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实验研究进展论文_肖潇雨1,裴媛1

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实验研究进展论文_肖潇雨1,裴媛1

(1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110487)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多方面证实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目前治疗针灸治疗帕金森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其有关实验研究加以综述。

关键词:针灸;帕金森病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o Xiao Yu1 Pei Yuan1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city Huanggu District Chongshan Road No. 79,110487)

Abstract:Abstract:Parkinson's disease is a common chronic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in recent years has confirmed that TCM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and no side effects. The mechanism of 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 is not yet clear. In this paper,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reviewed.

Keywords:acupuncture,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逐渐变性死亡,纹状体DA含量下降。临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及肌肉强直等。

1.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称“震颤”为“掉眩”,并论述其与肝密切相关【1】。PD病变部位在筋脉,其病理机制是本虚标实。PD病变部位在筋脉,其病理机制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由年龄、情志、久病及肾亏等因素导致的肝肾阴虚、气血两虚;标实是指风、火、痰、瘀。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综合考察本病的临床特点,本虚是该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风、火、痰、瘀标实的基本根源。至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将本病病确定为“颤证”,制订出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医特色针灸疗法对PD模型的实验研究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作为一种独特、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目前研究显示,针灸治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西药的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有着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2.1电针疗法

近年来中医医家们不断丰富了针刺治疗的方法(如电针、头针、体针等),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对针剌治疗PD的作用机理不断地进行探索。电针疗法则因其刺激参数准确、稳定,受不同施术者影响小等优点,为权威的卫生组织所提倡,被广泛应用于针灸研究。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D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赵宇辉等【3】用电针对震颤麻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针治疗能减少模型大鼠的旋转圈数。马俊等【4】通过对电针PD大鼠风府、太冲观察其行为学变化,显示电针组大鼠旋转圈数、持续时间均低于模型组,从行为学角度直接证明了电针对P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冼志红等【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1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lia,TNF-a)的水平。结果与PD模型组相比较,针刺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IL-1β无明显改变。认为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可能是针刺治疗PD的作用机制之一。而王彦春等【6】的实验表明电针治疗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黑质能神经元数量,降低黑质细胞凋亡率,增加纹状体神经纤维密度。说明电针对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程宇核等【7】研究通过检测大鼠黑质的抗超氧阴离子氧活性,经电针治疗后的大鼠抗超氧阴离子氧活性显著高于PD模型组,提示电针治疗后激活了抗超氧阴离子氧活性,减少了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研究表明【8】电针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调亡。

2.2艾灸疗法

李梴《医学入门》:“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近年来,艾灸疗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PD的防治中,其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9】。王述菊等【10】运用艾灸疗法刺激大鼠足三里、关元、风府穴发现抑制了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n,a-Syn)的过度表达,从而减轻过度表达的α-syn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赵宇辉等【11】研究发现电针配艾灸对震颤麻痹大鼠的治疗作用优于电针组。该研究结果提示电针配艾灸治疗PD行为学变化可能是通过抑制中脑黑质神经细胞凋亡起作用的,其效应优于美多巴治疗,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廉、效的治疗方法。

小结

迄今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药物。单纯西药治疗不能阻止疾病进程,且副反应较多。近年来西药治疗结合中医特色疗法综合方案进行,在改善PD症状方面疗效较为肯定,能够一定程度延缓病情进展、减低西药的副反应。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PD作用机制研究方面,针灸治疗体现在“针”的方面更多,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1β及TNF-α的水平的影响;电针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提高DA的含量,增加DA神经元数目,缓解DA神经元的蜕变,诱发DA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抑制DA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今后还应深入、系统揭示“灸”治疗PD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00.

[2]隆呈祥整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

[3]赵宇辉,黄亮,孙忠人.电针对震颤麻痹大鼠行为学和细胞调亡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3)55:57.

[4]马骏,王彦春,甘水咏,等.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DA能神经元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9):655-657.

[5]冼志红,唐纯志,杨君军,等.针刺对帕金森模型大鼠血清IL-1β及TNF-α的影响[J].国医论坛,2005,20(3):17-19.

[6]王彦春,程宇核,马骏等.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形态及凋亡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6):415.

[7]程宇核,张少武,朱小虎等.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超氧阴离子、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2073-2076.

[8]王倩,唐纯华,陈兴华等.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调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8):621-622.

[9]张鉴梅,胡丹,徐丽.重灸涌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04-805.

[10]王述菊,王琪,王彬.艾灸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黑质p-mtor、p-4EBP1及 α-syn表达变化【J】.山东医药,2017,57(43):29-31.

[11]赵宇辉,孙忠人,黄亮,李海宁.电针配艾灸对震颤麻痹大鼠行为学和细胞凋亡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0,5(4):269-270.

1作者简介:肖潇雨(1991-),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内科疾病

通讯作者:裴媛(1963-),女,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

论文作者:肖潇雨1,裴媛1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实验研究进展论文_肖潇雨1,裴媛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