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斯文·凯能救爱立信吗?_爱立信论文

“吝啬鬼”思文凯能否拯救爱立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立信论文,吝啬鬼论文,思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月8日出任爱立信CEO的思文凯笑迎挑战

近两年,爱立信可谓噩梦连连:亏损、裁员、产品丧失竞争优势。就在人们关注着爱立信该何去何从之际,从该公司总部传来消息,公司已确定思文凯为新任首席执行官(CEO)的人选,他将成为爱立信“脱困”的希望。

25年来,爱立信从来没有在高级管理者的职位上安置外来的经理人,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般从内部高级管理层中层层选拔,这似乎已经成为爱立信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然而,思文凯的到来却让爱立信打破了常规——思文凯既不懂通信专业,也从来没有为爱立信效力的经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爱立信这家百年家族企业千挑万选,最后不拘一格地把振兴公司的重担交给了这位通信业的门外汉呢?

纯正的瑞典经理人

1952年,思文凯出生于北欧瑞典,1974年,在瑞典Uppsala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又在瑞典林雪坪工学院取得社会科学硕士学位。在欧洲商业圈,思文凯是为数不多“在瑞典出生,接受瑞典文化教育,最后为瑞典企业服务”的土生土长的瑞典高级经理人中的一员。

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思文凯尝试过数个不同的行业,在每个行业,他都表现出灵活的学习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他多次力挽狂澜,将处于困境的企业救活。1986年,思文凯在瑞典Securitas安全锁器公司任职,成功地将其负责的警报系统部门扭亏为盈。1990年,他被任命为Securitas集团公司第一执行副总裁。

1994年,Securitas公司与芬兰Metra Oy锁器公司合并,形成了AssaAbloy集团公司。集团重金聘用思文凯,请他继续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施展商业才华,通过一次次并购,使AssaAbloy成为全球锁业巨头,6年时间里让这家公司的股价增长14倍。思文凯也因之声名雀起,资本市场对其能力十分惊讶,赞誉其为“欧洲商业复兴”的代表。

2000年3月,思文凯完成了公司多年来的一个夙愿:以8.25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的价格,把英国威廉公司(WilliamsPLC)的制锁业务收归麾下。这项合并是Assa Abloy自创建以来的最大一项战略举措。合并后,公司的年销售额上升到200多亿克朗(合23亿美元)。之后,Assa Abloy又购并在美国和英国家用锁业市场占据领导地位的耶鲁公司。

思文凯在主持Assa Abloy期间,总共操作了不下45次并购,使公司成为全球制锁业的一大霸主。

一些商界人士评论思文兼具“外交家的精明”、“社交家的人际关系”和“银行家的斤斤计较”,是个“非常善于应付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人”。情况越是困难,越是能激发他的斗志。

一些与思文凯共过事的人士评价说,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职业经理人。他知识渊博,谈话中常常旁征博引,其中很多新锐的观点都是随手拈来。

百里挑一的新掌门人

爱立信的前身是一个家族企业,距今已有125年历史。但是,固步自封的人事政策、产品创新力减弱、对市场反应迟缓已经让爱立信显得老态龙钟。一份来自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爱立信仍然抱着自己的“子弟兵团队”不放,执意要在内部选拔经理人,那么企业的现状就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少则20年,多则50年,爱立信就有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

这一结论并非危言耸听,爱立信即将退位的CEO柯德川心中早有感触。柯德川在去年10月份就已萌生退意,他当时自叹“不走运”。若是早知道电信业低迷期会持续这么久,他就选择提前退休了,而不会揽下首席执行官这份苦差事。

有投资者称,柯德川是爱立信培养的营销人才,但是他可能不适合做CEO。不少人建议爱立信高层立即换人,虽然没有得到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支持,但这起码说明了投资者对柯德川能否领导爱立信走出低谷信心不足。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柯德川与公司董事长迈克尔·特雷肖夫就在悄悄物色接班人了。

爱立信董事会开出了候选人的条件:新CEO必须是瑞典人、必须有足够的商业经验、必须年富力强。董事会最终锁定了思文凯,他们认为“这个瑞典人其实是惟一符合全部条件的人选。”既懂得现代化商业运作手段,又了解瑞典家庭企业的内在规律,这是思文凯获得爱立信青睐的基础。

而思文凯也对这家百年企业情有所衷,他说:“私下里,我早就把爱立信视为最优秀的商业企业之一。在今后一段艰难而又激动人心的时间里,我将接手管理爱立信。能够服务于爱立信这样的瑞典企业是我个人的荣耀。我对企业及其忠诚的员工团队很有信心。”有媒体报道,思文凯在接手爱立信时“非常激动”。因为他要领导一个世界上非常强大的公司,这是他从商多年来的梦想。

虽说思文凯对前途充满信心,可是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却是荆棘丛生。

爱立信作为通信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和领路人,形成了一整套“端对端”的解决方案和生产体系,并成为其雄霸电信领域的竞争筹码。但是,随着产业的变化,这一体系出现了失衡,原有优势可能蜕变成一种无形的阻力。过宽的业务范围、庞大的销售队伍都可能在发展中起到负作用。业界认为,产品推出周期慢、产品设计不能贴近前沿市场是导致爱立信手机辉煌不再的主要原因。手机业务剥离曾使爱立信有效地控制了成本,遗憾的是剥离后新成立的“索尼爱立信”公司至今仍然亏损。

更关键的原因是,电信市场的全面紧缩使爱立信的业务受到极大影响。此外,分析师认为,3G商用服务一推再推是导致爱立信亏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爱立信大规模地部署3G网络。早在10年前,爱立信就全面开始对3G的研发,迄今在许多标准领域都有专利,但是就是没有盈利。巨额的研发投入使得爱立信比同行先行一步,但超前的研究也使爱立信负担沉重。

再者,来自竞争对手的打压也使爱立信更加艰难。2001年,诺基亚、朗讯、阿尔卡特和北电网络等对手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使无线通信设备的价格下降了30%。即使爱立信能继续坚守1/3市场份额,这块业务也将明显缩水。

在这些市场原因之外,爱立信当然也不能避免其内部管理而引发的决策和反应速度上的问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爱立信公司由瑞典两大投资集团控制,两派常出现意见分歧,内部纷争十分厉害。

随着思文凯的上任,这样的棘手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思文凯是一个外来的经理人,不属于任何一派。而他最擅长的就是对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的沟通技巧不是柯德川所能及的。目前看来,他在利益纷争和两派家庭之间周旋,显得从容自如。

魅力初现的成本控制专家

思文凯刚刚宣布担任CEO,就开始向公众展示他的魅力。他周旋于新闻传媒之间,显得彬彬有礼,很有分寸。上任之初,为了树立公众信心,思文凯自掏腰包,买了1000万美元左右的爱立信股票。CEO与企业共命运的理想受到了公司内外的一致关注。当天,爱立信公司的股票价格一度上涨14%。

全球电信业低迷时期,控制成本是扭亏为盈的惟一出路,而曾被称为“吝啬高手”的思文凯的能力正好能保证有效推行公司的策略。目前,思文凯要做的事情是继承前任CEO柯德川的收缩战略,裁员增效。

2001年,爱立信在全球裁员22000人,2002年裁员2000人左右。思文凯的任务是在今年把现有的6.4万名员工进一步减到6万名以下。

2月中旬,爱立信正式向去年夏季售出的微电子子公司580名员工发布了裁员通知。微电子公司是2002年6月份,以320亿美元出售给德国Infineon技术公司,当时,裁员便已在计划之中。2月13日,爱立信又在信息部门裁减1200名员工,占该部门员工总数的1/3。

即将离任的柯德川曾表示要学习IBM,像IBM一样通过电信服务来脱胎换骨。爱立信在电信业的地位就像IBM在计算机业的地位,IBM靠电子商务的服务扭转了亏损的局面;爱立信想紧随其后,依靠电信业尖端的技术和经验,打进专业服务市场。爱立信的核心业务是针对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4大块的核心业务:通信系统产品、通信网络服务、通信技术许可和通信终端。因此,近来爱立信准备把所有信息技术的运营都外包出去,目前爱立信的业务转型进展顺利。据称,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爱立信拿到了一大批GSM手机设备的订单;在亚洲,它拿到了一大批CDMA手机设备订单。他们的全球电信服务在去年四季度销售额达13亿多美元。

另一方面是战略地域转型。中国电信市场的独特魅力令风雨飘摇中的爱立信更加专注于中国市场。目前,爱立信在中国的4家独资公司、10家合资公司和24家办事处在为中国用户提供全套通信解决方案,基于此,爱立信将在中国市场上继续施展其中国攻略。

现在业界对思文凯寄予厚望,期待他的盈利许诺能在今年变为现实。

现实毕竟是残酷的,思文凯能否重塑爱立信的辉煌,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加盟爱立信,无疑为他的个人事业生涯又掀开了值得大书一笔的新篇章。

标签:;  ;  ;  ;  

守财奴斯文·凯能救爱立信吗?_爱立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