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标准化_会计准则论文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标准化_会计准则论文

会计准则国际化与规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准则论文,化与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非一致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并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3种:其一,国际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通过找寻各国差异之所在,求同存异,以便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其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经寻求出共同认可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其目标是寻求各国的共性,尽量减少国家间的差异,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已达到国际间的可比性、同质性。其三,实行全球一体化、同一化。从未来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角度来看,是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个国际会计准则由谁来制定,其内容是更多地体现美国(或者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精神,还是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英美国家会计准则的精神,那么,英美国家在这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运动中将大受其益;相反,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去实现其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这样,尽管这些国家将从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受益,但是,在该进程中所发生的大量改革成本和风险也将主要由这些国家来承担。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要求,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成本和风险也将小得多。显然,谁能够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得利,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将是一场利益之争。

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之前的16个理事中,尚有4个理事(马来西亚1个席位、墨西哥1个席位、南非和津巴布韦1个席位、印度和斯里兰卡1个席位)代表着发展中国家,但是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共14个席位)中只有南非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1个席位,大部分席位为英美国家所有(占了7个席位)。即使是为了广泛听取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意见和建议而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在其总共49个席位中,美国就占了10席。

所以,可以预料,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多地体现英美国家会计标准的特点和内容,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与向英美国家会计准则靠拢在本质上将不会有多大差别。从这个角度讲,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如果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准则均一味地向国际会计准则或者英美等国会计准则靠拢,那么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改革成本实际上便由这些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承担了,而英美等国家不仅没有或者很少发生改革成本,反而充分享受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由此可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其背后的实质实际上是各国的利益之争,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在其中面临比较被动的局面。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员,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提。自从1993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以来,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迄今为止已正式发布了18项具体会计准则,并针对我国的国情,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企业会计制度》。尽管我国在准则的制定方面已驶入了快车道,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会计国际化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

资本市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赖以生存的“基地”,其发展速度和程度制约着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而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强化剂。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多年以来,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正在不断地完善,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信用问题和“三角债”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毒瘤。若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就不能满足企业筹资和融资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的投资者蜂涌而至,同时带来了强大的资本和技术,希望瓜分中国市场,这对我国弱小的资本市场冲击很大。而且,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壮大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才有强大的根基。

会计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准则和制度并存的模式。一方面,在不断地制定和颁发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修订已发布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然而各自的详简程度却不同,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时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使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

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

会计准则最终是靠会计人员来执行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定位。建国以来,会计工作在一段时期一度受到轻视,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没能很好地开展,导致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建立和改革了会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对激发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广大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惑会计职业界的难题。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规范过于简单,层次不够清晰,透明度不够高,公平执行的力度不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外,以审批代替信息披露、监管的观念和做法仍相当普遍,日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仍不够大;信息披露的广度也不足。像通货膨胀下的相关规定以及职工福利、退休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规范,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准则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强调会计准则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它们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两驾马车,应当并行不悖。近年来,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会计准则上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为了一纸空文,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正是由于以上问题与差距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尤其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筹资成本过高(如必须接受国内外会计师双重审计等),交易非常不活跃,股价偏低,再筹资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等。以上状况若不及时改善,会计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一大障碍。

标签:;  ;  ;  ;  ;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标准化_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