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演化观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_拉马克论文

企业演化观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_拉马克论文

企业演化观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基础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开放、复杂,如何动态适应和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战略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战略管理领域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借鉴自然演化思想、采用生物学隐喻和类比研究企业发展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形成了企业演化观①。虽然目前该理论本身不甚成熟,有关思想尚显纷杂凌乱、未成体系,研究视角与结论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给人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但实际上他们遵循着基本相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为此,本文对这些基础与假设进行阐述与说明,尝试为目前庞杂的企业演化思想整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研究平台,以利于企业演化领域的研究与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演化观的理论基础

1.生态学基础

企业演化观的理论基础首先来自于达尔文的生物演化理论。达尔文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变异、遗传、性状分异等,其核心思想是环境对生物的自然选择过程,以及生物竞争的“适者生存”观点。达尔文认为由于物种在环境中的生存竞争,从而导致了自然选择的发生,自然选择又促使了物种的适应性变异及相关变异,并且把这种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同时达尔文理论强调生物个体变异的大量多样性和无方向性,以及环境选择的“优胜劣汰”特点。

企业演化学者们继承并引用了达尔文的思想,提出企业演化过程的四个基本规则(Barnett and Burgel man,1996;贾根良,1999):变异,企业在能力和适应度上出现差异;环境选择,环境因素对某些企业变异有利,而对某些则不利,形成了优存劣汰;保留与传衍,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在企业中保留并遗传下去;生存竞争,企业均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可以更好适应环境的企业在资源争夺中处于上风,从而得以生存壮大。这些规则成为企业演化研究的公理性前提。

演化观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及“获得性遗传”理论。拉马克认为生物会对环境产生适应性变化,使用频繁的器官变得越来越发达,不用的器官则会退化甚至消失,而这些器官性状的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都是器官使用程度的结果。例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就是由于它经常伸颈取食树叶的结果。”② 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拉马克强调了生物对环境的主观适应性的作用。

虽然自然界现实没有为拉马克理论提供支持的佐证,但该理论在企业研究领域却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其程度甚至超过了达尔文理论。学者们认为企业具有智慧,会有意识地、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变异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同时企业变异后获得的功能可以有意识地保留和遗传下去,这是企业不同于自然生物的地方,而企业领域也更适合拉马克遗传基因理论所描述的情况(纳尔逊、温特,1982)。因此,拉马克主义在企业演化研究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崇,并大有形成以组织学习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为基础的企业演化研究“拉马克学派”的趋势。

企业演化观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或者说是隐含的理论基础是协演化理论(又称共同演化理论、红皇后理论)。协演化理论是万瓦伦(Van Valen)在1973 年研究生物演化时提出的观点,其具体的意思是指由于对手和环境的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每个生物也必须不停的紧跟其步伐才能保证自己相对竞争地位的稳定或不落后。协演化理论扩展了自然选择的动力范围,在环境的生存选择的基础上明确了与对手之间的竞争选择,并从另一侧面阐释了环境中生存竞争存在的长期性和不可消灭性,也证明了自然选择的必然性。协演化是生物不断演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协演化规律的存在,环境中的生存竞争成为一种常态,从而使得演化成为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引入了协演化理论,企业演化观提出了一些企业演化的基本条件(Barnett and Hansen,1996;Barnett and Sorenson,2002):企业需要处在不断竞争的环境中,不要幻想存在可以长期规避竞争的战略,也不存在脱离竞争的持续有效演化;企业应始终保证拥有近期的新鲜的竞争经验并使之在组织内传播分享,以便让整个企业对环境保持高度的协同性;企业的竞争环境应尽量保持稳定与专一,当企业面对着过多、过杂的竞争环境时,也会由于学无章法、经验无法有效积累而导致演化失败。

2.演化理论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延伸

把演化与基因理论引入经管研究领域,经济学要早于管理学。据蒋德鹏、盛昭瀚(2000、2002)考证,一般认为凡勃伦、马克思和马歇尔等是经济演化思想的先驱,而企业演化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研究对象出现,最早可追溯到约瑟夫·熊彼特对创新过程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企业演化思想逐渐发展成型,并随着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论著的发表而最终确立了在经管研究领域的地位。

演化理论在经济领域的研究集中于对旧有经济学框架的修正以及宏观经济现象的实证与理论分析上(蒋德鹏、盛昭瀚,2000)。而具体到企业管理领域,则根据企业内外部的区别,涉及到企业生态、企业自身性质与战略、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等多层次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企业演化理论分支的雏形。

综合起来,由于达尔文理论和拉马克理论在企业演化研究中的共同应用,目前企业演化研究大致分成两方面的内容(Barnett and Burgelman,1996):环境对企业的自然选择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企业能动的适应环境的行为、步伐和路径是如何影响选择过程的。前者主要基于达尔文主义的研究视角,认为企业变异无法事前准确预知环境选择的方向,因此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战略选择,然后接受环境的检验。这方面研究把环境选择作为分析的重点,解决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规律问题。后者则主要从拉马克主义视角出发,认为在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实现有目的的变异并影响自然选择的进程,因此企业演化来自于企业内部,企业能力的提高为企业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方面研究把企业本身及内部条件作为研究的关键,解决企业动态能力提升问题。

二、研究假设

企业战略研究中的假设“不单指方法论层次上的假设,还包括与具体研究在一起的为使研究工作更加富有效率和更科学的假设”③。作为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支,企业演化研究中的假设也包含这两个层面。

1.企业演化观的认识论假设

既然企业演化观是对生物演化思想的应用与发展,是生态演化现象在企业研究领域的隐喻和类比。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核心的认识论问题:企业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否具有可比性?从而引申出了“企业是什么”的哲学思考,这是企业演化观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演化观的研究现状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认识论层面的研究假设。

假设1:企业是有机的生命体。

企业生命体假设是生物演化理论在企业研究领域得以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企业是具有生命的,不仅指企业是由人构成的组织,同时企业还具有了生命征象的一些典型特点。自Burns and Stalker(1961)在其著作中讨论了企业的有机性以来,对于企业生命体含义大致有以下几个假说:

●企业是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法人组织。学者们对企业仿生现象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兴趣,高哈特和凯利在1995年的著作《企业蜕变》中,对企业生命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企业不是由可以替换的个别零件拼凑而成的、没有灵魂的机器,而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即有生命、有意志、有脆弱、有发展的生物活体一生物法人。

●企业具有生命周期。比较典型的企业生命过程可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死亡五个阶段,五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期九个时期(伊查克·麦迪斯,1988)。

●企业有着自己的遗传基因(DNA), 这个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稳定形态和发展、乃至变异的种种特征。在纳尔逊和温特看来,企业的基因就是企业的惯例(Routine),虽然他们不能准确的描述这个基因的构成,但企业基因之说却越来越为学者们所接受。

在这样一些假设支持之下,演化理论顺利地实现了由生物学向管理学领域的渗透与过渡,而生物学演化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可以指导企业研究的有效工具和思想。企业生命体假设也由此成为企业演化观的第一位的前提假设。

假设2:企业是具有智慧的组织体。

企业由一群具有智慧的人类个体组成。在这里,组织体不是企业演化观的假设,而是企业的一个现实特性。智慧则是企业演化观对企业定义的另一个假设。从哲学层面讲,智慧是指个体认识、理解和辨析客观世界并能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精神层面讲,智慧是一种思想的境界,具有了智慧的个体就具有了对自然的理解力和改造力。

如果说企业的生命特性展现了企业与生物共性的一面,企业的智慧特性则将企业与生物有效地区分开来(企业的组织性又将企业与个人区分开来),由企业智慧组织体可以得出如下引申假设:

●企业具有思想。企业不仅具有资源的物质框架(彭罗斯,1959),也具有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迪尔和肯尼迪,1989)。虽然思想不一定表现为智慧,但思想却可以使企业脱去本能的外壳,表现出社会的属性。

●企业具有主动适应和影响环境的能力。智慧的生命在适应环境的时候会努力摆脱环境的束缚和制约,不断寻求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是智慧体典型的特征。从这方面讲,企业的智慧特性同时揭示了企业需要不断成长的必然性。

●企业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智慧的特性把企业明显地标识出来,因此即使从同一母体分化出来的企业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体特色,企业的个性特征通常较其共性特征更为环境所认识。同时,企业会有意识地向环境传达信息以反映自己的存在。生物基本不会向环境传达与自身特性不符的信息,而企业不仅传达自身特性信息,而且还可以发送与自身特性不符甚至无关的信息(伪信息)。而具体到战略制定上,即企业战略可能是有效战略,也可能是伪战略、盲战略。

●企业具有不竭的生命力。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企业通过有意识的变异与传衍,则可以做到长盛不衰。

以上假说把企业与自然生物区分开来的同时,也使得企业演化研究可以不拘泥于生物学领域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结论,而发展出具有企业管理学特色的理论扩展和应用实践。也正是在企业智慧假说的支持下,拉马克理论才能在企业研究领域具有了科学合理和可用之处,得到了比达尔文理论更多的使用频率和更广泛的使用范围。

因此总结来说,企业生命体假设是生物演化理论可以引入企业研究领域的前提基础,而企业智慧体假设则是企业演化研究可以发展出自身特色的重要条件。

当然,智慧体只是企业演化观的一个重要假设,而不是企业演化研究必然的前提假设。不可否认,现实中有些企业的表现是无智慧的,这时“拉马克学派”的研究方法、思路和结论可能对这些企业就不起作用了,换之的更多是达尔文自然选择规律对这些企业演化过程的主导。从这种意义上看,没有智慧企业的演化发展与生物考古历史上某些短期存在的物种类型的存衍方式可能就没什么大的分别了。

2.具体研究假设

在认识论假设的基础上,企业演化观或是明确地,或是隐含地,还表达了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3:生存竞争是企业永远无法回避的现实。

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基础。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竞争是引起选择的推动力,同时竞争也是环境变动的因素,而变动则导致了企业的重新适应。没有生存竞争,自然选择无法进行,持续演化失去了动力,企业演化研究也失去了意义。虽然非竞争环境下不一定没有演化的发生,但根据前述的演化理论框架分析,在非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演化是缺乏效率的,也是不能持久的,亦如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存状态一样。

因此,尽管企业战略中有强调规避竞争的内容,也有对合作理念的重新阐释,但企业演化研究者始终把竞争作为企业演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努力寻找“一个企业为什么比其他企业更具选择优势”这一问题的答案。而也正是基于企业长期竞争假设,企业竞争优势才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第二位的“衍生研究对象”。

假设4:企业自身存在着不断变异的因子。

生物之所以能够进行不断的演化,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基因会产生大量的变异,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然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形成了优存劣汰的传续循环。因此,企业内部具有不断变异的因素与动力,是企业演化研究的一个必要假设。

企业目标和环境压力两个方面决定了企业存在持续变异动力的必然性。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成为企业变异的内在动因;而环境竞争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形成的强大选择压力则成为企业变异的外在动因。

同时,组织学习效应的存在使企业持续变异成为可能。企业的变异包括搜寻和创新(纳尔逊和温特,1982),通过组织学习,企业获得了搜寻的经验和不断创新的源泉,也因此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变异要素。这时,在变异动力的驱使下,企业不断搜寻和尝试增加企业绩效的方式。成功后,这种学习和搜寻的结果不仅会增强变异企业的能力,而且反过来也会导致环境的变化以及促使竞争对手通过模仿和更多的学习变得更强大,而环境的变化和对手的更强大又会引致企业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如此循环,形成企业的演化过程。

当然,企业存在变异因子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实现变异,因此在本假设的基础上,演化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企业如何变异以及怎样有效率地变异等问题上。

假设5:企业会以一定的方式传续其在自然选择后得以留存的性状。

这个假设是企业生命体假设的延伸。无法遗传的企业就无法保持长久的环境适应度,也不能实现持续有效的演化。因此,企业内部会有一定的物质与规律支配着企业不断地传衍,这是企业演化观中隐含的假说。

由于相信企业遗传机制的存在,企业演化学者们运用多种方法和思路来寻找其中的客观物质载体。于是,纳尔逊和温特(1982)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惯例”概念,他们认为企业惯例的主要作用是充当企业的组织记忆载体,执行着传递技能和信息的功能,这些惯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它们构成企业之间相互区别的基因特征。企业的惯例可以通过复制、学习等方式进行“遗传”。惯例更多是通过学习效应进行获得性遗传,于是拉马克式理论便可以在这里发挥作用。这种思想,成为对企业演化中遗传研究的经典。

在以上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企业演化观形成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内涵。

三、结语

总结起来,企业演化观主要引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拉马克“用进废退”及“获得性遗传”理论、万瓦伦协演化理论三个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并由此延伸出企业演化研究中两大问题:环境对企业演化的影响及企业如何能动地适应环境;而企业演化观中的假设一般包含认识论和具体应用研究两个层面的五个基本假设。这些理论基础与假设构成了企业演化观的基本研究平台。

现今许多传统企业管理理论均普遍引入了演化的思想与概念,但有些论述对演化的基本内涵却语焉不详,有的甚至简单的加上“动态的”、“随时间变化的”等名词就视为关于演化的研究。这种现象容易使人产生演化是一种时髦标签的误解,进而形成对演化概念的滥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文的阐述能够明晰和理顺目前企业演化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思想,从而界定出企业演化观的本体内容,有效澄清对企业演化观认识的混乱。同时,明确演化理论在企业研究中的适用范围,可以有效避免实际研究中的偏差。如,企业演化研究强调生存竞争的重要性,因此对一些规避竞争战略的研究可能就无法在演化的框架下进行;又如,拉马克理论的适用前提是智慧生命体,因此对一些缺乏组织学习能力和尚未形成有效文化的企业,便不太合适运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思路对其进行演化分析,这时纳尔逊和温特的“惯例”理论可能就不能有效地解释这些企业的行为。

当然,以上所述并非绝对,随着自然科学和企业理论的发展与深入研究,企业演化观的这些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可能被修正、补充或者重构。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们本身也受到本文所述的理论基础所支配。

注释:

① 有文献称之为组织演化理论、企业战略演化观,只是在翻译或起名上略有区别,其内容大致相同,均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研究范围。由于该理论尚不成熟,因此本文正式名称还采用“观”的叫法,而泛指时则用“理论”。

②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译本)”[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P.6

③ 项保华、蒋利亚(2004),“战略管理研究的对象与假设”[J],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期,61—65

标签:;  ;  ;  ;  

企业演化观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_拉马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