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曾俊杰

摘要:目的 探讨在医治慢性肛裂患者中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的疗效。方法 在2019年8月-2020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中选出68例,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传统肛裂切除术,改良组使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改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治慢性肛裂患者中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慢性肛裂;改良纵切横缝术;临床效果

在肛肠外科中肛裂症状比较常见,且在排便的刺激下肛裂较难治愈,进而转变成慢性肛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便血、便后疼痛等,若长期处于出血现象,则会诱发失血性贫血,进而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临床上主要使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肛裂,主要有肛裂切除术、改良纵切横缝术,其中改良纵切横缝术是近年来新型的手术治疗方式,本文为了对比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如下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8月-2020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中选出68例,分成两组。参照组内男患者有19例,女患者有15例,年龄21-46岁,平均(28.18±2.03)岁,病程0.4-1.6年,平均(0.58±0.09)年,其中有18例患者是肛门后侧裂口,剩余16例为前侧裂口;改良组内男患者有18例,女患者有16例,年龄21-47岁,平均(28.21±2.07)岁,病程0.5-1.7年,平均(0.57±0.08)年,其中有17例患者是肛门后侧裂口,剩余17例为前侧裂口;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经医生会诊确定为慢性肛裂。②所选患者知晓本次实验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肛肠手术史的患者。②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③排除患有感染疾病的患者。④排除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⑤排除存在便秘症状的患者。对比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肛裂切除术,手术时先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然后进行扩肛,在肛门病灶部位行1厘米左右的切口,对内括约肌下缘进行部分离断,再修剪肛门皮肤,让其变成中宽两侧窄的状态,修剪期间要加强止血操作,以免出现缺血性休克。对于出现哨痔现象的患者,应给予切除操作,手术之后要严密观察创口愈合状况,并定期进行换药。

改良组使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在病灶部位以裂口为中心行5厘米左右的纵向切口,切口从肛缘部位到齿状线上缘处,然后对部分内括约肌进行离断,适当修剪切口边缘,取出坏死组织和增生组织。若患者黏膜张力比较大,在创口两侧行减张操作。缝合时从上瓣膜部位进针,然后横行到下部皮肤部位,上下各缝合6针至8针左右,即纵向切口横向缝合,使用医用胶布敷贴,然后进行加压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从切口感染、排尿障碍、水肿等方面统计分析。疗效评定标准:给予手术治疗后,患者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均彻底消失,且创口缩小比较明显则为治愈。若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伤口有缩小迹象时则为有效。手术治疗后伤口没有愈合,且肛门存在失禁现象,各临床症状均出现加重迹象则为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软件计算实验数据,然后用X2值进行组间检验,计算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改良组治疗有效率94.12%高于参照组67.65%,且改良组发生切口感染、排尿障碍、水肿等等并发症的概率2.94%低于参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n(%)]

3讨论

在临床上慢性肛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因肛门括约肌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若在其急性发作期没有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让肛裂症状迁延难愈,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慢性肛裂具有病程长等特点,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使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往临床上常使用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3]。但其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口比较大,且术后恢复难度比较大,易引起切口感染现象,无法获得预期治疗效果。基于此,经过各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出现了一种新型手术治疗方式,即改良纵切横缝术,此手术能较好的修剪坏死组织和瘢痕组织,还能消除肛管和肛门括约肌痉挛现象,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肛门肌肉血液循环,相比传统切除术效果要更好。除此之外,实施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对患者括约肌功能不会造成影响,能显著减小黏膜张力,进而提升治疗效果[4]。通过实验数据也能看出,实施改良纵切横缝术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其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也非常低,说明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病人尤为重要。

综上叙述,在医治慢性肛裂患者中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能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勇,汪俊科.改良纵切横缝术后慢性肛裂患者血清CRP IL-6 和 TNF-α水平[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9):1081-1083,1087.

[2]孔才录.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6):144-145.

[3]刘元宝.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患者的效果对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4):516-518.

[4]朱海涛.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8,7(2):115-117,121.

论文作者:曾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曾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