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陶海平

浏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目的:研究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特定时段我院接受的2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基线资料,根据急诊抢救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的为对照组,给予院前急诊护理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抢救成功率、介入抢救时间、准备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6%,介入抢救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8.4%,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率;应用效果

创伤性休克是指患者因为遭受暴力击打、创伤性打击之后,身体内脏重要器官损伤,出现大面积出血,导致血量循环下降,灌注不足近而出现休克;创伤性休克属于急诊常见现象,如若情况较严重,则会导致患者细胞缺氧、代谢功能紊乱、脏器功能异常。此类患者如若在24h之内没有得到及时抢救,则会直接死亡。因此早期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工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8月我院接受的2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基线资料,260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呼吸微弱、神志淡漠、皮肤苍白、体表温度过低、口唇发绀、脉搏细速;脉压差<20mmHg,尿量<30ml/h,休克指数>1[1]。将260例患者根据急诊抢救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90:40;年龄为19-65岁,创伤原因:交通事故50例,工地事故30例,器械事故30例,挤压事故20例;休克程度:重度20例,中度50例,轻度60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80:50;年龄为20-66岁,创伤原因:交通事故60例,工地事故40例,器械事故20例,挤压事故10例;休克程度:重度30例,中度20例,轻度80例。对比分析260例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到达现场后给予抢救,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志状态、尿量、体表温度等指标;保持其血压平稳,留置尿管。控制出血量,给予预防感染等措施;做好多发创伤情况相关记录。

观察组:院前急诊护理干预:(1)病情评估: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语言表达能力等立即对患者病情展开评估,对于创伤休克较严重、循环血量降低的患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0.9%氯化钠注射扩容,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2)呼吸道措施:清除其口腔内、呼吸道异物,舌钳夹出舌头,于口腔内置入口咽通气管,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现象。(3)如患者出现活动性外出血,及时进行加压包扎,减少出血量;如患者为四肢骨折,应使用简易夹板固定患肢,担架抬送,避免对其进行搬动;如患者呼吸困难,则评估是否为气胸,并根据评估对其展开插管引流或是抽气。(4)在运送过程中,急救车应保持平稳行使,避免晃动,安全抵达医院[2]。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对比抢救成功率;成功率标准:经抢救,患者意识神志恢复,肢体感觉明显,皮肤转暖,口唇红润,呼吸平稳,脉搏为80-100 次 /min,血压> 90/60mmHg,排尿量>30ml/h[3];

1.3.2对比相关抢救指标(抢救介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4]);

1.3.3护理满意度:现阶段临床将总满意度定义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SPSS23.0计算,抢救介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后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用独立样本X2值检验以%表示,若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对比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为97.6%,对照组86.9%,观察组抢救率>对照组,2组比值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抢救成功率对比

3.讨论

创伤性休克具有病情急、病史险、发展快、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属于急诊常见病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失血过多、体液丢失严重、疼痛刺激;患者出现严重创伤后,细胞受损,细胞炎性因子释放,凝血机制激活,从而增加凝血、形成血栓几率,最终导致机能系统微循环障碍。快速、及时补液、使血压、脉压恢复正常水平、纠正休克症状是提高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要控制感染。目前临床急诊治疗中将创伤后1h内定义为创伤性休克黄金抢救时间[5]。

交通事故、坠落、施工意外、机械损伤等原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休克;现阶段临床对创生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从四方面进行:①既往病史:患者既往是否存在外伤或出血现象;②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意识形态、皮肤、体感温度、呼吸频率;③ 常规检查:血压、脉搏心跳;④ 特殊检测:尿量、中心静脉压[6]、血气分析。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指导家属认真做好配合工作,减少和杜绝病情恶化,缓解体液丢失,整体降低失血性休克发生几率;与急救科室交流患者信息从而确保患者病情发展的及时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还能减少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此次研究旨在对比常规急救干预和院前急诊干预措施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最后发现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意义显著,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6%,且介入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春群,邵凤娣,黄紫桃,莫燕霞,陈杰仪,赖锦礼.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8):185-187.

[2]张爱华.研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4):159-160.

[3]甘正宇.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108-109.

[4]吴礼文,李锋华,朱远华.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诊治疗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4):143-144.

[5]扶婷婷.研究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4):183-185.

[6]黄玉凤.院前急救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8):80+82.

论文作者:陶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陶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