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事故预防措施论文_黄利伟

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事故预防措施论文_黄利伟

身份证号码:37010419830818xxxx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安全无小事”是一句在各行各业广泛传播着的“名言”。对待安全问题,于建筑行业而言,更是需要日干夕惕。社会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故而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此方面更应该警钟长鸣,不仅因为其行业的特殊性,更因为该行业是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生计的科学发展。本文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入手,剖析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如何降低或控制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频率,为行业发展给予参考。

关键词:建筑安全;施工安全;预防措施;安全现状

绪论:

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产业,即便是国家对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了系列政策,但由于国内经济不平衡以及近些年来的“圈地运动”,使整个产业逐渐显露出其快速发展背后的弊端。在实践中,解决任何问题,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源处剖析其本因,且抓住主要矛盾,秉持哲学思维上的“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解决思路。在探析建筑行业中颇为重要的安全问题也不例外,首先需要了解该行业的运行属性,寻找到其高危的特质所在,针对主要矛盾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才能够为建筑业创造一个健康、科学的发展之路。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人员广泛且不固定。且建筑业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用多、建筑物变化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施工中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且点多面广,预防难度大。[1]

一、常见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行业的事故发生率远高于其他行业,一方面,受制于其行业属性的特殊性,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①高处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建筑施工中有90 %以上是高处作业。

②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建筑业大多数工种至今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力、误操作多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③临时员工多。目前在工地第一线作业的工人中, 农民工约占50 %~70 % ,有的工地高达95 %。

④露天作业多。建筑物的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 % ,受到春、夏、秋、冬不同气候以及阳光、风、雨、冰雪、雷电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危害。

⑤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产品结构复杂,工期较紧,必须多单位、多工种相互配合,立体交叉施工,如果管理不好、衔接不当、防护不严,就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2]

另一方面,主要是主观因素人所致使的。即便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建筑安全法的颁布,且许多企业已经在依法施工。但建筑现场的安全问题依旧比较严重的发生在一些工地上。首先,从企业而言,存在着工地安全意识淡薄,监管不力,人员素质底下,工地上没有明显的安全标语,对基数较大的民工集体不按时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更甚者,为了压缩开支,提高利润,大力压缩建筑安全施工费,电梯间、深基坑等不做防护措施,挣着昧良心的钱。管理层人员综合素质不完善,对于施工安排不合理,常常夜间加班、极端天气依然施工,抱有侥幸心理,整个上层建筑的不坚固致使民工群体暴露于不良环境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者,民工群体安全知识缺乏,对待此高危工种,安全意识同样淡薄,常不按规范施工,如上塔吊,曾目睹有建筑工人从楼顶跳到塔吊的顶端,进而攀爬进入操作间、在工地打闹、进工地不戴安全帽、酗酒后进入施工现场,前不久便有工地因工人醉酒施工,不幸从11楼摔下致死,施工方赔偿70万,工地停工整顿,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从此失去顶梁柱,这些都是血淋淋的现实等。

二、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管理制度

安全事故,究其根本原因,离不开劳动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客观劳动条件、生产环境健康与否。因此,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被视作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根本途径。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占据相当重要位置的分支之一,尤其在建筑业中。企业安全管理同样被民众认为是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政策的延伸与丰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是单纯的企业内部自发的行为,更是在法律层面上的严格规定,不按法律制度办事,极容易踩到违法的红线。在“依法治国”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多部专项法律。

在各项制度建立完全之后,落实问题才是最应关注的点,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全面得安全制度订立之后,得不到落实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从企业内部而言,企业的第一责任人、法人要以身作则起榜样力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各部门人员的意识;成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及时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在践行中不断进行调整修补,在实际中观察制度的落实与可实施性,不断完善其内容;要加强监督与检查,在操作中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化的记录与成立奖罚制度,在精神上形成督促鼓舞作用;发挥全体劳动者的作用,安全生产问题不单是企业的责任,更是生产群体切肤的意识问题,制度再健全,生产工人任之不管,那也是无法降低其事故发生频率的,只有全体人员的意识得到的深入骨髓的认识,安全事故频率才可真正得到降低。

三、降低、控制建筑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的措施及对策

建筑施工中所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决不能简单的将责任归结于哪一方,而应是全方位将意识提高,将硬件设备极大的丰富起来。首先,从建筑业的属性入手,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建筑工业化程度仅仅为3%~5%,这与西方相比,欧洲工业化程度有75%,瑞典更是高达80%,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也有70%,从此类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建筑领域发展及其不平衡性,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业本身的综合实力才是从根源处减少安全事故的不二法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我国应在建筑业内不断更新老化、固化的设备及生产线,新工艺、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工艺的使用,能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如构件厂制作圆孔板的拉丝机,采用了自动化设备,减少了工人操作时接触机械的机会,杜绝了夹手断指事故。其二,从施工现场入手,搭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法治人,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3]以制度管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的设置,要结合建筑安全的特点,按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体,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切实解决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4]

结论:

对待安全问题,一定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健康发展。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创建一个文明有所保障的工地环境,这才是企业长足发展的落脚点,也是每一位工地人的责任所在,是令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郭雨薇.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袁亚楠.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李向路.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论文作者:黄利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事故预防措施论文_黄利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