灌、微灌等节水技术。近年来,红旗渠灌区共建设管道节水灌溉面积2400hm[2],喷灌1200hm[2],滴灌133hm[2],其它灌溉5333hm[2],大大增加了灌区的节水能力。不断在工业上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通过努力,使工业用水的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3.以改革为动力,搞好综合开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要牢固树立水是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在人的意识中,商品具有价值,这个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没有价值的观念也源远流长。这种错误的观念与现实的经济生活产生的尖锐冲突,导致了种种弊端,致使在消费上产生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缺乏节约意识易造成资源浪费。在价格制定上,只强调人的劳动价值,将自然资源的价值排挤在商品价值之外,造成资源产品价值低下,致使资源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的背离。在政策上,对水资源有效的政策调控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措施,以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对传统的水资源价值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

工程管理部门必须深化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进事业型向企业化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必须发挥水行业的供水、水电、水保经济林、水产和水旅游的优势,搞好综合开发,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高,以经济的手段摆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困境。供水价格要小步快跑,逐步达到成本收入,近期通过努力红旗渠供水,农业水费由2分/m[3]调整到5分/m[3],工业用水由10分/m[3]调整到20分/m[3],就是一个大的进步。水电价格要实行同质同价的原则,上网电价提高调整到火电水平,有条件的要自成电网,提高水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水土保持,要积极发展经济林、观赏林、景点林。调蓄设施要结合水产业搞好名、优、特、新的经济开发,要加大水旅游的建设力度,除继续完善提高青年洞、分水苑景区外,还要开辟新的旅游项目,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以提高档次,增加吸引力。要根据配套建设情况,逐步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收入。要利用红旗渠知名度高的无形资产,有偿竞争使用“红旗渠”商标。总之,要围绕水资源,搞好综合开发、经济核算逐步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管理之路。

4.搞好红旗渠的续建技改项目,提高工程运行质量

前已所述,红旗渠存在主要问题是水源锐减、调蓄能力差以及工程老化失修致使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工程措施,搞好续建、技改,以提高工程运行质量。续建、技改工程要以现有灌溉渠系为基础,并统筹规划使渠道与库、塘、蓄水工程有机联系,组成“长藤结瓜”系统。总干渠重点以除险加固为主,对部分外渠墙采用钢筋砼防渗,对渠墙进行喷浆防渗处理,对渠底采用砼防渗处理,对库塘工程进行除险加固防渗处理,对田间工程重点提高节约用水水平。

5.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预防和调处水事纠纷,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水资源是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导火线,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必须抓住水资源统一管理这个根本,开展多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效有力的水资源统一管理行政体系的作用。在主管部门漳河上游局的统一协调管理下,破除地区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制定科学公正的分水方案和综合治理规划,并严格实施;制定矛盾各方政府会商制度,使水行政管理体系与地方政府有机配合。要给主管部门一定的经费安排权,独立办案权,奖惩处置权,真正形成高效有力的行政手段。其次,要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质量。建立健全与水资源统一管理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作到有法可依;深入广泛宣传水法规,规范干群行为,作到有法必依;严厉打击破坏水利设施的犯罪分子,迅速扭转“久而不果、打击不力、复辟反复、恶性循环”的局面,作到违法必究;加强执法队伍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公、检、法等政法队伍的作用。其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各方干部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纠正利益划分的倾向性,通过学法、用法,使双方干群自我约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尽量避免纠纷发生的连锁性及纠纷调处的攀比性。

以水资源为中心,搞好水利工作,必须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首位的大水利思想;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强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提高水利的科技含量。强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使红旗渠明天更加美好的重要举措。

收稿日期:2000-03-01

标签:;  ;  ;  ;  ;  ;  ;  ;  ;  ;  

红旗渠水资源优化配置重要性的新理论_红旗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