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_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环节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提倡的是文章整体结构的完美和谐。无论是七年级还是九年级,对每一次作文的要求都是从布局谋篇到选材再到语言都尽善尽美,从理论上说,无可厚非,但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刚从字、词、句等大量训练中逐渐走向对文章整体有浅显认识的初中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一个吸收、消化过程。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每次训练也都应有一个重点。人为地超越这一过程进行“拔高”,反而会使学生的细节处理能力得不到巩固,产生对文章总体表达把握的模糊,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作方面重视的是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融合。这主要体现在第四学段的要求中:“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传统的作文课堂显然很难将写作过程呈现出来,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也无法在课堂中体现。

      鉴于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太原市小店区“初中语文有效设计和使用学案的方法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组(课题编号:GH—12023)思考:能否以学案为依托,像阅读教学一样,在构建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我们完成了学案型初中作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建构。

      一、学案型初中作文“六环节”课堂模式解读

      学案型初中作文“六环节”课堂模式即“暴露问题——问题诊断——方法导引——自我修改——达标训练——应用实践”。

      学案型:即作文课堂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引下,设计实用有效的作文课堂学案,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占有材料,明确写作的思路,经历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的过程,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暴露问题:即学生暴露问题。在写作指导前不做任何暗示,根据作文训练的目标,放手让学生写片段,暴露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妙笔绘心理》作文教学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恰当运用心理描写增加文章感染力,课上先让学生写一个考试失败后等待老师发卷的心理活动,在不做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习作会真实地暴露他们的问题,为下面的指导环节做铺垫。学生有了需要教师指导的欲望,这时给他方法,最容易接受。

      问题诊断:即在交流互评中诊断问题。在学生写作片段时,教师要不断巡视,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学生交流前诊断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行为,提高点评的有效性,对症下药。在学生交流互评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

      方法导引:即在学生交流互评的基础上,师生共同针对问题从教材中或材料中提炼、总结方法。

      自我修改:即学生经历一个自我修改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具体应用对于提高习作感染力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达标训练:即教师紧扣训练目标,另出一个相关的作文训练题目,学生当堂达标。

      应用实践:即方法转化能力的实践训练。单项的作文训练需要在整篇的作文习作中加以实践,才能真正将方法转化为能力,达成训练目标。

      二、学案型初中作文“六环节”课堂模式实践

      学案型初中作文“六环节”作文教学模式构建让我们的作文课有模可依,减少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笔者运用该模式设计学案并上了一节七年级“妙笔绘心理”的作文指导课。(该学案荣获山西省三优工程评选一等奖)

      学案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该课例运用“暴露问题——问题诊断——方法导引——自我修改——达标训练——应用实践”六环节作文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标理念,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暴露问题”作为第一步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有效解决“学生会的一直讲,学生需要的没有讲”的问题;“问题诊断”“方法导引”这两个环节都是教师针对第一个环节中学生呈现的问题所做的相应的指导,运用苏教版教材中《社戏》一文中的心理描写作为范例,让学生分析、总结心理描写的方法,为学生写作服务,针对性强;“自我修改”环节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提纲的修改,完成了“怎么写”的构思过程,或是完成片段的修改,为学生的整体写作打下基础;“达标训练”环节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当堂达标,强化训练目标;“应用实践”环节将方法转化为能力,专项训练之后,布置一篇《我错了》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合理运用心理描写,这样既使作文训练有目标,又使作文讲评有主题,学生也具有了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依据。

      同时,用学案的形式呈现,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利于教师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并且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教学过程,进行案例研究,撰写作文教学的论文,不断补充、修改、提升学案设计的有效性。学案“导学策略”是教师使用学案的提示。一份相同的学案,由于教师使用的方式与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因此,学案“导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在课前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地运用学案,从而产生较好的课堂效果。当然,发到学生手里的学案上是不呈现学案“导学策略”的。

      课堂实践表明,这节使用学案的作文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时间限制,可操作性强,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学生的明确要求,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学、练结合,学生学有所获,目标达成效果好。

      三、问题与思考

      虽然在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学案型初中作文“六环节”教学模式应用实践还不够广泛,能否适用于全部的作文教学课型,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研究。

      作文教学的研究虽然见效慢,但理应受到应有的关注,我们有责任引领区域内的语文教师参与作文教学研究,让更多的学生愿写作文,会写作文,用真心触摸文字,用文字流淌真情。实践与研究,我们将一如既往!

标签:;  ;  ;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_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