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论文_ 马骏 金保凤

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论文_ 马骏 金保凤

马骏 金保凤

(江苏省镇江市口腔医院;江苏镇江212002)

【摘要】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口腔医疗服务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关注,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也应得到相应提高。结合我科工作实际,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职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口腔科; 自我防护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11-01

对医务人员群体调查发现,医院内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而口腔科医护人员血清中HBsAg阳性率又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国外临床资料显示,牙医中HBV、HCV、HIV均存在职业感染问题[1]。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显得非常必要。

1 关于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1.1 实施标准预防: 口腔科的患者就诊对其全身状况医师较难完全知晓,询问病史时部分患者也会有所隐瞒,因此要求医护人员遵循“一致对待”的原则,将每个前来就诊的患者看成潜在的感染源[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感染性危险行为。

1.2 基本干预:基本干预措施有:(1)洗手、戴手套:洗手是防止病原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在诊治患者前后必须认真洗手,做到一人一副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不允许戴手套触摸公共物品。(2)戴口罩、护目镜,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头等的高速转动,产生大量飞沫、气溶胶,戴口罩和护目镜可有效地隔离气溶胶的附着,减少病源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3)预防针刺伤:制订切实可行锐器放置、传递、使用、回收等规范管理程序,杜绝各环节中锐器伤的发生,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熟悉锐器伤后的处理程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环境防护措施:诊疗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紫外线灯管应距离地面1.5~2.0m,地面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消毒 每日2次。

1.3 社会心理防护措施:根据口腔科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时间,可提高工作效率。正确认识口腔科医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水平,从职业道德和病人利益出发,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1.4接种预防疫苗防护措施:鉴于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较大,因此,应针对常见疾病进行预防性接种疫苗,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疫苗、风疹病毒疫苗、结核杆菌疫苗等等,通过疫苗使口腔科医务人员体内具备易感病毒免疫,从而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水平。

1.5汞接触防护措施:口腔科医务人员往往需用利用银汞合金进行填充,汞整齐对异物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加之操作不慎触碰、洒落等原因,医务人员接触汞现象较为常见。汞对口腔科医务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妊娠及哺乳期医务人员的损伤更为剧烈。在工作中应加强对汞接触问题的转变,使医务人员意识到汞接触的危害,并采取正确措施加以自我防护,针对剩余汞及洒落汞,应按照口腔科防护规范进行处理,降低暴露于高汞环境中的时间,从而保障口腔科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口腔科通过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口腔科医务人员器械消毒灭菌方面意识加强了,明确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程序,做到口腔器械一用一消毒灭菌,认识到了口腔科治疗环境与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密切关系。更加重视了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能够积极主动地做好标准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望月广,日本人开业齿科医师のB型肝炎研究.口腔科卫生学杂志,1996,4(3):41

[2] 莫凡,杨雪英.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317-319.

论文作者: 马骏 金保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论文_ 马骏 金保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