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马建成论文_马建成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马建成论文_马建成

摘 要:工民建结构作为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相互融合发展的建筑工程形式,一旦工程结构出现裂缝时,就会威胁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影响到工民建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筑物出现裂缝时会影响到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当自然灾害或地震出现时,后果不堪设想。工民建行业裂缝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可能来自施工环节,由施工工艺或施工材料引起,也可能来自使用环节,超出结构的承载限度。文中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控制

1工民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本标段1栋B座地下室及1~16层部分剪力墙结构墙体出现的混凝土裂缝,我部于2014年7月1日下午在现场项目部组织了专家论证,就本标段剪力墙裂缝处理事宜进行了相关咨询;根据现场情况,裂缝宽度在0.1mm~0.3mm左右,属于混凝土温度裂缝,不影响工民建结构安全。为保证各房间的以后正常使用功能,专家组建议待1栋B座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荷载增加完成、工民建沉降基本稳定、剪力墙墙身混凝土等级实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局部裂纹进行修复即可。目前B座已封顶断水,砖砌体作业已经施工至屋面部分,抹灰作业随后进行,根据要求,我方在抹灰隐蔽前对开裂的剪力墙进行修复,特此处理措施。结合本次裂缝产生的原因,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施工因素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从开始浇筑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凝结之后一系列的养护,其过程也大大影响着裂缝问题。例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的进行覆盖工序的处理,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浇筑的过程中没有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进行充分的振捣,使得混凝土骨料布料完成后产生离析现象;没有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养护时间不足、强度不够;部分工程存在高强度的周转周期,在混凝土还没达到拆模条件时进行拆模、吊装重物、构件的随意堆放,这些都会导致楼板的开裂从而产生裂缝。

1.2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在实际的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温度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干扰,经实践表明,当外界温度处于非常低的状态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就会和内部温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加剧了墙体出现裂缝的发生概率,使该工程时间使用时间不断减少。之所以会出现墙体的裂缝,主要还是由于在施工时,混凝土内外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加剧了墙体裂缝的发生概率,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升。此外,由于受温度的影响,民建工程地下室出现的裂缝宽度大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夏天的温度较高,出现的裂缝就比较窄;而冬天的温度较低,出现的裂缝就会比较宽。

1.3混凝土收缩作用

在该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材料就是水泥,通过砂石混凝土以及骨料等进行拌和,然后浇筑成型。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其中的水泥材料因为水蒸发而受到压力作用,致使混凝土结构发生收缩的现象,从而导致在干燥收缩过程中混凝土由于受到的内部拉力过大而发生表面开裂现象,不利于工民建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实际的拌和过程中,如果水灰比较大,水泥的强度也比较高;骨料较少、外部环境的温度相对较高、表面失水严重等也会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加剧了地下室出现裂缝的概率。

2工民建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具体方法

2.1加强施工原料的控制

在应用混凝土的时候,内部材料的质量对工程项目的影响非常大。为此,工作人员理应首选低热混凝土,以此将硬化的概率降至最低,防止裂缝出现。而在进行水泥类型选择的时候,可以尝试选用硅酸盐水泥,并依靠规模分析的方式,做好搅拌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理应保证水泥的整体含量维持在280g/m3上下。

而在进行混凝土用水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用自来水,以防水液内部的杂质过多,从而对混凝土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在选择碎石的时候,还需要将和易性问题考虑进来,通过相关实验,检验其在完成压碎之后的强度,从而确定其具体等级。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还需要选择一些空隙相对较小的碎石,以此提升施工工作的整体效果。最后,在料场内部,经常会有各类批次存在差异的沙土。所以在进行选择的时候,理应对于每一类批次认真检查,以此确保其整体质量。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选择无泥块或者泥块相对偏少的区域。但凡含泥量过高,自然会对混凝土整体强度造成影响。为此,施工人员可以尝试将粗沙和细沙混合在一起,以此确保沙土等级得到提高。

2.2加强结构施工过程控制

在开展施工工作的时候,阶段施工控制同样能够起到裂缝控制的效果。为此,首要工作便是进行搅拌和实验。基于建筑物结构原有的特点,并将方案自身的特点考虑进来,以此逐步确定具体配比。通常来说,应当优先选择稳定性较高且强度较大的混凝土。由于水灰比同样会对混凝土搅拌造成影响,所以在开展拌和施工的时候,理应针对石料原有的含水量以及沙土的含水量展开深入分析,并依次予以调整,以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预期。在具体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参照混合配比实验的要求进行处理。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对于具体施工标准进行明确,从而能够对碾压工作的全部流程展开详细分析,并确定最终压实标准版,确保混凝土自身的厚度可以达到规定水平。除此之外,在开展入模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对具体入模的温度展开合理控制,防止会有温差过大,从而造成干缩问题出现。基于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可以了解,一般入模的实际温度不能够超过28.1度。然而由于施工工作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整体组成模式非常复杂,因此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所以,施工人员便需要参照空气温度展开计算。如果有偏差情况产生,则需要逐步降低水温以及碎石温度。之后再参照具体测温点的布设情况,对中心位置、边缘位置以及中心边缘位置的温度变化状况予以深入分析,进而确保温度的控制效果能够达到预期。

2.3加强施工维护管理

针对所有可能造成裂缝出现的基础因素,可以在施工环境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首要工作便是通过浇筑楼板的方式,对其厚度进行合理控制,结合纤维混凝土应用的情况,以此增强楼板原本抗拉伸的水平。其次则是需要对温差展开控制,以防出现结构变形的问题,同时还要在外部位置设置保温材料。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在女儿墙以及保温层之间设置隔离层,具体长度在12到16cm范围之间。所有隔离层应用的材料主要为聚乙烯胶泥以及防水油膏等。如此一来,女儿墙本身的抗裂水平必然会得到全面提高。最后则是在进行电线铺设的时候,还需要确保PVC线管的实际受力和楼板本身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同时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不能低于41cm,以此可以将楼板产生裂缝的概率降至最低。不仅如此,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参照相关原则,合理设置隔离缝,以此防止会有开裂情况产生。

3结束语

总之,工民建结构的裂缝问题严重限制了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建筑施工企业应意识到材料、温度与工艺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与环境,开展有效的施工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工民建结构的稳定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工民建结构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玉东,李雪琴,张子玉.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江西建材,2018(1):63+65.

[2]郭宁,陈兆宇.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智能城市,2018(5):117~118.

[3]刘晨晨,张子涵,张晓丽.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8(28):25~35.

论文作者:马建成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 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马建成论文_马建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