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百年回顾(一)_诺贝尔论文

诺贝尔化学奖百年回顾(一)_诺贝尔论文

诺贝尔化学奖百年回顾(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诺贝尔论文,化学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即将结束。在这个非凡的100年中, 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超过了以前各世纪的总和。科学家们纷纷总结人类在20世纪的最大作为:有的称为“原子的世纪”,有的则叫做“电子和通讯的世纪”等等。总而言之,大多没有离开物理—化学的领域。

21世纪即将来临。在科学技术领域,谁将主宰这新的100年? 对此,虽众说纷纭,然多数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医学)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迅猛的前进。

在当今世界,再没有什么精神力量像诺贝尔科学精神那样,能通过社会的科学能力和技术能力,调动着整个地球的科学智慧,震撼着整个国家的中枢神经,唤起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去参与世纪之交的国际竞赛。诺贝尔精神同奥林匹克精神一样,既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又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当今人类的精英,是成千上万个人们所公认的英雄中的极少数代表人物。他们的业绩标志着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崇高理想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在诺贝尔奖100周年华诞之时, 笔者愿将化学科学领域的获奖者及其创造的成就撰写成文,以飨读者。

诺贝尔化学奖自1901年颁发至今,恰历经100年。由于第一、 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6~1917年以及1940~1942年5年停止授奖; 1919年、1924年及1933年因故没有颁奖。100年间共计颁奖92次。鉴于有6年是对2项研究成就授奖,故总计对98项研究成就颁奖。 诺贝尔化学奖这92次、98项的颁发,是100年世界化学科学发展的缩影,反映出20 世纪人类化学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从1901年至今,获奖的化学家共有135名。 他们的地理分布如下:美国49人,占36.3%,德国26人,占19.3%,英国8人,占18.5%, 法国7人,瑞士5人,瑞典4人,荷兰和加拿大各3人,奥地利和日本各3 人,前苏联、意大利、丹麦、挪威、比利时、阿根廷、捷克、匈牙利和芬兰各1人。

在135名获奖者中,北美和欧洲占绝对优势,共为132人,占总数的97.8%。其中美国和西欧有126人,占总数的93.3%。

诺贝尔化学获奖得者的地理分布趋势,从西欧迅速地转移到美国,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美国在1914年才首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战前获奖者仅有3人, 只占总数的7.7%,战后获奖者多达46人,占总数的57%。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中有3人曾2次获诺贝尔奖。他们是:法国的居里夫人于1903年获物理学奖,1911年获化学奖;美国的鲍林于1954年获化学奖,1962年获和平奖;美国的桑格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出现了2次两代获奖者,他们是:1903 年法国的皮埃尔·居里夫妇获物理学奖,1935年他们的女儿伊丽娜·约里奥—居里获化学奖;1929年瑞典的奥伊勒·歇尔平获化学奖,1970年他的儿子乌尔夫·奥伊勒获生理学及医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中出现了1 次夫妻获奖者: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共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化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很密切、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它不但贴近人类生活,在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化学在与其他科学交叉中得到发展,不但形成了众多的诸如农业化学、医药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宇宙化学、半导体化学等交叉学科,而且创建了诸如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量子化学等分支学科。笔者拟通过化学的各分支学科,对诺贝尔化学奖100年获奖者的成就进行分析, 试图对20世纪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做一个评估。

物理化学是化学和物理学的边缘科学,它是引用物理学知识研究物质和化学现象,从而大大丰富了化学的内容。在工农业生产中价值很大的化学反应能不能发生、如何提高这些反应的效率,这都是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因此,它对于化学的进步和化工生产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诺贝尔化学奖共9次授予这个领域的研究成就。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荷兰人范特霍夫、瑞典人阿伦尼乌斯和德国人奥斯瓦尔德互相支持与合作,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学说和理论,引起整个化学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成为物理化学学科的创始人,并被世人誉为——

“物理化学的三剑客”

范特霍夫1874年提出了立体化学的基础概念:碳原子能形成的4 个化学键是指四面体的顶角,从而解释了物质的旋光性。1884年出版了《化学动力学研究》,书中确立了化学动力学原理,介绍了一种确定化学反应级数的新方法,并将热力学定律应用于化学平衡——标志着他率先进入了物理化学领域。 阿伦尼乌斯是一位从3 岁起就能自学的神童。 1884年他首创电离学说,并提出崭新的电离理论即电解质电离成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离子——形成革命性的电离新概念。奥尔瓦尔德1909年首次给催化剂下了现代的定义,并指出离子也能起催化作用。这三位物理化学的奠基者荣获了1901奖,将名垂史册。

德国人能斯脱获1920年奖。他1906年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时的熵变趋近于零,但它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他的理论成为现代钢铁工业的基本理论,在高炉建造与炼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位物理化学家获1956年奖:英国人欣谢尔伍德1930年提出了气体爆炸理论,苏联人谢苗诺夫发现了气体反应动力学中的“支链反应”,从而建立了化学连续反应理论。化学连锁反应理论阐明了爆炸产生的原理——破译了诺贝尔发明的黄色炸药用于生产的奥秘。

3位物理化学家获1967年奖:英国人诺里什、 波特和德国人艾根发明了测定快速化学反应技术,可测定十亿分之一秒的反应,从而使人类找到了研究化学反应的工具。

挪威裔美国人翁萨格因创立多种热动力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理论获1968年奖。1931年他证明了不可逆反应过程热力学基本定律即热力学第四定律。这个定律应用于生物膜功能研究,已在全世界广泛用于海水淡化。

比利时人普里戈金因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获1977年奖。他1969年提出的这种理论奠定了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础,开拓出热力学研究的新方向,并对化学、物理、生物学等产生影响,为研究宇宙间生命的起源、演变和进化,控制生命过程,合成新的化学物及改进能量利用率开辟了新路。

1986年奖授予三位物理化学家:美籍华人李远哲建立了交叉分子束装置;美国人赫希巴奇确立了交叉分子束在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加拿大人波拉尼研制成红宝石激光器。他们的成果成为探测各类复杂的反应体系的革命性手段。

无机化学是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的制备、性质、结构、用途的科学,它对于利用和开发自然矿产资源、供应工农业生产所用物资以及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诺贝尔化学奖曾7 次向这个人类传统的化学研究领域颁奖。

1986年英国人克鲁托和美国学者斯莫利、柯尔,发现碳元素可以非常稳定地以球的形状存在。鉴此,这三位无机化学大师——

创造出人类的尤物“巴基球”

他们因证实了碳元素的第三种晶体存在形式——碳—60,而荣获了1996年奖。三位发明家称这些新的碳球为“富勒烯”,人们则昵称她为“巴基球”。由此一门新型的碳化学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了——人类找到了一类物美价廉的崭新无机材料。化学家们已经用“巴基球”制成新的超导材料,并用它创造出有机化合物及新的高分子材料。

“巴斯球”的创造者使化学领域的“夕阳”学科焕发出青春。诺贝尔化学奖在中断62 年之久才对无机化学的研究成果再次颁奖,

而在1934年前曾频繁地对它颁奖6次之多。

1904年奖颁发给英国人拉姆赛,以表彰他发现了6 种惰性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906年奖授予法国人莫瓦桑,以褒扬他发现了最活泼的元素——氟,并发明了高温反射电炉。

1913年奖颁发瑞士人维尔纳,以表彰他提出配位化学理论。这个理论扩展了经典的原子价概念,配位化合物早已广泛用于金属的提取和分离、电镀、染料和药物生产,还用于排除人体有害毒物。

1914年奖授予美国人理查兹,以赞誉他精确测定了9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这位首次为美国赢得化学奖的学者为化学反应的精确计量奠定了基础;只有进行精确的计量,化学才能向前发展。

1922年奖授予英国人阿斯顿,以表扬他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同位素。

20世纪无机化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重氢的发现;美国人尤里1931年提取了这种氢的同位素,从而赢得1934年奖。由重氢生成的水为重水,用作核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器,使核反应堆能稳定和正常的进行。重氢在高温下能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巨大的能量,人们已经用于制造出氢弹,和平利用重氢及聚合反应将成为人类未来取之不尽的能源。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与原子核转变过程相关的化学问题的科学,包括研究放射性核素的制备、分离、纯化、鉴定和应用,原子核转变产物的性质和行为。它对于核能的开发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诺贝尔化学奖7次授予这个与人类生活和命运密切相关的化学领域。 获奖者当中不乏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如居里夫人及其长女伊丽娜·约里奥—居里、女婿菲莱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等。母女二人都为人类的科学与和平事业献出了生命:因多年从事强烈放射性工作都罹患白血病而早逝。后人将永世怀念这些——

为探索放射化学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科学伟人

标签:;  ;  ;  ;  ;  ;  

诺贝尔化学奖百年回顾(一)_诺贝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