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论文_滕菲

浅析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论文_滕菲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5 

摘 要:高校作为科研创新和高等教育的前沿阵地,其核心资源就是师资队伍,而高校教师的素质能力又最大程度地影响了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公安院校作为一类特殊的高校,其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既带有普通高校的普遍性,又具有公安院校的特殊性,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入手对公安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简要剖析。

关键词:公安院校 教师 核心竞争力 普遍性 特殊性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首先出现在商业领域,将这一商业概念推广到其他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可抽象为三个关键点,即“有发展性、有价值性、有特殊性”,并且核心竞争力是其主体长远良性发展的根本和决定性要素。目前,“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词语。“教师核心竞争力是教师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独特能力。”高校教师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大师”的过程,本质上是其学术能力、思想深度和人格魅力的不断提升,其内涵要素离不开“学识、人格、特质、信仰”四个方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探讨在高校教师以及公安高校教师这两个语境中,“核心竞争力”表现形式的异同。

一、学识:完整扎实的知识体系

“知识是教师主要的劳动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用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构建素质基础。”高校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内掌握和储备知识的程度是衡量其能力素质的重要指标,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作为支撑。高校教师在接受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完成某一专业内的多门课程,并逐渐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断深入。而从学生到高校教师的过程,实则为学历教育的接受者向教育者的转变过程,作为教育者,即知识的传授者,自身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扎实性便成为了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扎实完整的学科体系是向学生准确充分地提供专业知识的基础,更是进一步开展好科研工作的根本。只有完成了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胜任不同的教学任务,并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形成成熟严谨的学术观点。

对于公安院校教师来说,其核心竞争力除自身知识体系完整扎实之外,还需具备良好的对新知识领域的接受和适应能力。伴随着公安院校对教师引进学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公安院校教师来自非公安专业,需要从所学专业转化到公安学科研究领域上来。因此,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决定了转化的速度,对公安专业认识的充分程度决定转化的深度,将原专业知识与公安专业的结合与融合程度决定了转化的广度。所以,以扎实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对新知识的接受和转化能力为驱动,构成了公安院校教师学识储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人格: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教师的首要身份是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正确的价值观。古人便已用传道、授业、解惑来诠释“师”的责任,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是这三者的并驾齐驱。传道,即教师首先要具有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无论自己的研究属于哪一个领域,都应成为主流话语的捍卫者,独立人格的塑造者;授业,即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严谨的治学精神,不懈的钻研探索,在潜心学术、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所获得,从而守好诲人不倦的疆土;解惑,即师者,不仅仅是指引方向与教授本领,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才能让学生心中的信念在迷茫时不动摇,在困惑时不怀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公安院校作为特殊的行业院校,在对学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尤其强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忠诚、担当的精神,以及塑造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公安院校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更有其突出的重点。在公安院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非仅由思政工作者完成,教授不同专业课的公安院校教师都应将政治信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彰显公安院校教师的坚定政治立场,以恪守师责、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政治素养获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仰。

三、特质:高度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敏锐度

高度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敏锐度是高校教师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质。只有不断产出新的研究成果,一所高校才能始终在学术界保有一席之地,同时持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教师个人来说,高校教师应成为在专业知识领域不断向前沿发展、向纵深迈进的引领者和探索者,不仅能够及时跟踪最新学术研究成果,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更要以严谨扎实的论证推动学科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往往与其学术地位成正相关性,教师在学界的学术地位又直接决定了其所在高校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因此,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教师个人而言,高度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敏锐度都是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公安院校而言,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敏锐度突出表现在对实战工作的把握和引领上。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指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实战为宗旨,以实际需要为导向,突出公安专业特色,调整公安院校的职能定位和办学重心,重点进行公安专业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对于公安院校教师来说,只有树立立足实战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实战,只有结合自身良好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敏锐度才能做到引领实战,公安院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也突出地表现在对公安实战工作的贡献中。

四、信仰:合格的文化传承者和社会服务者

对于高校来说,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是其所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往往也扮演着文化传承者和社会服务者的角色。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科技,都属于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平台,天然地成为了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人类文明的传承。除了文化传承之外,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另一重要价值是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服务。高校教师完成社会服务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学术研究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以及知识产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转化的价值越高,高校教师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就越高,那么该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也越强。因此,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者和社会服务者是判断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公安高校教师除了肩负共性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责任之外,更明确地将文化传承指向了公安文化、将社会服务指向了“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在公安高校中,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责任有机统一到了警察的职业中,对于公安院校教师来说,统一到了教师队伍对人民警察价值观的示范和传播当中。大部分的公安高校的毕业生将走上公安岗位,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传承人民警察忠诚的精神文化、严明的纪律文化、公平的法治文化是践行好“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前提,另一方面,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承担起社会服务的责任也是传承公安文化的一种方式。对于人民警察来说,技能和本领只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基础,而对公安文化和社会责任的坚守才是守卫国家、服务人民的精神保证。因此,公安高校教师的精神信仰是打造人民警察生力军的力量之源,是公安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在与普通高校的对比中,从“学识、人格、特质、信仰”四个方面剖析公安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可以析出公安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特殊性——从基础学科向公安学科转化的必要性、政治建校的纲领性、实战工作的导向性以及公安文化的特殊性。只有仅仅抓住公安院校的特殊属性,才能抓住公安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内涵中的要义。

参考文献

[1]袁茹滨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第16页。

[2]秦树广 魏静静 《浅谈教师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模型》.《科技信息》,2008年第18卷第6期,第505页。

[3]曹华 《论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4期,第89页。

论文作者:滕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  ;  ;  ;  ;  ;  ;  ;  

浅析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论文_滕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