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效果探讨论文_王刚

王刚

(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红河 661699)

【摘要】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5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出生后即服用酪酸梭菌,对照组出生后不服用酪酸梭菌,观察两组大便培养结果及疾病病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致病菌阳性率、总发病率、并发肺部感染比例、平均病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酪酸梭菌;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56-0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疾病,多因缺血、缺氧等引起的肠粘膜损害所致,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中,以腹胀、便血为典型症状,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1]。积极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于提高早产儿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酪酸梭菌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预防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部分早产儿采用酪酸梭菌进行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入选新生儿均符合早产儿临床诊断标准,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将65例早产儿参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3例,男18例,女15例,胎龄在29~35周之间,平均胎龄(31.50±2.21)周,出生体重在1200~2500g之间,平均体重(2100.58±100.64)g;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胎龄在28~34周之间,平均胎龄(30.20±2.43)周,出生体重在1250~2400g之间,平均体重(2208.58±98.54)g。两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照组出生后不服用酪酸梭菌,观察组患儿自出生之日起即服用酪酸梭菌(宝乐安)(生产厂家: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88,规格:500mg*10袋),500mg/次,2次/d,加温水2~5mL溶解后鼻饲,连续服用7d为一个疗程。

1.3 诊断标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2]中相关内容进行诊断分级,

1.4 观察指标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3d进行大便培养,统计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两种致病菌的阳性率;观察两组早产儿疾病病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18.0统计软件包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大便培养结果对比

大便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克雷伯菌阳性率和大肠埃希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大便培养结果对比(n,%)

*

3.讨论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早产儿生命健康的疾病,患儿可出现腹胀、呕吐、便血等临床症状,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死率高达20%,病死率极高,而且约有30%的存活患儿会遗留肠狭窄后遗症,因此,早期干预对于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早产儿之所以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因为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肠道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发生肠道感染[3]。此外,早产儿肠蠕动减慢还会延长致病菌在肠道内的存留时间,加重炎症反应,可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早产儿的肠道发育情况有着直接关系。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酪酸梭菌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经酪酸梭菌干预,在致病菌感染及疾病病发方面均显著优于未经酪酸梭菌干预的对照组,观察组中仅有2例早产儿出现早期NEC,对照组则共有11例早产儿出现不同程度的NEC,而且观察组未出现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对照组有4例早产儿同时发生NEC和肺部感染。由此可见,酪酸梭菌可以有效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肺部感染发病率,缩短病程,减轻病情,有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出生后应当早期服用酪酸梭菌以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立,卞孝平,辛克北等.酪酸梭菌颗粒联合美莎拉嗪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5):92-93.

[2]绳百龙,吴凤燕,姚爱云等.丹参川芎嗪酪酸梭菌活菌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4,26(10):1340-1342.

[3]尚保敏.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3,33(8):48-49.

论文作者: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酪酸梭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效果探讨论文_王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