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需求的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论文_汤露露

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0042

摘要: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虽然经济总量得到了非常大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近些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环境咨询服务的需求也愈来愈大,所以,培养高素养的环境咨询服务类人才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对基于产业需求的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展开了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需求;工程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出来

在中国环境污染是严重的问题。环境咨询服务产业是环境类专业者来说是重要的培养方向。但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和企业招聘合适人才困难的矛盾不断突出,这凸显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在传统人才培养方面,课程设计的动向、教育内容和产业需求联系不紧密,导致我国环境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环节中竞争力不足,无法满足环境咨询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高校应该结合环境咨询服务行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大学生就业,才能够推动我国环境咨询服务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环境咨询服务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环境咨询服务业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规模小。中国本国的咨询公司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本身就受到资金、人才、技术、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公司规模及对国际咨询项目的经验远无法与国际大型咨询公司相媲美。而面对中国环境咨询服务业的广阔市场,很多大型国际咨询公司均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设立了分部,成为了中国本国咨询公司强大的竞争对手。据统计,2011-2017年在中国执行的绝大多数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咨询服务项目都被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分部所垄断。

二是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业态。活跃在中国环境咨询服务行业市场中的中国本土咨询公司往往是新成立的公司,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国际咨询服务行业独立的产业业态,无法与拥有几十年咨询经验的国际大型咨询公司同日而语。加之政府对于咨询行业的扶持政策有限,大多数中国的咨询公司仍需要依托于工程技术类服务才能得以长期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重心也有所偏移。

1.2 环境咨询服务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环境咨询服务业务对人才队伍要求较高。虽然近年来中国人才的外语水平大幅提高,但很多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仍相对一般,尤其拥有国际视野、掌握一定国际规则的海外留学专业人才相对欠缺。很多专业人才对环境咨询服务业了解甚少,很少主动选择加入到环境咨询服务的行业之中。环境咨询服务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其平台与传统环境工程技术平台相比相对较窄,导致人才流动性较大,这对中国本国咨询公司来说,造成了“选人难、用人难、留人更难”的问题。而如若中国环境咨询服务业想要“走出去”,则势必需要更多的专业和外语能力都具备的综合型人才。

二是环境服务业务的运作模式要求不同。环境咨询服务业的运作模式不同于其他行业,其运作的时间长,规则多。一般环境咨询服务业的项目服务周期都在几年甚至更长,涉及的专家及领域也是方方面面,这就对咨询公司的能力及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的咨询公司与国际大型咨询公司相比这方面尚有欠缺,因此竞争力有限,市场攻坚战难上加难。

二、环境咨询服务业人才需求调查及人才培养对策

为了使得研究更有针对性,本文对环境咨询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能力要求、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然后针对调查结果,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人才培养的建议。

2.1 完善课程体系,满足岗位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环境咨询服务的企业经营范围82.76 %为环评,65.52 %为应急预案编制,55.17 %为环保顾问,部分为清洁生产、环境监理、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职业健康卫生评价,还有55.17 %的企业有开展环保治理工程咨询、环保咨询服务手续办理、海域使用论证等。

所以,在环境咨询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不但应该包含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课程,同时也需要涉及到环境应急、排污、方案咨询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一些环境咨询类讲座,邀请行业专家来为学生分析当前环境咨询的发展形势,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2.2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能够得知,76.47 %的毕业生认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没有接触到现实,70.59 %的毕业生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他们较弱的实用能力,甚至毕业生认为就业意识还存在较弱的问题,在专业质量方面,优良录取单位对招聘人员的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97.06 %的企业应聘人员必须熟练使用办公软件,91.18%的企业必须能够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79.41%的企业认为应聘人员需要能够熟练使用环境评估预测软件。

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该从教授模式开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理论教育中,使用实际的环境服务事例和政府环境管理事例,选择综合、启发、对话、实践的事例,整理、完善环境咨询服务理论课程的教授内容,根据实践案例,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相关理论的能力。另外,首先要注意生产和教育的整合,把教育和环境咨询服务项目整合起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常用办公软件以及环境咨询行业常用软件的教学,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2.3 多渠道开展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依据调查结果我们能够得知,环境咨询服务行业认可学校企业合作模式,同时校企合作模式对于环境咨询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很显著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合作的作用,加强企业的合作,从人才培养、学生练习、教科书开发、技术研究、教师交换等方面加强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的实践、就业、创业提供一个平台,促进题目专业的成长。

2.4 构建环境咨询服务业与人才培养对接及联动机制,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环保政策更新速度快、环境咨询服务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的变化,因此有必要从人才对接、项目对接两个方面,岗位需求、职业能力需求等多个角度建立一个环境咨询服务业与人才培养的对接及联动机制,见图1。

  

图1 环境咨询服务业与人才培养的对接及联动机制

(1)人才对接。依据岗位和职位需求为人才提供环境咨询服务,应在不断完善环境咨询服务流程系统,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对应的教育体系应,完成企业和机构双向服务。(2)项目对接。根据环境咨询服务产业项目的要求,我们将完善教育体系,实施科研服务,加强科研服务教师的能力,巩固科研项目的含义和指导优势,深入贯彻产业教育与教育的融合。(3)联动反馈。要依靠构筑平台,结合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和就业动态变化来优化人才培训模式,确保人才培训质量的稳定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最近几年,我国环保政策变化速度非常快,随着环境咨询服务产业的强劲发展,传统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环境咨询实际岗位对人才培养的严格要求。根据产业的要求,以培养环境咨询服务中的人才为目标,从课程设置、教育模式、学校企业合作等方面培养人才,建立环境咨询服务产业与市场之间的对接和链接机构的人才培养。解决产业需求隔绝的问题,有效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其中,环境咨询服务产业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对接、连锁不仅能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还能成为其他方向性和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最优化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燕云,黄华斌,廖丹,et al. 基于产业需求的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J]. 广东化工,2017(18).

[2]张昱婷. 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224-225.

[3]潘超. 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策略思考[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No.198(06):17-18.

论文作者:汤露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基于产业需求的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论文_汤露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