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与亚洲区域经济关系展望_自由贸易区论文

加入WTO后中国与亚洲区域经济关系展望_自由贸易区论文

入世后中国同亚洲区域经济关系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区域经济论文,中国论文,入世后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WTO的框架下,尽管中国将扩展同以北美、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按照世贸规则所安排的进程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但从现实基础出发,特别是在21世纪初期,中国最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能够同各国、各地区发生最直接的经济互动关系,能够根据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比较优势,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经济合作,则主要在亚洲区域。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首先发挥作用的是区域经济联盟,因为相对全球范围而言,区域经济联盟更容易形成,更容易实现经济全球化。事实上,世界贸易的55%至60%是在各类区域组织内进行的。从WT0的法律框架看,区域联盟同WTO所制定和实施的多边贸易规则不仅是相容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亚洲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目前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因世界经济的衰退和经济转型同时发生而面临着经济增长和发展环境方面的困境,在整体上也面临着来自欧盟、北美区域联盟的竞争。为了更好地抵御外采冲击,摆脱当前危机,度过难关,为了创建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为了在区域集团化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亚洲各国及地区确实需要加强相互沟通与合作,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亚洲区域经济联盟的形成,实现区域经济全球化。

由人口、资源、经济体量以及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中国对亚洲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举足轻重。加入世贸后,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和开放投资领域,将使各国及地区有更多机会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使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能够逐渐减小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中国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积极同亚洲各国及地区展开区域集团化合作,在WTO框架下建立各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全球化组织,同区域经济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推动亚洲经济长足发展。

中国同东盟的区域经济关系和发展进程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迄今为止尚未加入任何经济关系层面的区域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应该是重要的开端,是对区域经济合作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建立自由贸易区这种模式,是中国在亚洲发展区域集团化和区域联盟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方向。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形式,也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自由贸易区有两个特点,一是集团内成员相互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二是各个成员又各自独立地保留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自由贸易区同WTO的法律框架是相容的,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它对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有着明显的好处。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为推动自由贸易,都纷纷在世界各地签订自由贸易区的协定,在世贸组织的142个成员中,已形成了135个自由贸易区。东盟拟议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却因缺乏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参与而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盟是中国的近邻,同属发展中国家,地缘相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交往。近10年来,双方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更是不断充实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区域联盟发展基础。在中国加入世贸之际,把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个重大发展自标和课题提上议事日程,实现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飞跃,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并将会对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创造条件,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举措。受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影响,日本最近也提出了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共同研究的建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涵盖17亿人口的市场,自由贸易区如能建成,不仅将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发展区域集团化方面是一个积极的尝试,这一举措对于中国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区域性联盟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我向几位中外专家请教,在东亚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将可能有四种形式:一是中、日、韩分别与东盟通过双边磋商,建立东盟+中+日+韩等三个自由贸易区,最后再由三个贸易区过渡为覆盖整个东亚的自由贸易区;二是中、日、韩三国通过三边磋商建立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通过该贸易区与东盟的双边磋商,过渡为东亚自由贸易区;三是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同时进行双边和四边磋商建立地区自由贸易区;四是东盟中的10国与中、日、韩三国同时就建立覆盖13方的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一步到位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以上四种进程,不论是哪一种可能都需要15-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过渡,但是根据现有条件其中可能性最大,所需时间最短的是第一种形式。

在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建设过程中,中国政府已宣布承担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工作,要更深入地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沟通,发挥合作框架中各个促进机制的作用,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合理的分工和布局,解决好取消关税、贸易限制和保持各自独立的关税政策问题。处理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扩大经济交流,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等等。在一系列推进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方向还在于要严格遵循世贸规则,尽可能消除区域联盟的排他性,不能因为在区域内推行贸易自由化而提高对其他缔约方的贸易壁垒,并且要积极创造条件,把贸易协调的作用和功能扩展到整个亚洲,乃至世界。

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间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11月28日,在香港举行的第14届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上,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谈到了中国政府正考虑,入世后在内地、香港及澳门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条例和框架之下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香港与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十分必要、及时和得当的重要举措。

我认为,在内地、香港和澳门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比入世后的自然发展进程更进步,更为符合现实需要的一种合作模式。它有利于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加强彼此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密切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为了体现内地与港澳之间一个国家几个关税区的特殊关系和客观现实、在内地和港澳之间逐步建立起一种自由贸易关系,形成比一般世贸组织成员之间更加紧密的贸易互惠关系,能够采取更方便、灵活的方式和措施来促进与港澳地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从而通过区域性的经济全球化去推动更大范围的贸易自由化,把这种贸易协调的作用和功能扩展到全球,这符合世贸组织所提倡的精神和原则,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根本目标。

另外,选择在中国入世之际提出在内地、香港和澳门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在时机上也是比较成熟的。因为只有在WTO的框架下,内地与港澳地区才能在自由贸易区概念和“一国两制”的原则下,获得世贸组织法规所允许的合法优惠政策,过早了不行,如果推迟建立,那就会丧失很多发展的良机。

两岸相继加入世贸,祖国大陆有五年的缓冲期,而台湾只有两年。入世后,台湾有多种行业面临着外部的压力,并且世贸规则本身无疑将对两岸现行的以间接、单向为主的不正常经贸关系形成冲击,加上台湾在经济转型和国际经济周期性衰退的打击下,目前举步维艰,面临着重要的发展选择。

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两岸经贸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蓬勃发展起来了,并已初步形成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截至2000年年底,两岸贸易总额累计已接近2000亿美元,台湾是祖国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祖国大陆是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同祖国内地,同港澳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关系,相互间的年贸易总量目前已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内地和台湾先后“入世”,为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间的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创造了更大的合作空间,例如台湾的IT产业目前正加速向大陆转移,如何在新经济更广阔的平台上进一步深化两岸的分工关系,正是需要在WTO的框架下认真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台湾目前正在逐步开放包括金融、电讯、基建方面的服务业,为香港的服务业供应商提供了参与机会,香港如何把握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后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机会,加强对两岸和香港本土资讯科技行业的投资,发展两岸乃至华语社群的资讯枢纽,如何为两岸创新科技提供资源和市场配对服务,充当内地和台湾经济发展的融资中介等,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外,两岸加入WTO,为两岸金融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香港将间接受惠,可望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随着香港开设并完善创业板市场,将来还可以吸引大量台资企业前来上市,这有助于台商在祖国大陆扩大业务,进而推动两岸的经贸合作。

按照理想的模式,内地与港澳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应当将台湾包括进来,但台湾目前连“三通”都不愿意谈,更何况自田贸易区。入世后,如果台湾以政治理由援引WTO的互不适用条款,继续拖延两岸“三通”,则两岸经贸将无法正常发展,对双方都将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在经济领域提前迈向统一,在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上进一步发展,这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推动其早日实现。

中国同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关系和发展进程

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圈与欧洲、北美经济圈一起,构成世界三大经济圈。2000年中、日、韩国的总生产值高达6万亿美元,而东南亚十国的总生产值才6750亿美元。东北亚经济圈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不少人认为,它将主导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所以东北亚区域经济关系对于中国来说十分重要。

在中日韩三国中,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经济表现一直差强人意,目前正在努力挽救经济衰退。中国的经济势头则被看好,估计在今后10至20年之间,中国经济增长大约是每年7%-9%。大多数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认为,中国在50年后,将崛起成为亚洲经济强国。韩国经济发展势头也不错,2000年韩国是全世界首12名之内的贸易大国,如果将来与朝鲜合并,人口将超过7000万人,发展潜力非常大。

关键在于,东北亚的这几个重要国家之间存在着坚实的区域合作基础。中日经贸关系在中国整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日本已连续七年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日本是中国吸收外资、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也是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和无偿援助最多的国家。中韩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由1992年的50.6亿美元猛增至1997年的240.4亿美元,年均递增36.7%,199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额有所回落,1999年以来,双边贸易再度呈现良好增长态势,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韩三国完全可以在区域经济关系、战略和安全上进一步合作。

目前,东北亚各国选择特点产业进行国际合作,多半是双边的。中日韩联手的区域合作主要借助东盟的舞台在初步展开。从1997年以来,中日韩与东盟10国开始举行“10+3”非正式峰会,每年一次。新加坡总理吴作栋1999年在马尼拉举行的“10+3”会议上,代表东盟正式向中国、日本及韩国,提出成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当然主要还是一种构想。2001年文莱会议期间中日韩领导人在会晤时达成了建立经济和贸易部长会晤机制,启动中日韩三国经济领域合作研究的共识,颇具实质性内容。此外,日韩也在就日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问题进行研究,总的说来,东北亚的合作机制正在形成之中。

但是,中日韩参加东盟“10+3”的区域联盟,属于松散型的合作机制,而中日韩之间的高层会晤和合作研究也范围过窄,这种合作现状并不能满足中日韩之间的区域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加速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国加入世贸后,通过增进区域内的贸易量,实施争端解决机制,应是推动加速这一进程的重要契机。

我认为,中国同东北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贸易部长会晤机制,促进三国间的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以及研究预防贸易摩擦的对策,在此同时,也要加强工商企业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成立三国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商业论坛,主要结合三国的资本、技术与人才,来共同参与一些大规模开发计划,另外要组织经贸、投资及环保调查团进行交流互访,以达到密切区域内经济联系的目的。第二步,是建立和深化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关系,实现产业结构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在中日韩三国间的一些城市中形成尝试性的自由贸易带,为建立区域联盟作出铺垫和准备。第三步是正式建立自由贸易区,最终实现东北亚经济共同体,或建立共同市场。

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单靠政府的力量推动是不够的,还需要大企业家、跨国公司的参与、推动与合作。可以说,作为最终目标的自由贸易区在东北亚的实施和进展过程中,大企业家与跨国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同俄罗斯、南亚、中亚的区域经济关系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俄双边贸易在2000年创下了8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俄罗斯经济已逐步在走出低谷,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7.6%,工农业以及金融市场的情况都有好转,目前正在完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例如2000年制订了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2001年又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贸易法规。俄罗斯正在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希望重振雄风,也正在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同俄罗斯的区域关系,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方面,都应该是战略性的,必须着眼于长远。在经济方面,在俄罗斯未加入世贸前,中国同俄罗斯之间主要应发展领域宽广和内容丰富的双边经济关系,例如扩大贸易领域和贸易总额,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和技术贸易,启动能源、航天、通信、林业等领域的一些大型经贸合作项目,相互进行直接投资,建立合资企业,展开经贸洽谈,信息交流等。而亚洲的一些多边性区域性联盟,也应积极争取俄罗斯加入,例如东北亚区域联盟或自由贸易区,西亚经济合作组织等。

2000年,中国与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富汗和不丹)的贸易总额为47.78亿美元,数额虽然不大,但贸易往来呈现旺盛增长势头。应该说,中国与南亚具有较好的区域合作基础,完全可以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经贸关系。近年来,南亚同东南亚正在毗邻中国边境的地带拟建自由贸易区,对于这一战略性举措,中国应积极参与,并应利用泛亚铁路的修建,为南亚自由贸易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另外,还要继续向南亚部分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在中亚,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横跨欧亚大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六国的面积为3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5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万亿美元。目前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额和引进外资总额皆呈增长趋势,特别是中亚的几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2000年哈萨克斯坦达9.5%,吉尔吉斯斯坦为5.3%,塔吉克斯坦达8.3%。六国在各个经济领域、各个行业都存在着互补性,在科技方面,六国的互补性也很强,因此在区域合作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这种合作,不仅将为本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且将促进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倡议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建立贸易部长会晤机制,成立高官委员会,并于2002年在中国举行贸易部长首次正式会议。

应该说,目前“上海合作组织”还主要在战略层次展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随着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建立实质性的区域联盟,深入发展经贸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标签:;  ;  ;  ;  ;  ;  ;  ;  

加入WTO后中国与亚洲区域经济关系展望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