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策略论文_朱伟嫦

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策略论文_朱伟嫦

东莞展览馆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库房管理是直接参与文物、以文物为管理对象的基础性工作,是博物馆的根本。如何做好文物库房管理工作,是文物库房管理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文物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希望以此促进博物管事业的更好发展,提升地方文物保护水平。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问题;策略

博物馆库房内的文物属于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类型,不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同时也促使大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和历史,无疑是瑰宝。博物馆库房工作由许多方面构成,其中文物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博物馆库房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对博物馆库房工作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博物馆库房工作者只有不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博物馆的库房工作适应时代的挑战,日臻完善,为保护文物这个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载体的精神符号象征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文物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的基础单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沿阵地,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基层博物馆在文物库房的管理上所面临的困难是与生俱来的,即便是在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没有真正摆脱。纵观基层博物馆的生存现状,其在文物库房的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博物馆文物管理设备有待改进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设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安全、坚固,其选址,结构、布局、设施等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藏品的寿命和安全。当前的博物馆文物管理设备相对来说较落后,难以达到文物保护所需的相应周边环境需要,如温度、湿度、光线要求。然而,文物贮藏和展出对周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如若博物馆不能保证这些相应要求的实现,将会很容易使得文物受损毁。

1.2 安全意识淡薄,防范基础薄弱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设进入一个高峰发展阶段,但一些博物馆对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相关人员在博物馆的防控安全意识上显得比较薄弱,表面上将文物安全天天挂嘴边,实际上却是天天放一边。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思想上放松警惕,盲目乐观,低估和忽视文物安全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性。舍不得向文物安全领域投入资源,致使有标准规范不达标,有管理要求不执行,有应急预案不演练,有值班制度不到岗。安全防范工作漏洞百出,全方位、长期性的文物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编制短缺、力量薄弱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博物馆安全防范设施达标率低。

1.3 基层博物馆编制偏少,一人身兼数职

基层博物馆人员,往往任务繁多,需要身兼数职,有些甚至从搬运展品、文字处理

到布展都要参与。每一个博物馆人员不是全才,却在发挥全才的作用,以至于哪一样工

作也是半瓶水。被借调也是家常便饭。被借调后,常常要承担上级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无法兼顾两方面工作,致使两方都有怨言。这种状况下,文物保护人员显得尤其短缺,

再加上经费不足,文物保护工作大大折扣,从而影响了文物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提高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策略

2.1 引入先进管理设备,使管理手段与时俱进

博物馆要引入先进计算机设备,使管理工作数字化,充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以改善文物管理工作。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指建立文物信息的数据化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信息准确、系统、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性服务。同时,这也是博物馆实现自动化办公、现代化管理、高效率工作、建设高素质工作人员的重要举措,是博物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数字化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博物馆通过馆藏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将防火、防盗等自动化控制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合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控制管理体系。此外,此管理系统还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建立一个网络数字博物馆,以改善博物馆的管理手段。

2.2 注意博物馆库房的安全性

博物馆库房作为馆内的安全重地,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大文物保管的安全意识。库房内外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及其他有碍文物安全的物品。库房钥匙分别交由两名保管人员,并妥善保管,库房钥匙不得随意转交他人。库房工作人员进入库房须有2 人以上;非库房工作人员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入内,经许可者,须由库房工作人员陪同。进出库房人员一律不许带包,严禁在库房内吸烟。创立库房出入登记制度,非本馆人员入库须在保卫科认真填写《入库人员登记表》,并由馆领导或保管部负责人签字。库房人员须遵守文物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周到。库房工作人员须遵守文物安全出库手续,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擅自提取文物。

2.3 就地培养业务人员

众所周知,文物的种类很多,要系统地学习和熟练地掌握这么繁多地文物保护技能,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引进人才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借助省考古所的文物保护老师,培养馆内业务人员。馆领导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为业务人员创造培训机会和学习条件,省、市举办的大小培训班,都派员轮流参加,凡是需要的各类书籍、资料,单位都会统一购买,并鼓励业务人员多写论文、多出成果,只要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均视其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通过激励机制,促使文物保护工作向前稳步推进。

2.4 构建完善文物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效率水平,由此真正有效的防治相关文物资产的流失,就必须由此来保障其相关文物的增值、保值工作。同时为了能够由此提升文物的展出效率,要求相关机构和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推出相应的文物管理条例,比如类似《文物征集管理办法》、《文物保管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办法》等制度文件,以此来实现其对文物管理的规范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必循的目标。由于文物具有特殊性,应强化岗位职责配置和岗位人员配置的科学性,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职责和岗位人员的分离操作、独立配备,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衡,防范单人业务包办可能出现的差错、舞弊行为。明确有效的业务授权管理,授权人应严格按照授权范围及业务流程的权限操作,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文物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文物。工作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只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保护意识,他们才能按照博物馆库房管理的要求来行为,并且在发现安全隐患以后积极采取弥补措施,而不是听之任之; 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也将更加仔细,而不是大而化之,粗而放之。

3 结束语

总之,博物馆库房作为博物馆内的重地, 可以说是整个博物馆的心脏部分。因此,在文物库房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反思与分析,总结过去的得与失,抓住基层博物馆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从而保障文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更好的推动博物馆事业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护文物这个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载体的精神符号象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玉品.关于做好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1):30-30

[2]孙桂花.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5(4).

论文作者:朱伟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策略论文_朱伟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