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论文_陈平

邵阳市宝庆精神病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究利培酮和氯丙嗪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治疗效果,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有效率93.3%,显效率86.67%,氯丙嗪有效率90%,显效率83.3%。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利培酮不良反应少于氯丙嗪。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丙嗪相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利培酮;氯丙嗪;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大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幻觉妄想、淡漠退缩、认知功能损害等,致残率高,疾病负担沉重【1】。目前通过对患者进行强制性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延缓患者病情【2】。有鉴于此,特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利培酮和氯丙嗪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文选取于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2)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分数值.不低于60分。(3)患者及患者家属已同意认可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首次病发时,未服用过任何抗精神病类药物,同时患者年龄在18-63岁之间,患病时间在4-60个月之间,依据常规临床检测,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胸片等检测结果均正常。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脑部疾病或存在药物依赖性。(2)存在药物过敏史(3)孕期或哺乳期妇女。符合条件的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利培酮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9-62岁,平均(35.6±13.9)岁,病程5-58个月,平均(32.31±16.52)个月。氯丙嗪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1岁,平均(35.3±14.1)岁,病程5-59个月,平均(31.98.13±16.49)个月。两组以上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服用方法 利培酮(商品名:卓夫,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808)起始剂量为2mg/d,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6mg/d,氯丙嗪(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21862)初始给药剂量为200mg/天,按照患者个人情况不同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最大给药剂量不超过600mg/天,以3周为一个疗程,本次研究共2个疗程。在本次研究期间,患者停用其他抗精神疾病药物,当患者出现失眠,可酌情使用艾司唑仑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当患者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时,可使用苯海索或普奈洛尔等有针对性药物对患者病症进行酌情治疗。

1.2.2 疗效评定 本次研究中,通过使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PANSS)【4】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5】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定,评定时间为: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的周末,同时对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相关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判定疗效方法为:PANSS减分率。当其小于75%但不低于50%时视为显著进步,大于25%但小于50%时视为好准,小于25%时视为无效。

PANSS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数-第6周末总分数)/(治疗前总分数-30分)×100%。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0软件系统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利培酮组痊愈16例,显著进步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显效率86.67%,氯丙嗪组痊愈15例,显著进步10例,好转2例,无效3例,有效率90%,显效率83.33%,两组有效病例比较,前者有效18例,后者有效17例,经卡方检验,卡方值为0.009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两组PANSS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两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阳性、阴性症状以及其精神病理症状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对比治疗2周与治疗前PANSS总分发现:利培酮组t值为13.76(P<0.05),而氯丙嗪组t值为13.6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经t检验,其t值为0.46,。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周总分,经t检验,t值0.56,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n,x±s)

2.3 对比两组患者安全性(如表2所示),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表3所示)。

表2.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x±s)

注:与氯丙嗪组比较,P<0.05。

3.讨论

当前临床医学中针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依旧以药物治疗为主,其药物选取主要为典型或非典型性抗精神疾病药物。常见药物为:利培酮,是5-羟色胺、多巴胺平衡拮抗剂(SDA),可阻断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阻断5-HT2A受体治疗阴性症状,阻断5-HT2A受体与阻断D2受体之比为25:1,使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减小[6]。利培酮用于阳性及阴性症状及其伴发的情感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不错的效果【7】。

本研究以利培酮治疗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氯丙嗪进行治疗,疗效评定采用PANSS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在等量治疗剂量情况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总分显著少于治疗前PANSS总分。用药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下降明显,P<0.05,证明两种药物药性已得到发挥。对比两种患者治疗后第4、6周的两组的PANS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下降效果更为明显,成功证明了两种药物针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从疗效评估结果来看,利培酮有效率93.3%,显效率86.67%,氯丙嗪有效率90%,显效率83.3%。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表明疗效相当。在副反应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56.7%,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没有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如嗜睡、乏力少,心电图异常少见,安全性、耐受性好,。提示利培酮相对安全,可选择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陆林.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30.

[2]郗翠英.氨磺比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246-247.

[3]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张道龙等译.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 30.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21.

[6]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52

[7]韩勇.氨磺比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2):88-89.(

论文作者:陈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论文_陈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