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成为重点大学的特殊教授_国学论文

初中学生成为重点大学的特殊教授_国学论文

情迷国学,初中学子当上重点大学特聘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上论文,国学论文,学子论文,情迷论文,重点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学子,亦是大学教授

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学富五车,且成为大学园里“天之骄子”的老师;他年纪不大,却与季羡林等国学大师成为至交,时常互通有无,共议国学;他一年四季都穿长衫,看上去很迂腐,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住着简陋的农舍,却因为德艺双馨成为扬名九州的中国国学的年轻代表……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在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一间大教室里,一个声音抑扬顿挫地诵读着《诗经》里的句子,诵读者是一位穿长衫、戴眼镜的年轻人;教室里形形色色的学生被他的语音和神情所感染,不禁唏嘘。

这位着装复古的年轻人是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里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可是谁能想到,他却仅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呢!

痴迷国学,钻古文穿长衫内外兼修

1976年11月30日,李里出生在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重庆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母亲是重庆市公安局的一位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外祖父黄敬诚,曾是重庆一家杂志的编辑,尤其喜好古诗古文;外祖母苏应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后人。

也许是家族的基因遗传,李里从小就对琴棋书画很感兴趣。在他5岁时, 一直喜欢文学的母亲给他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母亲声情并茂的诵读深深地打动了他,从此以后,他就开始喜欢文学,尤其是古文学了。

李里的外祖父还积极支持他看《红楼梦》,于是从5岁开始, 在三年时间里他看了无数遍《红楼梦》,其中的故事情节不仅娴熟于心,书中的诗词也被背得滚瓜烂熟。

那段时间里,他还在外祖父的辅导下读完了《孟子》、《论语》、《大学》、《诗经》等古书。古文的妙趣;古诗词无穷的韵味,让李里如痴如醉。

李里的画也画得好,从小学到初中,他的画作在国内外多次获奖:9 岁时他根据《西游记》故事所画的同名画作长卷,不仅在美国五大城市巡展,还被美国西雅图博物馆收藏;根据《三字经》所画的儿童画也在美国引起轰动,并被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0岁时他的画作长卷《神仙卷》曾在法国国际儿童画展上获得银奖;11岁时他的画作《山城动物市场》又在土耳其第四届国际和平画展荣获铜奖……

美国收藏界的有关人士告诉他说:你的画被收藏除了很出色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些画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画中人物长衫里面包裹着一个伟大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夺目的文化,小小年纪的你能画出这么漂亮而又有内涵的画作,说明你也是一个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少年。因为这个原因,他更喜欢古文,喜欢国学了。

遵从古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因为热爱文学,李里的作文写得很漂亮,常常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品读,他曾经写的一篇回忆外公的《这里风光独好》的文章,虽然只有几百字,可语文老师周代远却给予了高度评价,且为这篇文章所写的评语竟有满满8页,5000多字。

李里的语文虽好,可他的数理化却差得一塌糊涂,1991年初中毕业时,他以20分之差没有考上重点中学。

“行行出状元,里儿一定会有出息的!”在这个问题上,母亲一直支持他,她希望没有考上高中的李里,能够在家里潜心治学,并且坚信儿子将来能够学有所成的;如果李里厌倦了在家潜心苦读的日子,而向往昔日的校园生活,他还可以重返校园,因为他年纪小,一切都来得及。

李里却对父母说,他不想在家苦读书,他要游历四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识能让自己更深刻地认识国学,也能让自己更深刻地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母亲为难了——李里是自己的独生子呀!也才15岁!但母亲似乎更明白好男儿志在四方。她最终还是同意了儿子的远行。于是身穿长衫的李里踏上了他的全国之旅,西子湖畔、寒山寺外、拙政园内、咸亨店里……一处又一处名胜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思索。

为了更深更真地理解生活的滋味,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含义,游历归来的他又加入到了打工仔的行列——成了一名“报童”,风里雨里地在大街上跑。虽然在这1年多的卖报时间里,他很辛苦却又挣钱不多, 但却收获不小——他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

李里是一个卖报者,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卖报者,他白天卖报,晚上回到家里,在案头奋笔疾书,为报纸副刊写稿。当时的《重庆晨报》副刊几乎成了他的专栏,他的《花的更生》、《新鲜》、《拜读舅公》等一系列文章都发表于那个时期。他的文章意境优美、字词华丽,有“五四”遗风,很多人都以为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学者。

他的文章发表得多了,报社编辑对作者本人产生了兴趣,并专门上门向他约稿,这才吃惊不已:那一篇篇有如此厚度、深度的文章的作者竟然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一个“报童”!

报社领导知道这事后,也特地考察了他的实际能力,发现他果然是一个少见的才子,于是在他没有文凭的情况下,破例将他招聘为报社记者。

然而李里在报社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又主动辞职了,他辞职的原因是觉得当记者虽然很受人尊重,收入也不错,却没时间潜心研究国学。而且,他狂热地爱上国学的原因,也是想振兴国学,而非仅仅靠此吃饭。因而,当重庆市第29中学请他去教授语文时,他便义无反顾地辞去了令人羡慕的记者工作,当上了一名为学生们授业、解惑的代课语文老师。

在重庆市第29中学,李里是最特别的一个老师:他时常带着学生们在上课时间去看川戏,或者喝茶聊天,虽然表面上看孩子们该学习的时候没有学习,可是成绩却一点也没受到影响,师生情谊很好,而且孩子们还对看上去很枯燥的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代课老师毕竟不同于正式老师,当那个女老师生完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时,他的代课生涯也随之结束了。由于一时没有更好的工作可找,他又重新回到了一个“报童”的职业中去了。

在卖报者当中,李里发现,有一部分人是下岗工人,而绝大部分人是农民。

这使他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农耕文化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那么体验农民的生活一定能更有益于自己弘扬国学。于是1996年,身穿长衫、刚满20岁的他再次果断地做出决定,到偏远的、生活异常艰辛的农村去体验生活。于是不久后,他来到了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和平村苏家沟当了一年农民。

他住在农民家,与主人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挑水挑粪,耕田耙地,栽秧打谷、春种秋收……

一年过后,从农村重回重庆,皮肤黝黑、身强力壮的李里,又去当了一名给人扛货物的棒棒(搬运工)。

感动泰斗,与季羡林等国学大师成为朋友

当棒棒期间,李里仍不忘写作,还时常抽出时间出外游历,依然去感受先贤们所留下的足迹,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不同于以前的是,他在路过一些宗师级的国学大师所在的城市时,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前去拜望他们,感受他们的博学多才,以及人格魅力。

2001年夏天,他在旅游北京时,三次拜会了90岁高龄的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

得知李里初中毕业以后一直自学国学,季老非常感动,他鼓励李里说:“自学很好呀,我也曾经有过自学的经历呢,我曾师从陈寅恪。你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羡慕那些硕士博士,你走的是和他们不同的路,我相信以你的天赋和刻苦,一定能够脱颖而出的……以后如果再写什么文章的话,你都要寄过来让我看看。”听了季老的鼓励,李里感动不已,也从此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2004年4月,李里又专程前往北京拜望了94岁高龄的张岱年老先生, 并将自己的一部名叫《国学通观》的初稿呈给老先生看。

张岱年不仅对他的这部书稿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还在书稿上题了词:“诠释国学要义,阐扬中华文明。”能被张老接待已经很荣幸了,却还能得到他的亲笔题词,李里真是感激涕零。

临别时,张岱年又送给了他一本《中国哲学史方法研究》,并将他送到大门口,爱惜不舍地看着他离去,张老的厚德载物让李里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

就这样,在几年间内,李里先后拜望了季羡林、张岱年、侯仁之、贺嘉寅、杜道生、刘克生等国学大师。在与大师们接触的过程中,李里不仅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而且还与他们成了朋友。

学有所成,初中生当上大学教授

扛货运货,拜师学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李里生活的重心,他的父母也想帮他找个更好的工作,可是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是金子,早晚会发光,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找工作。

2000年初,就在李里再次四处找工作时,突然有一个看上去似曾相识的人找到他,请他一起参与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筹备工作。

自己仅是一个流浪汉,怎么可能参加大学的筹建工作呢?当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时,被深深感动了。

原来这个人是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林木。李里曾经在自己还是孩子时跟林木接触过。当初没有考上高中,他曾打算报考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想到自己的画作在全国和世界上得过一些奖,考上美术学院附中应该没问题,谁知最终却名落孙山。落榜的原因是附中的美术老师认为他的画作固然很好,可是画风传统,没有西洋画的梦幻和灵动。

落榜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后,李里的语文老师周代远专门将李里的部分画作和文章寄给了他的大学同学林木,请林木认真斧正。

收到画作和文章后,林木吃惊了:这些画作很有灵气呀!文章更是写得深刻老道,令人耳目一新。十分爱才的他特地见了李里,给了李里很大的鼓励。

从此以后,林木就开始关注他的成长了,每当他在重庆的报纸上看到李里发表的文章,都会特意将其剪下来收藏,他也相信李里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一定会有大出息的人才。因而,当他被四川师范大学请去负责筹办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后,他特地给李里发来了“英雄帖”。

“我只是一个初中生,我哪有本事去筹办大学呀?”看到林木教授如此器重自己,李里感激不已,却也诚惶诚恐。

“我知道你是人才,我也更相信自己的眼光!初中生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没有本事,为什么国学大师出版自己的专著还会请你作序……虽然现在只是筹办,可是等到学院建成后,你就可以将你的国学弘扬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了呀……”

听了林木诚恳的话语,李里有些动心了,他知道自己能够教好大学里的“天之娇子”的,他也相信自己一定是一个不错的老师。可是,他还是婉拒了林木的盛情邀请。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当一个好的老师,却未必能够当上一个称职的筹建者。

看到李里果非凡夫俗子,林木邀请他到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任教的信念更强了,于是学院建成后,盛情难却的李里便在林木的再三邀请下,到了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成了令人羡慕,也备受人尊重的一名特聘教授。

李里的授课方式很有特色:他上课时写的是竖排繁体,讲课总滔滔不绝,从来不用教案;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博古通今,声情并茂;讲课时又写又画,将自己的绘画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了正常的上课以外,每逢周末,他还在校园里举办《四书》、《五经》讲座;虽然他年纪轻轻,可因为博学多才,又宽容沉静,恭谦礼让,前来听他讲座的学生人山人海,其中不少人是硕士、博士。因为李里讲的课学生爱听,他的名气很快在高校中流传开来,他在给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上课的同时,又被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高校聘请为客座教授,时常前去讲学。

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大学老师,生活在思想前卫的校园之中,李里依然固守着陶渊明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没有住在大学校园里,而是在校园外的成都市龙泉驿区洪河乡租了一个农家小院居住,院子不大,有房子六间,正堂是书房,墙上挂着孔子画像,屋内清一色老式家具,卧室那张雕花木床年龄已有100多岁,小院里挂着皮影、葫芦、瓜瓢、蓑衣等饰物……

李里说,他推崇国学,只是想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借古推新。因为越是民族化的东西,越有世界性。人要有个性,国家也一样。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才能真正让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

标签:;  ;  ;  ;  ;  

初中学生成为重点大学的特殊教授_国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