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论文_于晓英

探讨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论文_于晓英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1505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检验分析前存在质量问题的899份血样标本,通过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结果:患者心理、用药状况、饮食方式、采血操作顺序、申请单填写规范性以及血标本运输状况对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有较大影响,分别占10.2%、14.3%、11.8%、9.7%、10.7%、8.9%。结论:(1)建立完善的血标本采集信息化系统,将血标本运输系统的信息查询体系纳入其中,有效改善血标本的采集速率和采集质量[1]。(2)构建完善的血标本质量管理系统。依据PCDA管理规范进行血标本管理,确保血标本采集和运输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

【关键词】血标本质量;影响因素;检验分析

检验分析时对血标本的质量要求较高。当前医院内的表标本质量管理体系较为薄弱,出现较多的细节问题,且涉及的人员和环境较为复杂,加之医院本身的管理力度较为薄弱,导致检验分析前的血标本质量收到影响[1]。根据相关文献的报道,造成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运输过程不当、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医师思想不重视等原因[2]。为此,本研究针对我院检验分析前存在质量问题的血标本进行分析,探讨主要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8月我院检验分析前存在质量为问题的899份血标本为研究样本,全部血标本均符合实验标准。

1.2研究方法

根据相应的血标本检验质量规范以及血标本质量控制标准,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血标本进行分析,统计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统计的内容包括检验分析前患者的状况、护理人员、医生的处置状况等。

2.结果

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心理、用药状况、饮食方式、采血操作顺序、申请单填写规范性以及血标本运输状况,,分别占10.2%、14.3%、11.8%、9.7%、10.7%、8.9%。其他因素影响的具体的占比如表1所示。

3讨论

3.1主要因素的分析

由前文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患者抽血前的准备、血标本的采集运输以及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等会显著影响分析检验前血标本的质量。这与国内部分文献研究[3]的结果相类似。下面简要分析下本研究中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

3.1.1 患者的因素

(1)患者心理状况。患者如果在采血前不能保持平稳的心态,就容易在采血时过度紧张,会导致血标本中IgM、IgA、IgG等免疫因子含量升高。此外,紧张的情绪还会导致血管过度收缩,导致ALT等检测结果偏高。(2)饮食状况的影响。血标本的质量易受到患者进食种类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进食后采血会造成血标本血钠、血糖、肌酸激酶、血清股转氨酶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偏高。因此建议患者采血前空腹,不宜饮用酒精类饮料。对于需要进行葡萄糖耐受性检测的患者,需要在采血前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检测心肌酶谱、血脂和血糖的患者,需要在抽血前12h保持空腹状态。(3)患者用药状况的影响。患者用药的种类和用量将会影响血标本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是化学干扰影响,主要是血标本的体外实验会受到药物化学特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药物药理学的干扰,主要是血标本检验物的活性和浓度受到血药代谢水平或是药物本身的影响,如血培养会受到头孢类抗生素的影响;静脉注射含钾类药物会导致血钾浓度升高;血标本中的总蛋白、总磷含量会受到脂肪乳的影响[4]。因此,一般建议患者在用药1.5h后进行采血,尽量避开血药高峰期。(4)其他因素,如环境、温度、湿度、采血的体位、患者采取前的运动状况等均会影响采血质量进而影响血标本质量。

3.1.2 护理人员因素

本研究中9.7%的血标本是由于护理人员采血操作顺序处置不当而引起的。真空采血系统是当前主要的采血工具,该系统可以确保血标本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但真空采血系统有别于传统的注射器采取方式,其需要将采集得到的血样按顺序依次注入真空采血系统的各个部分,但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常不能熟练地按照系统的操作顺序进行,导致采血时间延长,进而影响血标本质量。

由于采血时间过长导致血标本出现质量的问题的比例达到6.7%,这表明采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血标本质量产生影响。正常情况下,为保证日常医务工作的开展,确保数据具有参考意义,避免检测数据受到患者运动状况、饮食方式以及昼夜作息习惯的影响,一般在患者清晨进食前进行采血工作。为了提高采集血样的可比性,一般在复查采血时挑选与初次相同的采血时间,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时间段人体所分泌的激素水平并不一致,如女性月经期和排卵期所采集的血标本存在显著的差异:排卵时女性血标本中血浆蛋白量较少,月经前期女性血标本中国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则较高,血样采集时间也要尽量避开血药的高峰期。此外,采血的部位、采血前的健康教育也是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

3.1.3 医师因素

本研究中医师申请单填写出现问题的比例达到10.7%,因此应当重视医师填单的规范性。此外,检验项目合理性也存在部分问题,该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标本质量。由于患者的患病种类不一,因而选用的病理表会有所区别。因此,医师应当合理区分各类检验表的原理、灵敏度以及特异性,重视检验项目的适用原理、临床指导意义等[5]。

3.1.4 送检人员因素

本研究中运输状况造成8.9%的血标本出现质量问题。运输过程中的温度、防震度、密闭性均会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因此血标本送检的运输过程中要重视血标本的防污染、防泄漏、防震动等工作,室温下的血标本需要在5h内完成检测,而需要长途运输的血标本需要保持在4℃左右。室温下过长放置的血制品中K+浓度会显著上升,进而引起血标本中多种酶,如乳酸脱氢酶、AST的失活,胆红素在长期室温环境下会杨华伟胆绿素,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ACP以及ALT的含量均会显著下降,因此送检时间也会对血标本质量产生影响。

3.2 改善血标本质量的对策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从以下两三方面进行改善,进而提高血标本的质量。(1)建立完善的血标本管理流程。国内相关文献[6]报道的“血标本管理流程再造”主要依据PDCA的主要原则,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处理方式,针对我院血标本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善,第一设计出完善的血标本转移信息登记单,重视对于血标本操作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做好准备、核查以及交接的环节的工作,建立完善严格的拒收标本制度以及不合格标本登记制度,由此来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最大程度上降低存在质量问题的血标本的比例。(1)建立完善的血标本采集信息化系统,将血标本运输系统的信息查询体系纳入其中,有效改善血标本的采集速率和采集质量[1]。(2)构建完善的血标本质量管理系统。依据PCDA管理规范进行血标本管理,确保血标本采集和运输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

参考文献:

[1]兰建平,黎宇.影响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0(3):474-478.

[2]杨姣.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113-114.

[3]李丽萍.浅析临床静脉血标本质量缺陷相关因素与对策[J].吉林医学,2012,9(5):131-132.

[4]闫秀英,郑中燕,张阴凤,等.对心血管病患者血标本实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0(2):128-129.

[5]谢懿,曾娟,李瑜珍.综合言语措施提高血标本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9(3):345-346.

[6]苗宝华.缺陷血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5(6):111-112.

论文作者:于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探讨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论文_于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