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论文_张志军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论文_张志军

张志军 山西省长治县郝家庄学区 04719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这两个侧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对课文的分析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词句的辨析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性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对老师所给的结论提出疑问,精心培育孩子们独特性的思维品质。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自圆其说,理当受到肯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课文,提倡思维的多元化,日后,学生就会不受习惯思维及习惯势力的束缚,提出新颖的、别出心裁的观点,创造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是一种求异思维活动,必须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接纳。但有种倾向值得注意,简单地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同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作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发散式讨论,认为只要能求异,就是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只是一概肯定,任其蔓延,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又把握不住课文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远离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对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无价值可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更要看其思维过程和表述中的语言质量,使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不能视所有的求异都是有创新意义的。

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使求异思维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二、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只有带着强烈的探究动机,才能面对疑难,敢于进取,大胆探索,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探究的重心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上。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热情。当学生思维进入愤悱状态时就会潜心阅读文本,同时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思考结果是“一个‘钻’字写出了春天的小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能冲破泥土,挺立起来”;“‘偷偷’说明春天的小草生长得特别快,当人们不知不觉时,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我觉得用这两个词与别人不一样,很有新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在用词造句中的独具匠心。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意识,定会潜移默化地印入学生的心田。对于那些有着文化底蕴,含义深刻而富有人生哲理的,以及看似平常但富有思维价值的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或质疑,或朗读欣赏,或比较品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时时迸发创造的火花,加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前,语言实践已冲破课堂的范围,注重课堂内外的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这无疑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课堂教学来说,语言的实践也跳出了原来单项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开始致力于综合能力的训练,以期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1.变抽象概括为具体演绎。文章中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静态分析上以词解词,学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对抽象概括的词语作具体演绎,能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积累和丰富语言。

2.添加展开的情节。一篇文章中,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某些情节未加具体描述,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这就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一空间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诱发点”。如《朱德的扁担》中“大家劝他不要挑……”这句话,抓住这个“劝”字,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摹拟战士们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劝”起了朱德同志。

3.添枝加叶,扩展句子。《荷花》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1)在“冒”字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词语。(例如:使劲地、生机勃勃地、争先恐后地)。

(2)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运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依托课文大胆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表达。

4.延伸和重组。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想象延伸,或要求改变顺序,改换人称,调换题目,变换叙述角度等,对课文作重新组合。这些设计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信息,依托课文找到创造思维与想象之间的契合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想象。

于是,想象推动了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活动又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个性特征。

论文作者:张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论文_张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