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尚”概论_时尚论文

“青年时尚”概论_时尚论文

“青年时尚”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论文,时尚论文,论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青年时尚”的界定

“时尚”一词,可拆解为“时期”和“风尚”,从词语的层面可解释为“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377、1144页)。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时尚,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时尚”有两个限定:一是现代社会的时尚,二是青年的时尚。

现代社会的时尚,是大众化的、流行的、商业化的,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商业文化密切相关,由此它也往往是跨国度、跨地域、甚至跨人群的。

青年的时尚,或曰“青年时尚”,是现代社会时尚的主角、代表和先锋,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时尚,因此它又与青年流行文化密切相关。国内青年研究界,对“青年时尚”的研究可谓寥寥无几。就笔者看到的文献,最早从理论层面上专题探讨过“青年时尚”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徐飞先生。他在1992年第4期的《中国青年研究》上发表《论青年时尚》一文,将“青年时尚”界定为“某一段时期里青年中较为普遍流行的某种非常规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心理现象,它是青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定义有可取之处,也有其不足:

(1)“青年时尚”是在一段时期中流行的,具有时间性和阶段性,指出了其流行文化的特征。但现代社会中的不少“青年时尚”现象很难说是在青年中“普遍流行的”,也就是说它往往不是“大众化”的,而是相对“小众化”的,是一部分青年的风尚对他人、社会及其文化的影响过程。

(2)“青年时尚”是一种行为模式和社会心理现象,思考的方向是对的。但“时尚”(fashion)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王晓华博士认为,它更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从发型、服装、语言、姿态、职业等各个方面规定着人的生活是否合乎潮流(in fashion)(见《时尚与大众传媒的怪圈》,《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第3期);它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而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曰“社会文化的表征”,其背后反映出的才是某种社会心态、心理和观念。

(3)“青年时尚”是青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非常规”的,指出了其“亚文化”和“反文化”的一面。但当今的“青年时尚”往往是同社会的主流文化互动的,特别是常常与大众的、商业的流行文化混搅在一起,甚至成为其主体和代表。因此,仅从青年文化理论的视角界定“青年时尚”,恐怕还难以说清其复杂性。

总之,究竟如何界定“青年时尚”,它有哪些特征,还有待深入思考和研究。对此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从陆玉林博士的文章《青年流行文化:一种互动分析中的界定》中(《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1期),受到不少启发。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青年时尚”的分类

具有现代社会色彩的“青年时尚”现象在我国的大量涌现,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从1990-2003年,年轻人的或与年轻人有关的社会时尚现象纷繁叠出、花样翻新。

在《青年时尚的足迹(1990-2003)》一文中(见后文),作者共收集、描述、点评了近13年来的95个“现象”。其中有些可能不能算作“青年时尚”,甚至不能算作“时尚”,这与事先的界定不清有关。但我们的出发点是:在“青年时尚”的内涵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可暂时扩大它的外延,将与青年有关的社会时尚现象尽可能地梳理一遍,并囊括进来,为今后的进一步甄别与研究留下空间和余地。我们认为,这一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

综观这95个现象,不难看出,“青年时尚”的具体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徐飞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将“青年时尚”分为四类:(1)消费时尚;(2)文化时尚;(3)政治时尚;(4)道德时尚。对此均可以在后面的文章中找到充分、精彩的例证。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些更具青年特点的类型,如“语言时尚”——大量的时髦的青少年流行语和口头禅;“科技时尚”——“电子宠物”、“上网”、“QQ”、“电子游戏”、“手机短信”、“跳舞机”等等。

关于“青年时尚”的特点

细微考察13年来我国“青年时尚”现象的流变,应该说下文中95个生动的个案,佐证了我们2002年开展的“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研究”的有关结论。

我们认为,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具有六个特点(见田方萌、杨长征:《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2期):(1)技术特点——大量青少年的时尚现象,正是依托网络、电脑、手机等高技术产品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2)阶层特点——有不少时尚现象是“小资”、“新人类”、“小众化”圈子之亚文化的产物;(3)跨地域特点(跨国度、跨地区)——欧美国家和港台地区依然是中国内地青少年时尚的最重要的策源地与输出地;(4)产业化特点——针对青少年的时尚文化的日趋产业化,以及产业间的相互渗透;(5)心理特点——时尚现象的背后,隐现的是青少年追逐时髦与新潮、“不愿长大”、“怀旧”、从众等复杂的心态;(6)意识形态特点——时尚的背后还反映出当代青年思潮的多元化,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左派”思想,以及“犬儒主义”的人生态度等。

除此之外,近年来的有些时尚现象还呈现出“无性别”或曰“模糊性别”的特点,如部分女孩的“男性化”、男孩的“女性化”,好像故意要享受“性别倒错”似的,并认为这很“时髦”、很“酷”。这一特点和趋势,是一个很有意味的“青年时尚”的研究话题。

关于“青年时尚”的动因

近13年来,“青年时尚”的兴盛,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的兴起、商业社会的初具规模、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更与自主、维新、享乐、务实的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崛起一脉相承。

就其中的要点来说,大众文化及其穿针引线的大众传媒,对“青年时尚”的形成、发展、传播和互动,具有最为直接的动因。

对“大众文化”的一种解释是: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对此,有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大众文化开始在中国不动声色地发展,时至今日,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中谁也无法低估其影响的重要现象;甚至可以这样说,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化具有一定的左右作用(见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而王晓华博士说,大众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就是时尚的时代(见前注)。

“大众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商家制造时尚,并通过传媒吸引大众消费的文化。由此也可以说,时尚从策划、设计、制造、加工到宣传、推销,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商家为了商业利润,而着力推动时尚的更新;时尚的更新率越快,商家就越是开心(见葛红兵:《时尚之瓮与文化漫游者》,《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4期)。

青少年是社会时尚的重要消费群体,自然逃不过商家的“慧眼”,成为其捕捉的“猎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所谓的“青年时尚”,正是商家制造的,是通过大众传媒制造的,是大众文化的商业运作的产物,不过以青少年为其主要消费群体和受众群体罢了。这类时尚现象在13年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可谓比比皆是。

商家利用青少年的文化消费需求,制造了种种“时尚”,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青少年也在主动影响着社会、大众、商业的文化走向。正如陆玉林博士所说,青年在消费商家生产的物品和各种文本时,会重新赋予其意义;(他们)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消耗和享受,而是体现为一种积极的、赋予意义的过程,并由此与“大众文化”相区别(见前注)。青年有时还会以“亚文化”、“反文化”的形态,创造自己的“时尚”,以向社会表达“青春期”特有的一种姿态。而这些主动的方面,才正是“青年时尚”的深意及其研究的价值所在。

关于“青年时尚”的研究

现代社会的青年日趋时尚化,“青年时尚”已经成为现代青年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时尚”的兴起,使当代青少年在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正像有的研究者指出的:“在90年代,青年与社会的关系在悄悄地发生着一些革命性的变化:青年的文化表达正在逐渐走出边缘化,并对社会的中心话语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甚至成为社会中心话语的一部分。”(见田科武:《青年文化表达:从边缘走向中心》,《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第6期)

捕捉、观察、了解、认识“青年时尚”现象,进而破解青年的“文化之谜”、“成长之谜”,是青年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研究“青年时尚”的前提,首先是要搞清楚在当代中国青少年中,都出现了哪些具体的时尚现象,进而梳理线索、整体把握,否则就很可能成为“瞎子摸象”。这也正是我们组织这期专题——“青年时尚的足迹(1990-2003)”的用意所在。

另一方面,基础性的工作还包括收集、消化前人有关的研究文献和成果,以使我们了解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未解决,还会有哪些新的问题,以便我们更加有的放矢地继续开展有价值的研究。应该说在这两方面,我们的青年研究界是做得不够的。

“青年时尚”研究是“青年流行文化”研究的一个角度、一个方面,是对“青年流行文化”研究的一种深化。“时尚”与“流行”在词语层面上的含义是相似的,但“时尚”与“流行文化”有联系,更有重要的区别。我们认为,“时尚”具有前卫性、区别性和消费性的特征,这是大范围的流行文化所不具备的(见田方萌、杨长征:《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2期)。因此,“青年流行文化”研究不能等同于“青年时尚”研究。

研究“青年时尚”会涉及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文化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行为科学、大众传播学、民俗学等等。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不同学科的学者和研究者参与进来,以丰富和发展我国还比较落后的青年文化研究,为推进先进文化的建设、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一点力量。

标签:;  ;  ;  

“青年时尚”概论_时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