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于希军

于希军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16

摘要:目的 探讨丝状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化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使用易贝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以及4周后的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状角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易贝滴眼液以及氯化钠滴眼液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丝状角膜炎;氯化钠滴眼液;易贝滴眼液;疗效

丝状角膜炎可以说是眼科比较多见的一种角膜上皮病变,临床治的难道比较高,有着疗程长、易复发以及病因复杂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容易出现角膜瘢痕以及新生血管。临床上丝状角膜炎多发于干眼症、暴露性角膜炎、眼科手术、角结膜炎、上睑下垂以及角膜接触镜患者[1]。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主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人工泪液以及高渗盐水等药物。我院在丝状角膜炎的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易贝滴眼液以及氯化钠滴眼液,治疗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5年我院收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2.3±1.5岁,病程1-8d,平均病程2.5±1.1d。所有患者均出现畏光、眼红、视力下降、异物感以及眼干涩等症状,丝状物的数量>3条。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奥布卡因进行眼部的表面麻醉之后,使用生理盐水棉签去除卷丝。对照组患者使用5%氯化钠滴眼液,1次/h,治疗1周之后复查,改为3次/d,每次间隔5h,持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易贝滴眼液,3次/d,1滴/次。用药之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严格控制用量[2]。

1.3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的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眼部的刺激性症状全部消失,角膜光滑并且无丝状物,同时荧光素染色的检查结果呈(-)性;有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眼部的刺激性症状显著改善,残留1-2个的丝状物,角膜基本恢复光滑,荧光素染色的检查结果为(-)性,或者是丝状物的残留区域为(+)性;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未达到上述的治疗标准甚至恶化[3]。以显效以及有效统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以及4周后的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

3结论

丝状角膜炎可以说是眼科最难治愈的一种疾病,截止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标准,并且该病患者容易复发,预后往往比较差,治疗之后半年内的复发率比较高。丝状角膜炎的患者在患病之后,角膜上皮的卷丝会由小变大,这就导致患者容易因为眼部出现异物感而畏光、流泪并且出现眼部疼痛。因为患者对于丝状角膜炎的了解程度通常不高,容易选择自行去除丝状异物,从而诱发感染,最终诱发严重的眼部症状。在丝状角膜炎治疗的过程当中,根除病因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因为脑部创伤而诱发丝状角膜炎的患者,因为难以有效去除致病因素,容易导致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同时脑部创伤后遗症引发的丝状角膜炎患者,眼睑闭合功能以及角膜神经营养功能都出现异常,普遍存在着疗程长以及恢复慢的特点。近年来有研究人员从免疫学的观点出发,提出关于角膜丝状物生成的理论,认为角膜上皮细胞遭到损伤的时候,眼睑结膜运动摩擦之下会出现丝状核,而丝状核同黏液素、结膜上皮、脱氧核糖核酸以及部分炎症细胞结合之后,最终形成丝状物。尤其是脑部创伤患者眼睑的开闭力量以及频率均出现异常,导致角结膜的上皮细胞面临着更大摩擦力,进一步刺激丝状物生成。

角膜受损是丝状角膜炎的一个重要诱因,这是因为角膜维持着人体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在受损之后需要进行修复,修复角膜则需要借助于角膜缘干细胞增生、分化以及分化细胞往角膜的中心位置迁移。研究表明上皮细胞的生长因子能够刺激上皮细胞的增生,从而加速角膜伤口的愈合。易贝滴眼液当中的成分主要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这一因子经过药理学研究证明是人体当中天然存在的多肽蛋白质之翼,在热与酸性的环境当中都有着比较理想的稳定性。联合使用易贝滴眼液能够修复患者角膜受损,推测其作用机制是在角膜组织受损后,借助于外源性给予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可以短时间内补充角膜缺少的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相关细胞的快速增殖与分化,从而实现修复角膜组织的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氯化钠滴眼液以及易贝滴眼液进行丝状角膜炎的治疗,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后的第1周以及第4周其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丝状角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易贝滴眼液以及氯化钠滴眼液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黎新,王骞,董诺,等.角膜屈光术不同制瓣方式术后丝状角膜炎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29(7):663-665.

[2]向晖,黄雪珠.早期LASEK术后丝状角膜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1(4):444-445.

[3]史健,许前.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7(8):51-52.

论文作者:于希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丝状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于希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