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6例疗效分析论文_段新理

段新理 (浙江省江山市碗窑乡卫生院 3241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10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配伍西药综合治疗组(治疗组)。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的变化。结果 常规组和丹参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比治疗前有一定提高。丹参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8)优于西药常规组(43.4)。结论 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单用西药治疗疗效好。具有良好的前景和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丹参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28-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60%~90%。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所致。该病临床症状以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1年6月~2013年7月,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06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2011年6月一2013年7月收治于我院,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01999年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灼热、疼痛、肌张力减弱等;②神经系统检查:腱反射消失,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和温度降低;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男21例,女32例,年龄41~69岁,平均59岁,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6.5年,合并神经病变病程2~18年,平均4.3年。对照组53例,男19例,女34例,年龄37~68岁,平均56岁,糖尿病病程3~17年,平均4.8年;合并神经病变病程3~17年,平均4.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给予甲钴胺500ug口服,1次/d;胞二磷胆碱0.5g加入生理盐水250md中静滴,1次/d,4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ml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表现,监测血糖,治疗前后做肌电图、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神经系统检查腱反射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腱反射较前有所恢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生长因子减少等因素有关。发病机理目前有两种学说:一种是血管学说:由于高血糖导致微血管病变,供应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病变而闭塞,导致神经营养障碍,加之神经细胞肿胀引起退行性病变。一种是代谢学说:由于血糖持续升高致细胞内山梨醇增多,肌醇减少,糖化蛋白产物增多及脂代谢异常等引起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轴突萎缩变性,甚至消失,髓鞘节段性或弥散性皱缩或脱髓鞘。甲钴铵可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合成,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经临床应用,甲钴铵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有一定作用,但仅用甲钴铵不能改善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丹参注射液由植物丹参提取物制成,主要成分是丹参素。实验证明丹参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黏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TXB2水平,并能使明显增高的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及肾素活性降低,从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神经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本观察发现,在西药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肝、肾损害,表明在西药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论文作者:段新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6例疗效分析论文_段新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