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视角下的微信功能解读论文_王静业,柳露露,谢华

非正式组织视角下的微信功能解读论文_王静业,柳露露,谢华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北京市 100000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巴纳德的非正式组织理论,实现对微信现有功能运行方式的剖析,并从非正式组织理论中寻找理论支撑,以此来对微信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社交关系;过度依赖

引言

微信是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软件,它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生活社交,更是踏入了工作领域,成为了新的工作媒介。微信已不再是单纯的非正式组织,而是逐步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汇聚起来,其中最突出的功能微信群和朋友圈在工作和生活领域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的解读,来探索优化微信管理的建议。

1 非正式组织理论阐述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1886~1961)认为,非正式组织没有正式的结构,成员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常常不能自觉地意识到共同的目的,而是通过同工作有关的接触或者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产生的,并因而确立了一定的习惯和规范。非正式组织常常为正式组织创造条件,而正式组织之中也往往蕴含着非正式组织。

2 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2.1 非正式组织是情感和交流需求的集合

巴纳德指出:“社会的结合是个人不可缺少的需要,这就要求有当地的活动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这些就会发生人性丧失的情况。人们之所以愿意忍受本来可以避免的繁琐的日常工作和危险任务,就是由于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地要通过行动来维持社会结合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个体通过聚集形成非正式组织或者直接加入某一非正式组织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情感和交流的需要。所以非正式组织就是其内部人员的情感交流工具和需求集合。

2.2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正式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联合起来的集合体,是具备共同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交流的协作行为系统。正式组织一般具有相对清晰的等级结构、明确的分工责任。非正式组织则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自发的、开放的、不稳定的交流系统。正式组织满足的是自我的物质需求、晋升需求和法定需求,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获得陪伴、娱乐与认同。

2.3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相互作用

人际关系学派的罗德里斯伯格等人在霍桑实验中发现了非正式组织,其中发现:在正式的组织成员分组之外,人们工作之余跨岗位交流、活动,形成小圈子、小团体这类非正式组织。巴纳德也同样认为,由于人们不可能是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具有情感需求的复杂社会人,所以正式组织中不可避免会产生非正式组织。

在很多情境下,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间的相互矫正和互补作用看似无形实则强大。有时候,非正式组织有着奇妙的作用:很多正式组织努力推行做的事情,被非正式组织调节于无形中;有很多正式组织做不成的事情,非正式组织却可以;如果正式组织错了,非正式组织会悄悄地向正确的方向调整;如果正式组织对了,非正式组织也许会弱化它。

3 微信中的非正式组织

微信群和朋友圈是微信的两大主要功能,他们最核心目的是社交关系。微信群和朋友圈分别以多对多和一对多的模式构成非正式组织并产生社交关系。然而现在随着工作领域对微信的使用,其非正式组织的特性逐步被削弱,正式组织在其中使原有的社交关系产生了割裂与混乱。

3.1 微信群

工作领域中微信群的使用,使得微信群成为正式组织的组织架构中的一环。上级在其中发布任务,下级在其中接收任务并作出反馈。换句话说,工作领域中使用微信群,实际上是将正式组织的职能建立在非正式组织之上,此时出现的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正式组织的不稳定性、自发性对正式组织的功能的减弱,比如微信命令下达后执行不及时、不统一等;另一类是正式组织的约束性、规则性对非正式组织的交流的压迫,比如微信群中的工作消息过晚、过多、过吵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第一类往往表现为工作场景下对微信的“过度依赖”。一项工作一个群,一个通知一条群发。对管理者而言,微信群确实省时省力,还能及时划定责任,容易形成过度依赖。然而微信群的通知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及时看到,看到也并不能保证及时处理,这才造成了诸多不便。比如12月7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电务段两名施工职工被高铁列车撞轧身亡,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过度依赖微信群,没有及时通过电话、视频、他人转达等传统工作传递方式来处理。

第二类则往往表现为微信对日常生活的“过度侵占”。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91%的人会在工作中使用微信,完全不用的比例仅为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腾讯企业智库的一份微信用户报告也提到60%的微信用户关系链,已经由过去的亲朋好友强关系,逐渐向工作场景中的弱关系转化。每一天的工作,都由微信群里领导的发话开始。而工作的结束,却被微信无限拉长。微信工作群造成的时刻在线、随叫随到的“24小时在线”的工作状态,使原本的交流需求被过度损害。

3.2 朋友圈

朋友圈原本是微信聊天的补充形式,但工作群占据了微信聊天之后,也会使朋友圈正式化。正式组织里的微观权力已经渗透到点赞和评论里。这意味着原本非正式组织的交流、展示行为,被正式组织的权利所影响、约束和规范,个人朋友圈容易被割裂为正式组织的工作部分和非正式组织的生活部分。

当支配者发布朋友圈时,被支配者会受到潜在的压力而点赞评论,从而拉近自己与支配者的距离。被支配者为了给支配者展示上进形象,会避免发布与工作无关的朋友圈、减少负面评论、降低有效交流。为了规避风险,被支配者往往会采取分组的措施,当内容与正式组织的任务无关时,往往会屏蔽他们。我们的“朋友圈”中的自我会分化成正式组织里的自我,与非正式组织里的自我。这两

种自我总是处在分裂状态里,这也必然降低了个体的幸福感。

4 建议

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微信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实都源自于对微信这一天然非正式组织结构理解和把握不足。所以不妨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提出简单的改进建议。

4.1 巩固微信的情感交流作用

巩固微信的情感交流作用,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微信线上交流的优势作用。通过视频、语音、文字拉近社交距离,降低社交成本,增加社交机会,促进社交效率。个人可以根据喜好充分利用微信,增进与朋友亲人之间的交流,接触更广泛的人群,拓展交流范围。

4.2 划分工作群组和生活群组的界限

腾讯可以优化微信功能设置,将工作群组与生活群组划分并标,或是直接开拓工作板块和生活板块。与生活群组不同,在工作群组中可以设置较为清晰的组织结构,上下级别群组之间可以形成链状结构,各级别任务组负责人可以查看自己组内全部级别的任务内容和完成情况,个人工作情况可以汇总显示在各级别任务组负责人中。与之相对应,可以设置任务下达、任务提交的收发提醒,并根据紧急程度设置等级,一般等级的任务需在工作时间内提醒,极为紧急的任务可以选择非工作时间提醒,同时优先选择语音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提醒等。由此,既能充分发挥微信工作群组的工作职能(也即正式组织的作业),也能避免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即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过度纠正和约束)。

4.3 激发工作群组內的非正式组织作用

在工作群组中,除了正式的较为完整的组织群组,也应当允许同事间自主形成非正式群组,或是通过生活群组作为补充。在相对随意的非正式群组中,同事间可以自主交流,并对正式组织的工作群组发挥积极作用。这其实不仅能够减少工作群组中过于随意的非工作内容的交流,避免分散工作精力、转移工作重心,而且能够使得区别出的同事间的生活群组的朋友圈功能不受限制。

5 结语

对微信中的非正式组织的深刻理解,可以帮助降低工作风险,减少工作对生活的过度渗透,也能避免日常交流的过分割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信本身所具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南力瑛.组织行为学权力视角下微信社交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9):58-59.

[2]王立君,任姝芳,康超.线上和线下社交关系的融合与割裂——以微信群为例[J].电视指南,2018(14):190.

[3]赵琦.哲学视域下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张莉.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借鉴价值评析[J].管理观察,2018(27):60-61.

[5]王贝贝.后现代视角下的巴纳德权威理论[J].管理观察,2017(27):95-96.

[6]刘志杰.警惕“微信依赖症”[N].四川日报,2019-12-10(006).

[7].73%青年患“手机依赖症” 两成人因微信增工作负担[J].新闻知识,2017(02):89.

[8]楚凤艳,吴丹.互联网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优劣势与治理对策——以企业文化与“熟人社会”为视角的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8(08):51-53.

论文作者:王静业,柳露露,谢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8

标签:;  ;  ;  ;  ;  ;  ;  ;  

非正式组织视角下的微信功能解读论文_王静业,柳露露,谢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