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写景抒情特点论文_余彦祥

浅析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写景抒情特点论文_余彦祥

陕西省汉中市武乡中学 723000

摘 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7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既是优美的写景散文,又是绝妙的抒情散文,是作者心灵的独语,也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既是作者游历荷塘月色的情感线索,又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这种淡淡的情怀,本文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本文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朱自清 情感线索 情怀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被公推为白话美文。他的《荷塘月色》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是我国二十世纪散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到了新世纪,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足见其文学历史地位和语文教学意义。一个高中语文教师能否把这第一课教好,关系到首次亮相的印象分值的高低。现行人教版《语文》教参,只是对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技巧运用作了简单说明,而对写景抒情特点未作说明。本人认为,对本文的写景抒情特点进行分析,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二是有助于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样式的更深层理解和写作上的迁移运用。

一、借物定调

1.从视觉上看,是“小煤屑路”、“弯弯的杨柳”、“淡淡的月光”、“零星的荷花”、“薄薄的青雾”、“隐隐约约的远山”、“一两点路灯光”,这些景物在视觉上密度不大,或者距离不太远,或者看得不十分清楚,总之,是一种淡薄的视觉感受。 2.从触觉上感觉,风是“微风”,风不大。3.从嗅觉上感受,香是“缕缕清香”,香不浓。4.从听觉上听,歌声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名曲是“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朦胧而又和谐。 看、触、嗅、听,一路感觉,皆是淡薄,这样,全文的基调便立体地构建完成了。这种立体地构筑颇见朱自清先生在创作上思路的清晰与严密。

二、用词造景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探幽发微,对大千世界中纷繁复杂的事物及相互联系的细致观察、深入探究和巧妙联想而形成了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学生举出四个字:“泻”、“浮”、“洗”、“笼”。“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这一句描写月光的姿态和颜色。月光是什么样的姿态呢?一个“泻”字,便给人一种流动的感受。一个“浮”字,便表现出月光缥缈轻柔的形姿,表现出月光的柔和、朦胧。而月光又是什么颜色呢?一个“洗”字,便立见洁白;一个“笼”字,便立现淡雅。“泻”、“浮”、“洗”、“笼”四个字,非常贴切地表现出一幅轻淡朦胧的月光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倘若将这些字改一下呢?将“泻”改为“流”,将“浮”改为“升”,将“洗”改为“漂”,将“笼”改为“穿”,经过学生们一番研究认为,荷塘月色之美就荡然无存。

三、比喻生画

用词造出的景,已有几分轻淡朦胧,再加上大量的比喻,真是美不胜收。作者不仅用了比喻,还用了通感。虽然通感不是比喻,但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表现出荷叶自然舒展之美。 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表现出荷花在月光下的光华之美。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表现出荷香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的朦胧之美。这正是通感的妙处。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表现出月光柔和的动态美。月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再现出月影之美。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再用通感,表现出月光与月影的和谐之美。这些比喻和通感,构筑了一幅幅生动而又有趣的画,表现出荷塘月色的淡雅。

四、叠宇出韵

叠字是一种修辞手法。叠字的使用,可增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本文的叠字很多。这些叠字使文章读来具有很强的节奏美,韵味浓。而第一段的“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和后一段的“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悄悄”与“轻轻”两个叠字的使用,更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五、衬托见情

作者此次游历的心情是复杂的。找到一片宁静的世界,再美,也是理想中的,现实终是难以躲逃。为了表现作者对难得的片刻的宁静的喜爱,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浓衬浅,以闹衬静。

六、布局成气

上下的一气呵成,左右的衔接浑然,前后的偃仰呼应,皆可称为文气。文气是贯穿在文章里的气势,是文章的连贯性。描写月下荷塘,先写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着写荷花、荷叶,最后又照应开头,再次写到荷叶,“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并且这种照应又内含从静态的荷叶、荷花到动态的荷香、荷叶,就是动态也动中有静,“凝碧的波痕”,一个“凝”字,显示出了动态中瞬间静态的美。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合写光与影。这些局部的前后衔接,也极见细致。由此可见,本文无论是全篇布局,还是局部段落结构的安排,都作了精心的构思,正如我国古典建筑,环环相扣,相得益彰,留下一份份精美的嚼咀和慨叹。这种“文气”的营造,对我们的作文大有裨益。

统观全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技巧,将一个平凡的去处变成了一个轻淡朦胧的世界,从而表达出淡淡的哀愁与喜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共同表现出一个“淡”字,这便是全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是作者高超写作技艺的结晶。

论文作者:余彦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浅析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写景抒情特点论文_余彦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