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论文_石惠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论文_石惠

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长沙市糖尿病研究所 410011

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组间对比,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健康程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对照组为16%;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2%。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作用积极,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保障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本次护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围产期;护理干预;妊娠;糖尿病;作用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目前尚无彻底治愈方案,威胁患者的健康[1]。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遗传、环境因素等。近年来,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妊娠期治疗难度将明显的提高,若处理不当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母婴安全造成不良影响[2]。对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接受专业性的临床治疗,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引发其他并发症。除此以外,围产期护理质量也直接与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挂钩。因此,还需重视围产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共纳入10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为其他患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50例。观察组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平均(29.5±2.5)岁;孕周为30~35周,平均(32.6±2.5)周。对照组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39岁,平均(30.8±2.4)岁;孕周为30~35周,平均(32.8±2.6)周。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确诊为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降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主要以胰岛素治疗为主,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及产妇的表现及时帮助患者调节药物剂量,按时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以方便医师很好的了解患者病情。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积极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按照医生要求对患者进行各阶段的孕检,向医师汇报自身的不适情况,再由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详情见下:

1.2.1心理疏导

产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产妇大多担心腹中胎儿情况,因此在产前阶段内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紧张的情绪往往可影响患者的血压、血糖及各激素的分泌,不仅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可能对胎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过程中,首先需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告知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虽然可对母婴构成一定的影响,但只要能够积极就诊,那么可在极大程度上减轻对母体及胎儿所造成的伤害性,同时也向患者讲解以往治疗的病例,包括新生儿出生是健康的,母体也得到很快的恢复等,鼓励患者以平常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疾病,也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相关药物治疗,否则往往可降低治疗效果。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始终面带微笑,不要造成患者紧张的情绪,使得患者认为自身的疾病是“无关紧要”的,以轻松的心态去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饮食指导

在饮食过程中,既需保障充足的营养,又需控制糖分的摄入。而这对于孕期女性而言是较为困难的。首先并非每一例孕妇对于食物搭配、营养均衡概念都十分了解,同时在营养摄入同时还需兼顾糖分控制。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到饮食干预,我院要求由营养师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首先根据患者的自身体重、孕周等资料计算出患者的每日所需热量,饮食摄入过程中荤素搭配合理,且注重色香味,增加产妇的食欲。对于处于孕中期或晚期患者,还需加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以补充能量。以参照少食多餐的原则,既能较好的吸收营养,又可控制血糖值。许多产妇担心一旦摄入食物后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食物摄入量较少,并出现体重明显降低、面黄肌瘦的情况,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指导患者放心饮食,以补充胎儿所需营养,且所有饮食摄入均是由专业人士指导的,不必过分担心。

1.2.3血糖控制及体重增加

对于孕前期患者,其体重增加的正常值约在10~12kg,对于肥胖症状的患者,则保持其体重增加在8~10kg左右。许多体重增加过多的产妇内心较为忧虑,并希望在短时间内即可将体重控制到正常的状态。护理人员告知其不要紧张,任何事情均是要循序渐进的,只要能够按照科学的配餐及孕期适当的运动,那么对体重控制及血糖控制均十分的有利。需加强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尤其到孕晚期时,更是需增加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对于部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需告知医师,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调节药物剂量等,能够更好的控制血糖,以降低高血糖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对于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向患者说明,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能够进行保持,使得患者能够安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分娩方式选择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我院认为患者应主要选择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因孕期糖分的摄入等原因,可导致胎儿为巨大儿,因此阴道分娩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可能导致难产或增加胎儿窒息、缺氧等并发症。在产妇分娩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随时准备补液。同时在分娩过程中需适时为患者补充葡萄糖,预防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或子宫收缩不良等症状。

1.2.5胎心监测

随着产程进展,需加强胎心变化监测。因胎心变化往往可反应胎儿的健康程度,并可反应许多相关信息。一旦存在异常情况,则需及时告知医师,并决定是否终止妊娠等。在分娩过程中,应尽量的缩短产程,以保障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1.2.6产后护理

顺利分娩后,需加强对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在24h内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等指标每间隔4h即需监测一次。为预防低血糖等事件的发生,在30min左右需味服浓度为50%左右的葡萄糖溶液,并检测控制患者的血糖在2.2mmol/L以上为宜。预防产后出血是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性的关键,术后24h需对产妇的阴道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做好各项的防范措施,以保障产妇健康。产妇产后身体虚弱,因此需对其进行

1.2.7胎儿护理

对于早产等胎儿,产后需将其放置于护理室内进行保暖,控制暖箱的温度在28℃左右,湿度在55%左右。同时需对胎儿进行血糖监测,监测时间分别为出生时、出生1h后、出生2h及出生4h。后每间隔6h对胎儿进行一次血糖检测。产后拉近产妇及胎儿的距离,及早的指导其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的机体免疫能力。

1.3观察指标

产妇方面:观察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方面:观察其Apgar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产妇中,共出现产后并发症者3例,包括产后出血1例、产后感染2例,其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对照组产妇中,共出现产后并发症8例,包括产后出血3例、产后感染2例、合并妊高症2例,其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6%,组间比较X2=8.823,P<0.05。

2.2新生儿的健康程度

观察组新生儿中,窒息1例、巨大儿1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2/50);对照组新生儿中,窒息3例、巨大儿3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2%(6/50),组间比较X2=7.926,P<0.05。因处理得当,本次均无产后新生儿死亡不良事件的发生。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引发并发症等特点,威胁患者的健康。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将增加治疗难度,并对产妇及胎儿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自身的身体变化,产妇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该种情绪可使得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并一直了胰岛素的分泌,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中,可降低血糖控制效果。除了情绪的影响,糖利用不足可对产妇健康造成威胁,如术后出现子宫收缩不良,甚至产后出血。影响患者的机体代谢,同时也可导致宫内缺氧甚至死胎,使得患者及其整个家庭倍感压力。而在产后,随着胎盘娩出后,机体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下降明显,又易引发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糖尿病合并妊娠伤害了患者的心理、生理,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及优质的临床护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母婴的安全程度[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护理模式层出不穷,但只有兼顾全面、从始至终的护理模式才更加适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本次调查中,笔者根据围产期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并获得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上述分析可知,在分娩之前,不良的心理情绪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分娩之前,如何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十分重要[4]。在术前的护理过程中,笔者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讲解疾病知识、讲解以往的治疗病例等多方面使得患者能够安心,通俗易懂的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使得患者能够正确、乐观的看待自身疾病,以更好的改善不良情绪。同时,在术前我院还加强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众所周知,饮食是否合理将对血糖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还需加强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既能保障营养供给,又能控制血糖水平。在分娩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或酮症酸重度,危险性极高。因此在分娩过程中护理时,最为主要的是为产妇做好抢救准备,在第一时间内使得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以帮助分娩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分娩后,家庭重心大多转移至新生儿,但护理人员仍需加强对产妇进行监测,预防低血糖等事件的发生,同时也需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以产妇安全作为护理的第一准则。后需拉近母体及胎儿的关系,对胎儿进行血糖测量等,使得患者家属能够放心,保障胎儿健康的成长[5]。

经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在进行围产期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下降,结果提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对照组为16%,组间比较P<0.05。同时在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与12%。组间比较P<0.05。而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更好的病症,提高母婴安全,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作用积极,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保障母体及婴儿的安全。本次护理措施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能够真正的发挥护理效果,对于胎儿及母体而言,均十分有利。因此笔者建议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秀兰.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097-1098.

[2] 詹建明.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425-426.

[3] 张艳秋.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6):169-169.

[4] 袁凤霞.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123,121.

[5] 卢少英.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0):167,169.

[6] 曹素华.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08-209.

[7] 孙春艳.1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0):136-136.

[8] 蒋晓燕.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影响[J].延边医学,2014,5(35):161-162.

[9] 伍小妍,郭红英.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14(12):108-109.

[10] 刘洁.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产期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4):177-177.

论文作者:石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论文_石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