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未来建筑的发展论文_胡军霞

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未来建筑的发展论文_胡军霞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3

摘要: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进程中,难免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与污染。现阶段,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国家对建筑施工与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再沿用以往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方式,将严重阻碍该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加剧周围环境的破坏。因而,当前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方法,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建筑;工业化;未来建筑;发展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1、管理对象更加广泛

相比于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而言,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更加广泛。以往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时,其管理对象就是工程本身。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大多将重点放在成本、质量以及工期的管理方面,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现阶段由于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因而不仅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控,同时还要做好工程项目微观环境的管理,确保管理工作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管理组织泛化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下,参与项目管理的各方人员要紧密的团结起来,各部门人员通力合作,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质量。这一过程中,政府人员、业主方、监理单位以及施工、设计单位,都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对管理工作的每个细节都要认真负责,防止由于某个环节出现失误而造成的工程事故。

3、管理方法更加多样

当前,网络技术以及管理软件的广泛应用,拉开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改革的大幕。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时,要提高管理工作的开放性、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注重对CRM与ERP等管理系统的应用。

二、未来建筑的实施方向

基于对未来建筑概念的梳理,未来建筑的建造不仅需要很好地融合各种建筑理念,还需要科学规划实施路径,有效集成多种实用技术、前沿技术、探索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

1、未来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

新型建筑工业化定义:以“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现场装配化、主体装饰机电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全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和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路径:未来建筑采用EPC模式建造,实行设计、生产、施工和机电装修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优化,更有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及效益最大化,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新型建筑工业化可选用技术适用于未来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可包括:标准化设计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装配化施工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

2、未来建筑——绿色施工

未来大厦的绿色施工,应基于BIM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对环境影响最低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文明施工、高度机械化施工、高度智能化施工和人性化管理,实现节能、环保、智能、高效和以人为本。绿色施工可选用技术应包含基于BIM和大数据应用的现场管理技术、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系统、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技术、3D打印技术、“移动造楼工厂”“建筑机器人’等。

3、未来建筑——零碳排放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性共识。在2015年11月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 ̄65%。未来建筑的碳减排策略主要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规划设计阶段:绿色设计、优选建材、因地制宜;二是工厂化生产阶段:绿色生产、低碳生产、高效能源供给;三是建造施工阶段:绿色施工、;工业化精益建造、信息化管理;四是使用维护阶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使用者节能减排意识;五是拆除清理阶段: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提高废旧建材和部品部件回收利用率。此外,未来建筑的碳减排策略还应从整体性上,交集式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包括超低能耗设计、工业化建造、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等,实时监控能耗,为碳减排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未来建筑一一零能耗建筑

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路径有三方面:一是被动式技术:优异的保温隔热维护结构、高性能门窗、高气密性措施、无热桥设计,同时利用热工设计方法使得建筑对能量的需求降到最小;二是高效用能系统:集成高效空调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实现超低能耗;三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地源热栗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近零能耗,进一步实现零能耗。

5、未来建筑——智慧建筑

未来建筑的智能系统就是一个楼宇虚拟管家,能全程主动对环境做出智能调节,适应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需求,是集合舒适、便捷的智慧大厦。未来建筑是利用计算机来控制和管理建筑物。将楼宇的通风、供暖给排水、内外通讯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用电子计算机控制,通过对建筑结构、设备系统、管理服务等基本要素以及内在联系的优化组合,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经营高效、办公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满足商、住、娱乐、办公等多功能,最终通过“互联网+”实现在任何地点都可以与未来建筑感知互动。

6、未来建筑一绿色生态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是建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它贯穿于建筑设计、建造、使用的整个周期中,综合考虑了建筑物+环境保护+高新技术+能源+相关联因素。绿色生态建筑进一步升级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不仅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符合了“资源有效利用”的环保要求。

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途径。通过在未来建筑设计及施工中采用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室内声光热环境质量保障技术、场地绿色生态技术、节水节材技术等适合项目自身特点的技术措施,实现未来建筑的绿色、生态、健康的目标。

7、未来建筑一一健康建筑

建筑物像“健康生命体”般自主调节,自动适应环境,提供良好的空气、阳光、水、营养等,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者身体及心理健康。健康建筑的实现路径:以使用者的健康为基本需求因素,因地制宜采取适宜项目自身特点的相关技术,来保证满足人的健康对室内空气、声、光、热、水等多方面的质量需求,最终实现未来建筑的健康目标。

8、未来建筑一一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

(1)透光混凝土。光线可以从混凝土的一面透至另一面,增加室内亮度,节省人工照明需求,周围物体可显示出阴影,体现朦胧美感。

(2)收缩式遮阳表皮。双层皮间的遮阳设备,根据自然光的强度自动收缩,很好地调节建筑的遮阳效果。

(3)复合型表皮。采用金属板+太阳能板+电致变玻璃建造的储能型建筑表皮,能就地产生清洁能源,为楼宇提供能源供应。

(4)多种技术工艺的融合集成。未来建筑是相关门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决不是某一项或几项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充分尊重人的需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多项适用技术的有效集成和无缝互融。可包括:雨水收集回收系统、微风发电系统、模块化系统、新型高效基础隔振系统等。

结束语

为有效遏制我国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在进行工程建设期间,要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并将该理念付诸于施工与管理工作中,降低施工期间的资源消耗,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效果,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火生.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9):50-51.

[2]王建廷.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研究[J].工程项目管理学报,2010(1):2-3.

[3]韩微.试论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138-139.

[4]凌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6(5):94.

[5]吴耀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创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129.

[6]毕晓娟.浅析基于新形势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发展[J].经贸实践,2015(8):336.

论文作者:胡军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未来建筑的发展论文_胡军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