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航天磁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生产现场是企业创造效益的直接场所,是实现生产过程有机转换和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地方,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市场是完全必要和应该的,问题是不能把抓市场同抓生产现场割裂开来,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品种多、价格便宜、能按期交货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是在生产现场制造出来的,要靠生产现场管理来保证。因此,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实力。
一、中小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生产秩序混乱
生产现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它贯穿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行。而现实中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员工干活无计划,操作无标准;职责分工不明,不能很好的发挥班组的作用,遇事推诿扯皮,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供应不及时,生产不均衡,工时利用率低,安全、质量事故频繁,在一些企业里,存在着生产作业原始记录、凭证等信息载体不健全、台帐不完善、内容不完整、形式不规范等现象,造成生产作业信息流通不畅。使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处于混乱状态,现场的物流不正常,场所中的物品杂乱无章,整个生产现场处于脏、乱、差状态,严重影响着企业产品的成本、质量和交货期限。
(三)设备管理意识淡薄班组
管理好用好设备,精心维护设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现场生产出来的产品,其产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无一不与设备的技术状况密切相关。一些企业的设备管理意识十分淡薄,设备的采购、生产、维护等部门相互脱节,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有效利用。一旦某些关键设备发生严重故障,势必影响全线,造成停机、停产,给班组和全厂造成严重损失。
(四)现场管理水平不高
尽管有一批现场管理搞得相当好的企业和车间,也积累了不少具有先进水平的管理经验。但从全局看,许多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企业近几年来注意抓了市场,忽视了现场,管理重心外移,而不是内沉。有些新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差,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落后集中反映在:现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投入多产出少,效益低,生产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二、改善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推行“6S”
所谓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来源于日本的6S理论,是日本工业大发展时期的产物。日本企业界始终认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不良率的最重要的基础工程。由此便兴起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KE)和安全(SECURITY)这一旨在改善企业工作环境与精神风貌、增强企业体质的管理活动。推行“6S”,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推行组织
这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项需要大面积开展的工作,都需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推行6S也绝不例外。
(2)制订适合本企业的6S指导性文件
文件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3)培训、宣传
有了组织和文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主要内容是6S基本知识,以及6S指导性文件。宣传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6S意识。
(4)全面执行6S
从车间到办公室,从厂长到普通职工,都要投入到6S中来,在企业中建立一个良好的6S工作风气。
(5)监督检查
通过不断监督,使6S在每位员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并最终形成个人做事的习惯。领导的言传身教、制度监督非常重要;一时养成的坏习惯,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改正。这一点可以和内部质量审核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二)改善现场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在供求关系上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方向转变,这是一项基本性的改革,要改善企业的现场管理,必定要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企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企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走向市场、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心,把加强企业管理贯穿于改革、改组、改造的始终,以人为本,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举,在实践中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开发、生产出比对手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廉的产品,并辅之以更好的售后服务,才能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改革经营者选拔聘任制度,将现在企业经营者“任命制”改为择优聘任制,理顺国有企业的党政、人事关系。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能力和业绩的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职业管理体系。
(3)企业应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
企业应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培训、使用、选拔、奖惩、监督等环节的企业人才开发系统。坚持以人为中心,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努力建立起真正能够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将持续培训人才,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4)以人为中心,优化生产现场全员的素质
在企业生产现场中,为完成某项生产和工作必须由一定数量的操作人员或工作人员在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和密切配合基础上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而生产车间面积大、人员多、品种多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生产现场管理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5)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
班组是现代企业现场生产中的最基本的作业单元,是最基层的生产行政单位和管理单位,生产企业的各类班组都相对独立地拥有和使用、支配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所以,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
(6)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提高现场管理效益
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只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再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7)建立绩效奖惩与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现场管理中,一线主管发挥着基础监督、激励、绩效反馈及陪训等重要职能。做好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反馈,及时与绩效不好的员工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制定提高其绩效的方法措施,将业绩考核、常规考核均作为绩效奖惩与薪酬的依据。将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目标成果联系起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实现车间内部各岗位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动,唯有如此,生产效率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管理优化是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重要基础,是一项提高企业素质的长期任务。因此,企业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现场管理优化的目标和计划,建立和完善现场管理各项制度和标准,以加快现场管理优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旭妮.6s管理在生产型企业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9).
[2]马建英.基于"5S"的企业现场管理探讨[J].企业导报,2011(2):75-76.
[3]王璐.企业现场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质量,2015(2).
论文作者:李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现场论文; 企业论文; 班组论文; 市场论文; 员工论文; 质量论文; 产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