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十五年来网络词汇构词的变化论文

浅析近十五年来网络词汇构词的变化论文

浅析近十五年来网络词汇构词的变化

樊忆南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社会早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近十五年来网络词汇发展成熟,从原本作为网络上才使用的词汇逐渐被人们所用于各种日常生活中。其词汇构成的方式有着一定的脉络可寻,同时又有着变化与发展,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网络 构词 变化发展

在信息技术已经普及的今天,网络已经由新兴事物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网络词汇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具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十五年间,正是网络词汇从线上使用进入生活普遍使用的一个发展阶段,以下将对网络词汇的构词种类及其发展变化依次进行分析。

一.数字符号类

数字和符号具有简洁方便的特点,网络上主要使用文字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人们力图让文字输入快捷方便,因而数字符号类网络词汇在网络词汇中占据重要的份额。

1.数字词语

数字词语主要由谐音数字组成,例如数字“5”音近“呜”,因而数字“5”连用“555”音近“呜呜呜”,表示悲伤及哭泣之意;又音近“吾”、“我”,数字“2”音近“爱”,数字“0”音近“您”“你”,因而数字“520”又被用来缩写表达“我爱你”;又如数字“8”,连用“88”,音近英文“byebye”,意为“再见”,在网络中用于表示告别及下次再见。在网络词汇发展初期,这类使用0—9组成谐音的词汇使用十分流行,除上述例子以外还有“775”(亲亲我)、“258”(爱我吧)、“530”(我想你)等用法,但都随着时间流逝人们词汇用法的改变而逐渐不再使用,仅留下“88”、“555”、“520”等较为大众所认可的数词网络词汇,至今仍有使用。

2.符号词语

符号词语根植于中国书画同源传统文化。网络交流属于书面交流的一种,不同于人们面对面交流,可以直观感受到当事人的心情和语气,而又由于网络宽松、无强制性书写规范的氛围,因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语气,利用符号构成图画符号表达心情,如“:)”横过来看是一对眼睛和微笑弯弯的嘴,表达了当事人愉快的心情;“:(”则是一对眼睛和往下撇的嘴,表达了当事人忧愁、不悦的心情。符号词语初期,由这类基础标点符号组成,而符号词语甫一问世就博得了人们的喜爱,继而结合了英文符号和英文、数字等发展为了更为清晰易懂的表情符号,如符号“O(∩_∩)O”清晰可见是一个大大的笑脸,表达开心愉悦的心情。

又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全球化同样在语言词汇上得以体现,符号词汇随着与世界文化传播同步发展,迅速与日本文化结合,由日本网民创作出独特的“颜文字”符号体系,风靡中、日、韩等东亚国家。至此,笔者认为,“颜文字”一类符号词汇已经逐渐脱离出传统的网络词语概念,其更多的意义从文字词汇转化为绘图符号。

二.拼音字母类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提义式构词愈发使用频繁,新式网络成语应运诞生。这类新式成语属于提义类网络词,严格上来说实为四字格形式词汇,不属于成语的范畴,甚至在学者们看来是及其不规范的一种语用,并有可能对传统成语的存在形成破坏。但因其具有有理有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同时形式上近似于成语,随着其不断创造发展和适用范围的扩大,开始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新式成语的语言现象。如“不明觉厉”表示“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觉’得很‘厉’害的样子”;“喜大普奔”则是提“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义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细思极恐”表示“仔细想想,觉得恐怖到了极点”,其用法主要是营造一种迟缓加混乱的效果。多用于形容人的恐惧心情。

1.拼音缩略词汇

拼音缩略词汇在网络词汇中的运用多见于网络词汇使用初期,如“MM”是“美眉”也是“妹妹”的缩写,“GG”则是“哥哥”的缩写,在网络使用的初期,大量的运用在网络交际中。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英语水平的提高,拼音缩略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幅度降低,在十五年后的今天已经罕有人使用“MM”“GG”等这类“过气网络词”,但诸如“TMD”(他妈的)等一类民间对人进行侮辱的贬义词语的拼音缩略词汇依然较为常用,这主要是出于意图含蓄表达的一种心理,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网民的素质不断提升的一种社会现象。

这类网络新成语按句法结构划分语音节奏,四字格网络新成语中的每个音步停顿为一个音组,在音律上与传统成语相同,彰显出语言节奏的音乐美感,因此容易对低年龄段人群或低文化层次人群造成误解,让其与传统成语的概念混淆。目前国家层次官方不承认网络新成语,并于二〇一四年即明文规定广播电视节目及广告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但随着网络与人们生活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新式成语已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语言是人使用的语言,语言并非一成不变,并非语言选择了人,而是人的实际运用选择了语言,假以时日,若能够经历住时间的考验,同样将成为规范词中的一员。

催化油浆是催化裂化反应过程的副产品,因原料、工艺条件的差异,各炼厂所产催化油浆的组成和性质也各不相同,但其化学组成具有密度大,稠环芳烃含量高,氢碳原子比低等特点,是一种低附加值的副产品。根据催化油浆的性质,利用其所含优质碳资源的特性,可将其作为原料生产不同需求的新型碳材料和多种化工产品。但催化油浆中包裹的催化剂和焦粉粉末等机械杂质严重影响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催化油浆就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有效地脱除油浆的催化剂粉末,以满足后续加工单元的需求。

2.英文缩略词汇

英文缩略词汇是网络中最为常用的拼音字母类缩略词汇,而在网络词汇发展的初期,英文缩略词较少,有也较为专业术语化,如“WWW”(WorldWideWeb环球 信 息 网)、“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在引用了英文国家原有的英文缩写,例如“OMG”(Oh my god!我的天!)和“ps”(Plus附加、另外)后,又自造了英文缩写,如“btw”(by the way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英文缩略网络词较多的取代了拼音缩略网络词,如网络发展初期网络上指代自己的伴侣用“LG”(老公)、“LP”(老婆),而发展到现在已经罕有人用,更多则使用外来英文缩略词“BG”(boy friend 男朋友) 及“GF”(girl friend 女朋友),甚至近年来开始使用“CP”(couple配偶、夫妻)一词来指代现实或虚拟的夫妻或情侣关系。

对患者之后之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运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所研究制定的关于人们神经功能缺损评判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运用百分比对评分进行表达,患者进行治疗前积分与患者治疗后积分之差除以患者治疗之前的积分再乘以百分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相对降低了90%以上为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相对降低了46%~89%为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相对降低了18%~45%为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相对降低程度低于18%则判定为无变化。

三.文字类

文字类网络词汇是网络词汇中的核心,其特点为生趣活泼、富有创新性,并具有非规范性,有些甚至在语义及构词上从规范的角度来看是病句、错词,不受传统语言学家所认同。但无法忽视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非规范性的文字类网络词汇使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反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现象。

1.外来语音译

在网络中,大量的网络词汇来源自他国外来语,其中最开始主要为常用英语单词的谐音汉化,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荡”(download下载)、“粉丝”(fans爱好者)、“部落格”(blog网络日志)等。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语、韩语等外来语常用单词也逐渐汇入网络词汇的大军,如“纳尼”一词来源于日语的“なに”,直译为“什么”,常用于表达好奇、震惊或愤怒等情绪;又如“欧巴”一词来源于韩语,直译为“哥哥”,用于女生对略年长男性的称呼。外来语汉说类网络词汇的时限性和淘汰性非常强,网络初期较受追捧的热词一部分得以延续下来被大众所认可,直接成为了独立的词汇概念,而绝大多数则在使用热潮退却后而被淘汰。如上述“伊妹儿”、“荡”等音译较为生硬的词因人民文化素质的增长被淘汰使用,转而直接使用其本义“电子邮件”(或略写为“邮件”)、“下载”;“部落格”一词也被更为简洁的音译“博客”所替代。而“粉丝”则被大众所接受沿用至今,甚至在对其他语言进行翻译时会直接使用“粉丝”的词义概念。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明确要求高校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足见我国对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职业生涯规划发源于美国,得到美国政府和全民的重视。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从六岁开始职业指导和训练。可喜的是,我国的一些中小学也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开始启动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进行指导,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除了根据语义进行构词,根据对词汇的语音进行音变也是网络词汇构词的主要手段。语音构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谐音、方言语音和口语。

2.语义构词类

根据语义进行构词的网络词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赋义,即为赋予旧词新的含义,从而进行应用。另一种为提义,即为提取词原有的意义而组成新词。从时间顺序上来说,赋义类网络词汇的诞生先于提义类网络词汇。

随着气温的回升,可慢慢加大通风口和通风时间,一般到3月中下旬,可在上午 8∶00~10∶00,棚内温度上升到 20℃时,及时通风;下午 2∶00~3∶00棚内温度下降到14~16℃时,关闭通风口。当夜间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可以不关闭通风口;如果棚内湿度大,阴雨天也需要通风排湿。

2.1 赋义构词

熔铜,也即“无模可控熔铸工艺”,颠覆了几千年来一贯沿袭的铸铜文化。历史上,铜器只能在模具中铸造成型,而熔铜艺术让铜液在一定空间内自然流淌而解形,出现千姿百态的肌理后,因势利导、雕琢完善而成,给人变幻莫测、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2010年初夏,朱炳仁又突发奇想,借鉴了五彩、粉彩、珐琅彩等陶瓷装饰技法,发明了熔铜彩绘“庚彩”,好似为古朴的铜披上了一层五光十色的美丽外衣。至此,熔铜艺术日臻完善。有评论家认为,熔铜艺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流派。

除此之外,出于对图画表达的喜爱,个别图画性较强的生僻字被人们所发现而开始流行,如生僻字“囧”,本为“明亮”之意,但由于其从图画观赏的角度来看像是绘制的一个眼睛下耷,面露无奈的人脸,因而被人们拿来表达窘迫、尴尬之意,这同样是为旧词赋予了新的含义而使其重新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2.2 提义构词

网络交流环境较为轻松闲适,网络词汇发展初期,人们使用比喻修辞格赋予旧词新义,而成为网络词汇,如形容长相外貌较差的对象,称男性为“青蛙”,女性为“恐龙”。同时,根据网络交际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人们又赋予诸如“楼上”、“楼下”等词新义,用来表示回复消息的时间先后顺序。

继赋义构词后,出于简洁方便的目的,人们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开始使用提取关键词中的单个字然后拼凑在一起组成新词的方法来创造新的网络词汇,如“白骨精”分别是“白领”“骨干”“精英”三词摘取一字拼凑而成,用以形容商圈精英人士;又如“月光族”则是指每个月都花光自己工资的年轻一族。网络发展至今,提义构词越来越普遍,上述例子中网络初期的提义词汇已经逐渐被淘汰或罕有人用,而新的提义构词不停的产生,如“高端”“大气”“上档次”所提义而成的“高大上”等新词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但仍需经历时间的筛选。

2.3 新式成语

图5为红外CO2气体传感器系统示意图,包括红外光源、扁锥型光学气室、带滤光片的双通道红外探测器以及硬件电路,其中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光源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通信电路,该硬件电路能够实现对探测器输出信号的高精度采集、实时处理、储存、传输与显示等功能。下面将对硬件电路的设计进行详细描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求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在网络平台中,由于普遍使用输入法输入,为了能够最多的减少字节,拼音字母类网络词汇开始出现,兼之拼音字母类网络词汇具有书面语言的非正式特点,让愈发追求轻松氛围的现代人所喜爱。

总之,音乐作为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能对交感神经产生作用,可以引起患者的共鸣,分散患者注意力,从而达到干预个人情绪的作用[29-31]。目前,音乐疗法在临床应用还有限,但随着音乐疗法基础研究的开展,对其原理的进一步阐明,将更加有助于这种非药物疗法在临床抗焦虑方面的广泛应用[32-33]。

3.语音构词类

时至今日,网络上依然不断产生外来语音译新词,例如这一年来“因吹斯听”(interesting 有趣)开始被广泛用于调侃等语境。但这一类新词是否能够长存,仍需要经历时间的挑战。

阿里没有听进罗爹爹的话。他心里很不高兴。母亲没见着,牙也没有刷,什么东西都没吃,肚子咕咕地叫。他甚至有点想哭。可是母亲说过,不能在马路上哭,一哭就会遭人笑话。母亲带他出门,每次都会如此这般说一遍。阿里想着,不由自主抬头张望,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母亲。

3.1 谐音

语音构词类中,第一个诞生的即为谐音构词,上文所提数字类词语和外来语汉说词其实质便是谐音的一种,如“520”谐音“我爱你”,“fans”谐音“粉丝”。网络发展至今,人们从生硬套用谐音进行网络词汇的构词转变为更为俏皮轻松的谐音方式,所创新词除了在语音上要与所要表达的原词相近的基础上,新词其本身语义也力图生动有趣,如“驴友”即意为“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由“旅游”的谐音而来,而使用善载物、吃苦耐劳的“驴”的意象,生动刻画出自助游爱好者出行不怕劳累的一种特点;又如“鸭梨”原为一种水果,但因谐音“压力”,因而在网络中使用“鸭梨大”来表达“压力大”,反映了人们在网络上力图表达方式生动诙谐的一种心理。

3.2 方言语音

网络将五湖四海的人都汇聚在同一个平台上,因其轻松且没有书写规范的语言环境,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开始融入各类方言的语音特色。近十年来,人们开始刻意使用方言语音来创造网络词汇,如福建地区h-f不分,因此人们使用“灰常”来表达“非常”,是在书面上刻意福建语音方式;又如许多西南官话及江淮官话地区n-l不分,因此二〇〇九年时人们曾流行使用“内牛满面”来表达“泪流满面”,而二〇一六年又有“蓝瘦”来表达“难受”而爆红网络,这都是刻意模仿方言口音的一种表达方式。

3.3 口语

因为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语言环境,因此书面语口语化较为常见,随着使用者逐渐增加从而形成了新的网络词汇。如追求儿童一样可爱的感觉,人们童言化用“坏坏”替代“坏蛋”;如使用语音压缩将“这样子”快读后压缩为“酱紫”;又如大量的使用拟声词,如“吼吼吼”、“么么哒”等,这些都是口语化的网络新词,在网络发展初期,口语类网络词汇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网络生活中,时至今日依旧焕发着生机。

综上所述,网络词汇的构词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其主要的几种构词方法较为恒定,但每种构词方法所占据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这与人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密不可分。每时每刻都有新词不断的诞生,伴随着旧词逐渐的被弃用所淘汰,网络词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值得学界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探。

参考文献

[1]肖元贞,彭学修.试论“网络聊天语”的构词形式[J].语文学刊.2004,(2)

[2]张玉国,现代流行词的成语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7,(15)

[3]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胡妍丽,浅议网络新词语的构词方法[J],大众文艺.2011,(10)

[5]康美龄,当下中国网络流行语构词方法探析 [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

(作者介绍:樊忆南,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标签:;  ;  ;  ;  

浅析近十五年来网络词汇构词的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