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孕酮水平下降与早孕自然流产的关系研究论文_王海红, 胡继林, 岳红萍(通讯作者)

王海红 胡继林 岳红萍(通讯作者)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大理大学附属昆明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水平下降与早孕自然流产的关系,为早期自然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70例孕12周以内诊断为先兆流产在我院保胎的患者,保胎成功 42例,保胎无效28例,监测其血清孕酮、HCG、雌二醇水平,评估孕酮下降与保胎成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血清孕酮、HCG、雌二醇变化在自然流产发生发张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结果:保胎成功组孕酮水平平稳或波动较小,而保胎无效组孕酮下降明显或波动较大,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保胎无效组伴有血清HCG、雌二醇水平不升高或降低,但孕酮水平的上述变化较HCG、雌二醇的变化出现早(7±2.5d),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孕自然流产患者中血清孕酮下降较HCG及雌二醇变化出现早,对于早孕先兆流产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流产;血清孕酮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46-03

自然流产是妊娠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流产率占全部妊娠10~15%,其中80%以上为早期流产[1]。流产常见原因有胚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母体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严重贫血、高血压、慢性肾炎,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糖尿病血糖未控制,免疫因素如封闭抗体不足,子宫异常如子宫畸形、宫腔粘连,以及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惯等[2,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自然流产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均有了较深入的认识[4,5],但目前临床工作中对于早孕期间孕酮、HCG、雌二醇等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大致正常的病例,在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预后的判断方面仍有较大困难。而笔者所在单位在诊治大量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的工作中,发现血清孕酮下降较HCG及雌二醇变化出现早,对于早孕先兆流产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现总结分享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因“孕12周前出现阴道流血、腹痛,B超检查提示宫腔积液”在我院妇科就诊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70例患者。经保胎治疗后根据保胎是否成功分为两组。保胎成功组:n=42例,诊断标准为经保胎治疗后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消失,血清孕酮、雌二醇、HCG水平稳定,B超提示胚胎存活,无宫腔积液,该组年龄22~43岁,孕龄35~82天。保胎无效组:n=28例,诊断标准为经保胎治疗后监测B超提示无胚芽、胎心或胚胎停育,该组年龄21~38岁,孕龄42~77天。所有病例在本次流产前或后经检查,夫妇双方染色体正常,无子宫畸形、严重宫腔粘连,无TORCH感染、无甲状腺功能异常、无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惯等。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监测。

1.2 研究方法

保胎成功组和保胎无效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胎治疗,治疗方案:“黄体酮针剂”20mg.肌肉注射.QD,“绒促性素针剂”2000IU. 肌肉注射.QOD,“叶酸片”0.4mg.口服.QD,低流量氧气吸入(3L /min)1小时.TID。每3日监测血清孕酮、HCG、雌二醇水平,每周行阴道B超检查。制定统一的《保胎治疗观察表》,并认真填写,以每周血清孕酮、HCG、雌二醇水平变化、B超检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保胎成功组与保胎无效组年龄、孕龄两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表1)。

2.3 与表2孕酮测值同期进行的血清HCG、雌二醇水平测定作为观察指标,保胎成功组HCG、雌二醇均值均高于保胎无效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表3),初步分析原因为:早孕期间个体间HCG、雌二醇水平差异可较大,导致统计学分析标准差较大,无法检测出差异。

2.4 继续观察保胎无效组后续孕酮、HCG、雌二醇变化发现:保胎无效组随后(多在3-7天)会出现HCG、雌二醇降低,以及超声检查的异常,但出现时间均较孕酮晚。孕酮水平下降较HCG、雌二醇及B超指标的变化出现早。相差时间(HCG、雌二醇或超声检查异常任一项出现的时间与孕酮大幅下降出现时间)的时间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为7±2.5天。

3.讨论

孕酮对于妊娠成功的重要性已是共识[6,7]。孕酮维持妊娠的机制就目前研究水平来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黄体期孕酮与胚胎着床;第二阶段为孕酮与胚胎保护性免疫调节。具体作用机制有:维持子宫内膜蜕膜化,改善胚胎着床环境,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性和宫颈机能,促进母体免疫系统对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胎儿的免疫耐受,通过孕酮诱导封闭因子使得免疫内环境向有利于妊娠的方向发展[8,9]。

孕酮在早孕期间相对较稳定,维持在一定范围呈现轻微波动,个体间可有差异(临床实验室孕酮正常测值通常为16-60ng/ml),但对于某一个体而言应保持相对稳定。若早孕期间有孕酮水平大幅下降或波动则应该采取积极的临床干预。雌二醇、HCG水平也是重要观察指标,该两项指标早孕期间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个体间差异较大,与孕龄的相关性亦较大,在通过末次月经和B超无法确认孕龄的早早孕情况下,其观察就更为困难,只能依据连续多次检查来观察其上升幅度,从而协助流产的诊断、诊治。该过程势必延误流产诊断、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孕酮的相对稳定恰好弥补了雌二醇、HCG的不足,其异常变化出现的时间早于后两项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在临床工作中,对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保胎过程中监测血清孕酮、HCG、雌二醇水平的必要性已是所有妇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共识。许多研究均已表明孕酮下降、雌二醇、HCG上升缓慢或者不升反降是早孕先兆流产预后不良的可靠依据。但在发现雌二醇、HCG异常改变、甚至B超发现异常指标后再进行干预常常“为时已晚”,在目前临床工作中对于早孕期间孕酮、HCG、雌二醇等常规血清学指标大致正常的病例,在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预后的判断方面仍有较大困难。而笔者所在单位在诊治大量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的工作中,发现血清孕酮下降较HCG及雌二醇变化出现早,对于早孕先兆流产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若妇产科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多重视孕酮水平的改变而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必然一定程度改善早孕先兆流产的预后,在流产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现今环境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86.

[2] Yukun Liu, Yinglin Liu,Shuning Zhang,et al.Etiology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demonstration of embryonic cardiac activity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Gynaecol Obstet,2015,doi:10.1016/j.ijgo.2014.11.012.

[3] Marinescu IP,Foarfǎ MC,P?rlog MC,et al.Prenatal depression and stress-risk factors for placental pathology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 Morphol Embryol,2014,55:1155-60.

[4] Check JH,Tarquini P,Gandy P,et al.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reducing the spontaneous abortion rate following lymphocyte immunotherapy and progesterone treatment versus progesterone alone in primary habitual aborters. Gynecol Obstet Invest, 1995, 39: 257-61.

[5] Traina E1, Daher S, Franchim CS, et al. Progesterone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an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Ginecol Obstet, 2010, 32: 229-33.

[6] Marzetti L, Boni T, Fazzio M, et al. Current role of progesterone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Minerva Ginecol, 2000, 52: 515-9.

[7] Daya S, Ward S, Burrows E, et al. Progesterone profiles in luteal phase defect cycles and outcome of progestero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Obstet Gynecol, 1988, 158: 225-32.

[8] Hudic I, Fatusic Z. Progesterone - induced blocking factor (PIBF) and Th(1)/Th(2) cytokine in women with threatened spontaneous abortion. Perinat Med, 2009, doi: 10.1515/JPM.2009.061.

[9] Traina E1, Daher S, Moron AF, et al. Polymorphisms in VEGF,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IL-1 receptor genes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eprod Immunol, 2011, doi: 10.1016/j.jri.2010.07.006.

论文作者:王海红, 胡继林, 岳红萍(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  ;  ;  ;  ;  ;  ;  ;  

血清孕酮水平下降与早孕自然流产的关系研究论文_王海红, 胡继林, 岳红萍(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