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论文_陈宇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卫生院 四川泸州 646321

【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接收的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分成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实行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RP、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差异上,全部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疗效,减少发作心绞痛频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31)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1).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CM syndrome score, serum CRP,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and du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angina pectoris.

【 Key words 】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ation therap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gina pectoris

冠心病属于心脏疾病的一种,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血供能力受阻或减弱所致,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绞痛,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近年来随时人们生活习惯的更改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致使该疾病病发率逐渐增加,且呈年轻化。病发后如果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极易诱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心衰等,进而产生死亡。临床常以西药治疗该疾病,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复发率较高,且效果不稳性。随着临床西医的发展,西药治疗不断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此,本次进一步研究了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均分成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入组标准:全部和《中药新药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指导原则》以及《缺血型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患者均知晓并签订知情书。排除标准:有药敏史患者;精神、沟通交流异常患者;机体脏器严重衰竭患者。实验组中男患15例,女患16例,年龄51-76岁,年龄均值(63.5±4.7)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为(7.4±2.1)年;对照组中男患14例,女患17例,年龄53-76岁,年龄均值(64.3±4.8)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为(7.7±2.2)年。两组患者在临床常规资料差异上未出现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进行西医治疗,详情如下:发作心绞痛时应用硝酸甘油(生产企业: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022)治疗,疾病稳定阶段选择维拉帕米(生产企业:侯马霸王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2228)、阿司匹林(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636)改善疼痛,并使用美托洛尔(生产企业: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288)稳定心率,同时加强控制血糖和血压,以平衡机体水电解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药方成分包括:茯苓、薤白、枳壳、全瓜蒌各15g,红花、赤芍、丹参、川芎、降香、法半夏各10g。患者出现胸闷需增添10g川厚朴、25g枳壳;出汗严重增添6g桂枝;阳气匮乏者增添10g黄芪;患者刺痛症状明显增添10g没药和乳香。以上药物冷水浸泡半小后水煎,每天一剂分早晚服用。以上患者全部持续治疗一个月。

1.3 疗效判定和观察指标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全部消失,硝酸甘油停服后未发生心绞痛则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心悸、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绞痛程度和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则判定有效;治疗后患者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无效。总治疗有效率=1-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应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规定进行评价,主症: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分、无症状0分。次症: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无症状0分,总分为单项积分之和。将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血清CRP水平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软件SPSS19.0整理此次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以χ2为检验值;计量资料以(±s)代表,检验值为t,出现较大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6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在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3.55%,对照组为70.97%,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62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RP及心绞痛发作情况

在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RP、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免疫炎症性疾病中包含冠心病,在动脉粥样硬化整个过程中均有炎症反应。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绞痛,诱发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斑块出血、破裂等情况存于管腔内,聚集部分血小板,损伤内膜引发血管痉挛和出现血栓所致。临床研究显示,动脉内皮和内膜会受到由于胆红素、血脂、尿酸以及CRP指标导致的冠状动脉炎症所致的损伤,同时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并产生冠状动脉痉挛,是一种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因素[2]。机体有严重反应时CRP会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可根据CRP了解炎症程度。现阶段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常用西药治疗,但是临床疗效欠佳。多种临床研究和临床经验显示,予以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有效减少复发率。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范畴为“心痛”、“胸痹”等,病发机制则是饮食习惯不当、情绪不稳、年龄增加、体质减弱、邪寒入体所致的心脉痹阻、胸阳失衡而病发。胸阳失衡会生成淤痰,且属阴邪并阻滞气机,聚集于胸,最终产生胸痛、胸满症状。因此在治疗时要同治淤、痰,并以开痹养气、祛痰散结、通阳下气为主。在本次实验中进行了西药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其中瓜蒌属寒性,具有顺畅胸痹、祛痰解结功效;薤白可除痰散结、通阳下气作用;以上两种药物合用可驱除凝结于胸部的阴邪、化解聚集于上焦的淤痰、促进胸中阳气宣通;赤芍和丹参可起到化瘀,祛痰效果;枳壳能够除胀消滞作用;半夏可以止咳化痰、清热燥湿功能;降香可止痛、解瘀、止血;川芎存在散风止痛、养气活血作用;红花可止痛化瘀;茯苓能利湿养脾、安神[3]。以上诸药联合,共谱开痹养气、祛痰散结、通阳下气之效果。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实行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70.9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示中西医结合可提升临床治疗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RP、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差异上,全部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示联合治疗后可显著改善病症,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同时还可以平衡血清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总而言之,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确切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改善炎性反应,还能够减少心绞痛疼痛情况。

【参考文献】

[1] 曹守沛, 顾宁, 宋耀鸿.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6, 48(3):37-39.

[2] 周婷, 安冬青.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9):1055-1056.

[3] 李欧, 赵英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14):1626-1628.

论文作者:陈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论文_陈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