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病例组合”统计分类方法研究

住院病人“病例组合”统计分类方法研究

李清霞[1]2007年在《基于粗糙集与分类回归树的“病例组合”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粗糙集与分类回归树的“病例组合”分类研究这个课题,是在数据挖掘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对“病例组合”研究的深入及我国的医疗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基于“病例组合”的付费方式作为控制和缓解医疗费用的方法己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注意和研究,并且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始应用。基于“病例组合”的付费方式被公认为是缓解医疗费用最有效的方法,它在卫生政策、医疗管理以及卫生经济等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意义。我国自1990年代起开始研究“病例组合”,出现了AID算法及病例分型等几种“病例组合”的方法,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DRGs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促进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由于我国对这些研究起步晚及医疗条件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对“病例组合”的统计分类尚无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病例组合”研究的现状及在我国进行“病例组合”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列举了两种国内常用的“病例组合”方法:AID算法和病例分型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AID算法的优点是:具有筛选指标的功能;能根据设定的规则,用最优二分割法自动选定分类截点,并且该截点对于分类来说是最好的;该方法每次只分裂一个指标变量,使计算十分方便。但是,AID算法主要用于对连续变量进行分析,病例组合研究中的数据多为离散数据,用处理连续变量的方法来处理离散数据效果不好;并且AID算法每次只分裂一个指标变量,如果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时,用AID算法效果不好。病例分型的方法将普通病例与复杂疑难病例区分后进行分析评价,其优点在于各病例分型组组内的病例在卫生资源消耗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从而使医疗质量评价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使质量费用管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但病例分型方法缺乏一种共同认知的界定标准,不同级别医院对危重度的认知程度不同;医生对病情危重度的判断受本人技术水平的影响;由于病情危重度与费用挂钩,不排除第一诊断受利益因素的干扰;选择ICD-9或10前3位数类目编码进行分类,存在分类不精确的弊病。本文根据粗糙集和决策树技术两种理论的的互补性,研究一种新的“病例组合”分类模型:将粗糙集与分类回归树相结合的“病例组合”分类模型。该模型既具有粗糙集的一些优点:通过属性约简,可以成功地剔除知识库中的冗余属性,发现知识中隐藏的关联和规则,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简洁的决策;又具有决策树的分类精度高,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简单的树形结构。并且该模型可以有效处理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的分类,并给出了精确而又稳健的分析方法,能够处理非线性、具有交互作用及数据缺失信等较为复杂的数据,且易于掌握,结果解释也简单。该模型包括粗糙集属性约简和分类回归树以及二次优化程序叁大模块。粗糙集部分对属性向量集进行维数约简。在分类回归树部分,介绍了分类回归树的生长算法、用最小代价-复杂度的二叉树剪枝算法以及最优树选择等算法。在二次优化程序部分主要是根据“病例组合”的特点对最优树重新组合得出最合适的“病例组合”。我们用系统实现了该模型,以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的数据在该系统上运行,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得出的病例组合给以分析,结果证实了该分类系统是可行而且有效的;并利用对未结合粗糙集的分类回归树与结合了粗糙集的分类回归树进行对比,说明了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和减少复杂度,能够充分利用粗糙集和分类回归树各自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自的缺陷。在文章的末尾,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蔡乐[2]2003年在《云南省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DRGs组合方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制云南省DRGs病例组合方法体系,指导医院制订合理收费标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为我省或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的偿付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我省医疗保健制度的深化改革。 方法 本研究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树型模型—AID算法,对云南省5所综合性医院的395307份住院病例进行了病例组合,组合数据来自住院病人病案首页资料,以住院费用为组合轴心,选取性别、年龄、主要治疗结果、伴随病、并发症、手术和婚姻状况7项病人特征为组合变量,对住院病例进行组合。为考查分组是否合理,对不同病例组合间的费用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 结果 395307名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为4580元,经统计计算和医学专家咨询,最后形成592个病例组合。经方差分析,同一组合下的病例临床特征相关,费用相似,组间费用差异较大,分组较为合理。 结论 本研究病例组合体系的建立,由于采用的是大样本资料得出的结果,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为我省制定合理的医院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和分类标准。

靳淑雁[3]2007年在《深圳市住院病人的病例组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深圳市病案首页信息系统”中12家市属医院2003年—2005年的40万份病案首页数据,建立适用于深圳市住院病人的病例组合模型,为医疗费用控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尝试转变对医疗服务供方的费用支付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描述、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结合文献信息确定构建病例组合的分组轴心(即分类的反应变量)和分组变量(即分类的解释变量)。根据主要诊断ICD-10编码前3位码的频数分布挑选构成前50位的疾病,即50种常见疾病;剩余的病例划分成63种非常见疾病,也就是将整个数据集分成113个子集。对于每一个子集,通过随机化选择的方式,以80%的数据做为训练数据集,以20%的数据做为检验数据集,在数据挖掘分析过程中利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建立病例组合模型。以住院费用的对数值为分组轴心,选择年龄分段(是否大于17岁)、一级护理、次要手术、伴随疾病、出院情况、抢救病人、医院感染、手术、入院情况9个变量作为分组变量,采用方差分析算法的决策树分割方法和预剪枝的修剪方式建立决策树模型。在病例组合的基础上计算病例组合指数,初步探索各医院病例组合指数与医院总费用、医院例均住院费用的关系。结果共形成664个组合,其中50种常见疾病形成270个组合,占总数的40.66%,63种非常见疾病形成394个组合,占总数的59.34%。手术、一级护理、年龄分段成为主要的分类节点。分别对训练集和检验集采用RIV、ROC曲线、秩和检验等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效果较好。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的各病例组合的标准费用可解释医院81.82%的实际费用。在病例组合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各医院的病例组合指数,结果显示各医院病例组合指数与医院总费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制定的标准费用可以较大程度的解释医院的实际费用,说明病例组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利用RIV、ROC曲线、秩和检验对病例组合模型进行评价,病例组合模型满足了“组内同质”和“组间异质”的要求,模型效果较好,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在进一步研究和实施病例组合的过程中,仍需要加强病案管理、成本测算、医疗服务规程等多方面的工作。

阎玉霞[4]2001年在《住院病人“病例组合”统计分类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我国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以及重治疗轻预防的现状和临床服务效率的低下,预计在未来我国的医疗费用将呈急剧上升的趋势,按1994年不变价格计算,预计到2010年达到108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如不采取及时的费用控制策略,将会背上沉重的费用包袱。 病例组合作为控制和缓解医疗费用的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注意和研究,并且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始应用。病例组合被公认为是缓解医疗费用最有效的方法,它在卫生政策、医疗管理以及卫生经济等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意义。我国自90年代起开始研究病例组合,但局限与研究病例组合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目前我国对病例组合的统计分类尚无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总后信息中心提供的1998年全军246所医院所收治的全部住院病人的病例首页共140万余条。 本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步骤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删除缺项、漏项及不符合逻辑的病例,并且增加字段; 2.按住院病人主要诊断是否有手术将原始库分成内科病例库和外科病例库; 3.对内外科病例进行统计描述,按病人的社会学特征、病情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 4.将各库中的伴随病、护理、抢救、院内感染、院内并发症及次要手术等变量化成1、2定量变量,其中1表示无,2表示有;有伴随病的指的是有第二诊断的,有护理的指一级护理天数不为空的,有次要手术的指第二手术编码不为空的病人; 5.分别挑选内外科库的100种常见病,并制成常见病库; 博士学位论文 6.各库的剩余病例制作手工分类库,内科分18个大类* 个细类, 外科分16大类86个细类; 7.根据手工分类库对原始库归类; 8.节点的确定; 9.根据病例组合分类原则,以住院费用为组合轴心,11 项反映病人 特征的变量为组合节点,利用自动相互检验法-exD法进行分类,直到满 足终止原则停止; IO.计算各组合的费用和天数的均数和中位数: 门.评价组合是否合理; 12.回代数据的分析及计算回代医院“标准”费用; 13.计算各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 14.对超高消费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结果将病人分成 1208个组合。内科病例分类样本,其中内科常见病 选入一个分类节点的有 75组,选入两个分类节点有 ZI6组,选人叁个分 类节点的有 22组,共 3 13个组合;内科非常见病分成 111个细类,其中 有5个细类没有病例,16个细类没有选入节点,选入一个节点有85个组 合,选人两个节点有 187个组合,选入叁个节点有 2个节点,共有 290个 组合。内科病例形成603个组合。 外科病例分类样本,其中选入一个节点的有139个组合,两个节点的 有310个组合,H个节点的有156个组合,共形成605个组合。 利用回代样本和全部例数的实际费用与建立病例组合后的标准费用相 比,标准费用可以解释医疗消费的70%以上的费用,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 病例组合方案是可行的。同时利用IUV和ROC曲线对病例组合组合的合 理性进行了评价,病例组合组合满足同一组合内病人的临床特征及资源消 耗相似;不同组之间资源消耗有一定的差别;各组合之间病例没有重复的 分类原则,说明本研究的分组是合理的。 在病例组合方案的基础上,计算了各医院的病例组合指数,病例组合 指数使多维的变量转化成一维变量,便于评价和应用;对病例组合指数与 Z 医院总费用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本研究的病例组合方案可以解释医院总 费用的70%以上的变异,进一步说明病例组合方案是合理的。 2 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对在病例组合组合结果中发现的一些组合消费不合理的情况进行 了分析,发现本文中没有采用的年龄节点是影响这些组合消费不合理的因 素。 本文还对超高消费的患者进行了专项统计分析,讨论了该类病人的 布、特点及影响费用的因素。超高消费的患者是住院病例中特殊的一组群 体,其所占比例虽小,但其消费却很高,对其费用进行分析,将为以后超 高消费患者的补偿提供依据。控制超高消费是保证基础医疗和顺利实施医 疗保险制度的关键,有利于维持收支平衡控制缓解卫生经费。

朱宝[5]2012年在《天津市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及病例组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天津市2003~2007年参保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并对具有不同特征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决策树尝试建立天津市糖尿病患者的病例组合模型,计算线外病人比例和线外费用比例,找到控制重点,为今后制定医疗费用控制政策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尝试改变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系统,随机抽取15%,选取抽取后的数据库中诊断为糖尿病(ICD-10编码为E10与E11)的全部出院病例9347例,对其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和按患者不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利用SPSS16.0和AMOS7.0分别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路径分析模型对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利用SAS9.1进行决策树分析,构建病例组合模型,计算线外病人比例和线外费用比例等情况。结果:1.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中,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是所占比例最大的前叁位,且药品费占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对不同特征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1型糖尿病住院费用在年龄、年份、人员类别、自付比例、参保区县、医院级别、是否手术、是否输血、发生酮症、并发外周动脉性疾病和并发足病等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在年份、参保区县、医院级别、是否手术、并发心脏病、并发外周动脉性疾病、并发足病和并发高血压等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住院费用在性别、年龄、年份、人员类别、自付比例、参保区县、医院级别、是否手术、是否输血、并发症种类、发生低血糖症、并发眼病、并发肾病、并发脑病、并发神经病变、并发外周动脉性疾病、并发足病、并发高血压、并发脂代谢紊乱等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在性别、年份、人员类别、自付比例、参保区县、医院级别、是否手术、是否输血、并发症种类、发生酮症、发生低血糖症、并发肾病、并发心脏病、并发神经病变、并发外周动脉性疾病、并发足病、并发脂代谢紊乱等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医院级别、是否输血、自付比例是1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住院天数、医院级别、是否手术、并发症种类、是否输血、年份、人员类别、并发高血压、参保区县、并发脂代谢异常、并发足病、并发低血糖症以及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3.路径分析显示,1型糖尿病中,是否手术、并发足病既直接影响住院费用,也通过影响住院天数对住院费用产生间接影响。年龄、年份、参保区县、并发症种类、酮症对住院费用无直接作用,而通过住院天数间接对其产生影响。2型糖尿病中,年龄、年份、人员类别、是否手术、是否输血、医院类别、并发症种类、酮症、足病、脂代谢紊乱既直接影响住院费用,也通过影响住院天数对住院费用产生间接影响。自付比例、参保区县、低血糖、眼病、脑病对住院费用无直接作用,而通过住院天数间接对其产生影响。4.应用决策树共形成40个组合,其中1型糖尿病7个,2型糖尿病33个,采用RIV、CV、秩和检验等评价模型,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同时计算各医院的病例组合指数,结果显示各医院病例组合指数与医院总费用、例均费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病例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制定各组合的标准费用和门槛值,计算线外病人比例和线外费用比例,结果表明,1、2型糖尿病线外病人比例为3.05%和12.46%,线外费用比例为3.31%和6.22%,线外病人消耗的费用比例为10.97%和23.32%,线外病人比例与线外费用比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路径分析模型对天津市参保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仅筛选出有影响的因素,还分析出影响因素对住院费用的具体作用。此外,本文利用决策树模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病例组合分类,与以往研究相比,分组变量不仅是反映患者临床特征的变量,还包括反映患者社会特征的变量,达到了研究目的。在今后研究和实施病例组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医疗文书规范化管理、成本核算、临床诊疗常规等多方面的工作。

沈雅萍[6]2017年在《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在DRGs分组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是一种科学的病例组合方式,以DRGs为基础的医疗费用预付制和医疗质量评价系统能够有效控制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以及提高管理效率。DRGs的核心是DRGs分组器的设计,其中病例复杂程度与分组有着密切的关系。病例临床复杂(Episode Clinical Complexity,ECC)模型是一种测算病例复杂程度的方案。通过对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的研究,实现病例复杂程度的测算,对合理改进DRGs分组器,以及促进DRGs在医保支付和医疗绩效评价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探索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在DRGs分组器中的应用;探索我国病例复杂程度算法,为建立病例复杂体系提供基础;探索在我国DRGs分组器中引入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法探索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在我国DRGs分组器中的应用,以我国北京市某公立叁甲医院出院患者为例,结合模型原理,探索我国病例复杂程度的测算方法。基于测算结果,运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的决策树模型对该院"胃镜检查或治疗操作"病种病例进行统计学分组。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我国DRGs分组器是否应用模型的分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用变异系数(CV)、方差减少量(RIV)、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等统计学指标和方法对分组结果进行评价。研究内容1研究DRGs分组器和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的理论基础,明确模型在DRGs分组器的应用环节,探讨模型科学性。2基于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原理,以我国某医院"胃镜检查或治疗操作"病种为例,探索我国病例复杂程度的测算方法。3在我国DRGs分组器中应用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对案例数据进行分组,以国家版诊断相关组分组结果为比较对象,评价引入模型后的DRGs分组结果,分析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在我国DRGs分组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1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全面衡量病例的复杂程度。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给每个病例赋予一个病例临床复杂分值(ECCS),表示病例复杂程度。病例临床复杂分值(ECCS)量化了同一病种组内不同病例的资源消耗相对强度,来源于每一项诊断的复杂水平。2以我国某医院"胃镜检查或治疗操作"病种348例患者数据为例,实现病例复杂程度的测算,得到该病种内266项诊断的复杂水平值,以及所有患者的病例临床复杂分值(ECCS)。应用病例临床复杂分值(ECCS)对该病种进行分组,得到叁个DRGs细化组别。3对案例数据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学评价,叁组病例费用数据变异系数CV均小于0.51,组内同质性较好,变异较小,方差减少量RIV值为0.81,组间异质性较强,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叁组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案例分组结果与目前国家版CN-DRGs比较,应用病例临床复杂分值(ECCS)的分组结果更为合理。研究结论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合理区分患者的医疗资源消耗强度,反映病例的复杂程度。研究探索我国病例复杂程度的测算方法,验证了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的理论科学性和可行性。案例探索结果显示在我国DRGs分组器中引入该模型对DRGs分组具有改进作用。因此,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为优化我国DRGs分组流程提供了思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必要在我国的DRGs分组器中全面引入该模型,提升DRGs分组效能,促进DRGs在卫生管理领域的发展。

张玉海[7]2001年在《医院门诊病人病例组合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增长迅速,医疗费用的年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时期的财政收入增长率。与此同时,现行的对医疗机构的费用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在迅猛增长的医疗费用中,门诊费用的比重越来越大,95-97年全国门诊总费用分别为397.07亿元,481.85亿元,569.16亿元,占当年总医疗费用的48.13%,47.68%,47.93%。 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控制,但其增长速度仍然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矛盾逐步突出。因此,在医疗保险制度下,如何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合理的费用补偿就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方面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医疗保险制度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要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使病人得到充分及时的治疗。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对门诊费用的补偿方式是按项目付费,即根据门诊量乘以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得到对医院补偿的总费用。按项目付费一方面体现了“多劳多得”,有利于医院竟争,操作比较方便,但这种方法同时也暴露了严重的弊端,主要是容易刺激需求,诱发提供方过度消费,造成卫生资源浪费。 病例组合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医疗产出测量单位,广泛的应用于卫生政策、医疗管理以及卫生经济领域,尤其是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费用补偿。 由于门诊费用的过度上涨,近年来国外的病例组合研究纷纷转向门诊、 硕士卑位论又社区、家庭护理、精神疾病、康复医疗等领域。美国的门诊病人的病例组合系统APGS已经成为老年医疗保险中门诊部分的付费基础。 本研究首先对我国目前门诊费用的现状进行了统计描述及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方法筛选了影响门诊费用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就诊费用的因素主要有病人的年龄、性别、就诊科室、初复诊标志、门诊类型等。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动交互检验法----AID法偿试建立了一套我国的门诊病人分组方案。 由于门诊病人就诊费用的主要驱动是较大型的治疗或检查,门诊病人病例组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常规的、费用不昂贵的治疗或检查项目直接包含在病例组合中,而那些不常做的、较昂贵的治疗或检查项目做为单独的病例组合额外付费。这样既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控制医疗费用,同时又可以对医疗机构进行比较精确的费用补偿,减小医疗机构的风险。基于这一思想,首先将门诊病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ICD-9诊断编码的内科就诊,另一部分是只进行了显着的治疗或检查项目的就诊,用ICD-9(M编码表示。 对于 16075例内科就诊病人按首要诊断分为 17个主要分类,然后再按临床特征和门诊费用的相似性再细分为56个细类。在此基础上,疾病类型、医学专科、病人年龄、性别、是否初诊、就诊类型等变量用来形成病例组合。 对于只进行治疗或检查项目的3530例病人,按手术或操作编码ICD-9.CM分为7个主分类,再按分类变量分为16细类。它的主要的分类变量是设备类型,另外还有实验室部门、检查部位、对照媒介、复杂程度等。 本次分组实验共形成内科就诊73个病例组合,费用显着的治疗或检查项目16个组合。经统计检验说明该方法可行,组合结果较为理想。 本文同时探讨了在我国开展门诊病人病例组合的可行性,提出由于我国目前医院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以及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完整的门诊病人数据库等原因,目前还不具备开展大规模的门诊病人病例组合研究的条件,但是通过我军比较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和手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小规模探索性研究的条件。本文同时提出建立我国门诊病人病例组合方案的条件:首先要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加大研究投入:其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完整的门诊病人数据库。同时还要加强疾病编码的制定工作。 高费用病例虽然只占到总病例数的4.31%,但其费用却占总就诊费用的 亚互 1 硕士字位论X46石2%。因此,本文对就诊费用超过 1000元的高费用病例进行了专项统计分析,讨论了造成高就诊费用的原因及其构成,并提出了控制高费用病例的建议。 本研究的着手点在于方法学上的研究,以期为以后形成我国的门诊病人病例组合方案,保证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一点借鉴。同时,为我军医疗费用的拨付制度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耿珊珊[8]2012年在《基于病种管理的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初步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医院床位的利用是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与住院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正确地分析床位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床位的利用率,对医院管理和资源合理分配有着的积极意义。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的评价模型,能够为综合医院医院床位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改进提供指导与依据,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解决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通过借鉴欧美国家DRGs的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以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分析当前床位利用评价模型的利弊之后,利用前沿的统计与评价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病种管理的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模型,为科学有效的床位利用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医疗机构床位利用评价的相关文献与政策资料;以北京为样本调查地区,运用二手资料收集法收集调研医院的机构概况、全年住院病人病历首页信息等床位利用相关的资料与数据;结合DGRs理念,运用信息理论计算病例组合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专家意见,筛选床位评价指标;根据评价需要选择DEA模型,构建基于病种质量管理的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评价模型的初步模型。结果与分析1.基于病种管理的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评价效率模型的理论分析在国内,主要选取床位利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床位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运用归一法、秩和比法、床位利用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等对床位利用进行评价;国外的研究使用的模型也更为复杂与成熟,主要有床位利用仿真模型、床位能力模型、数据包络模型等。除了常见床位相关的指标外,还会涉及到病人病情、诊断学相关指标等涉及患者个体的病情差异等指标。2.床位利用评价模型中病例组合指数的计算利用北京17家综合医院2010年完整的住院病人病历首页信息,共计509955条数据记录,根据数据量与专家意见,依据DRGs理念,将数据按照ICD大类分为78组,采用信息理论,计算出各个医院的病例组合指数。3.基于病种管理的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筛选利用北京17家综合医院2010年调研数据,结合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降维与归类,筛选适用于床位利用评价模型中的指标。最终得到投入指标为:住院总费用、医生人数、实际开放床位数、每床职工标化值;产出指标为:治愈率、出院人数、年实际占用总床日、平均住院日标化值。4.基于病种管理的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评价模型的初步构建在文献分析与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评价的实际需要,选取DEA模型中的CCR模型与BCC模型,利用计算好的病例组合指数和筛选出的指标,构建出初步的基于病种管理的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评价模型。讨论与建议1讨论在病例组合指数的运用,减少了数据的维度,把大量的信息融进一个单一的指数里,对评价指标中涉及病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进行调整,使得评价更加精准;在指标的筛选中,统计学方法为主,再结合专业背景与评价需求,使选的指标更具综合性与科学性;DEA模型选取中,采用CCR模型与BCC模型相结合,得到的结果更具全面性与指导意义。2建议病例组合指数的测算中,要依据数据的规模选取适宜的分组方法,并且严格控制数据的质量;指标选取中,要正确把握评价的侧重点,结合前沿的统计学方法,选取过程尽量客观;在后续研究中,建议增加案例研究,扩展评价体系。

阎玉霞, 徐勇勇[9]2007年在《利用“小样本”对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法及分类变量的探讨》文中认为我国住院费用不断增长,人们已不堪重负,如何控制医疗费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发明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法(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用于控制医疗费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种新的付款制度(PPS制度)[1]。为了控制我国医疗费用

高晓凤[10]2004年在《卒中病人住院费用的病例组合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继国外采用DRGs对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取得一定成效以来,我国的病种费用控制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以病种为主导因素,参照病种相关因素,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DRGs预付款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有效的医疗产出测量单位,病例组合是否能解释大部分住院费用?目前国内针对它对住院费用的解释效果的定量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采用决策树模型形成我国卒中住院病人病例组合,评价病例组合对我国卒中病人的住院费用的解释效果,为有效控制卒中病人住院费用以及在我国医疗改革中推行DRGs付费方式的实施提供统计学参考依据。该项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决策树模型得到卒中病人病例组合的分类结点是手术、有无一级护理或特护及有无医院感染,针对我国第叁方付费或医疗机构,本次研究建立的病例组合方案较为合理可行。 2.多元回归模型表明,针对卒中病人,建立的病例组合方案只能解释17%的住院费用,将其他因素尤其是住院天数的引入,可以大大改善对住院费用的解释效果,提示我们针对卒中病人是否有必要让其作为分类结点参与形成卒中病人病例组合,在增加不多病例组合组数的基础上,大大改善对卒中病人的解释效果,还是有待探讨与研究的重庆医科大学硕十学位论文问题。 3.本次研究还筛选出对卒中病人住院费用的较优病例组合递归模型,该模型也表明,针对卒中病人,病例组合对住院费用的效应低于住院天数对住院费用的效应,同时还揭示了各DRG组及其他指标对住院费用影响的层次关系,回归模型更适合预测,递归模型则更适合解释。

参考文献:

[1]. 基于粗糙集与分类回归树的“病例组合”分类研究[D]. 李清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2]. 云南省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DRGs组合方式研究[D]. 蔡乐. 昆明医学院. 2003

[3]. 深圳市住院病人的病例组合研究[D]. 靳淑雁. 四川大学. 2007

[4]. 住院病人“病例组合”统计分类方法研究[D]. 阎玉霞. 第四军医大学. 2001

[5]. 天津市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及病例组合研究[D]. 朱宝.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6]. 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在DRGs分组器中的应用[D]. 沈雅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7]. 医院门诊病人病例组合方法的研究[D]. 张玉海. 第四军医大学. 2001

[8]. 基于病种管理的城市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初步构建研究[D]. 耿珊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9]. 利用“小样本”对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法及分类变量的探讨[J]. 阎玉霞, 徐勇勇. 中国卫生统计. 2007

[10]. 卒中病人住院费用的病例组合模型研究[D]. 高晓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04

标签:;  ;  ;  

住院病人“病例组合”统计分类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