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论文_乔春颖

如何优化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论文_乔春颖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乔春颖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优化阅读的教学设计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优化阅读的教学设计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那么,如何优化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的阅读的教学设计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 转变阅读教学的目标观1.1 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1.2 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1.3 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常规的口头和书面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一是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对这一目标达成的程度。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或活跃、高兴、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这些情绪表现都是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度的依据。二是可以采用访谈的方法,教师采用简要的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从中了解他们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他们对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

2 转变阅读教学的价值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立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面对学生的“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对错,也要听出“高音”,分清认知水平的高低,还要听出“奇音”,觉察出见解的独特的与新颖。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3 转变阅读教学的方式观“整体把握”的提出,是针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解题→识字、解词、析句→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的僵化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一课书教完,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缺乏整体观,学生对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一知半解。而且,经常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将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以致造成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整体把握”。“整体把握”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的。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一般都是先从具体的、感性的语言文字抽象为理性的中心思想,再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品赏具体的语言文字和谋篇布局的方法。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呈螺旋状向上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过程来看,这是一个“直观→表象→抽象→具体”的过程,应该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是融为一体的,两者建构了学习语文的合理的认知结构。这为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具有一般意义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认识论依据和心理学依据。

4 转变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1 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4.2 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论文作者:乔春颖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  ;  ;  ;  ;  ;  ;  ;  

如何优化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设计论文_乔春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